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做一个有魅力的语文教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国伟

  当老师难,当语文老师更难,能当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更是难上加难!当看到有网友用“因果报应”的观点戏谑“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时,我想很多语文老师把自己关在了地狱。人类的智慧是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很多时候,是语文老师自己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在自己内心设置了种种不自由,束缚了自己,也束缚了学生。
  回首自己走过的不长不短的十四年教书路,虽然不敢夸口自己多么优秀,但可以自信地说自己一直是一个颇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教学业绩一直比较突出的语文教师,是一个比较另类的语文教师,总结自己受到学生欢迎的原因,感觉有以下几大点:
  第一,坚持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语言学科是最有趣味性的学科,特别是汉语言文学,如何将语文丰富多彩的趣味性在课堂上和学生共享,这是决定课堂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获得学生认可喜爱的关键。正如林语堂老先生所说,“人生快事莫如趣,而且凡在学问上有成就的,都同趣字得来”,趣味来自哪里?它来自课文,来自生活,来自课外任何一个地方,最关键是来自语文老师的内心。一个没有丰富情感和幽默感的老师,是很难受到学生欢迎的,而如果视野不开阔,阅读面不广,即使有丰富情感和幽默感,也难保持长久获得学生的欢迎。所以,要善于在课文中找寻有趣味的地方,并以此为切入点,进入课堂。如果没有,就从与课文相关或者相近的文章寻找;如果再没有,就从课堂三分钟演讲中寻找。总之,每一堂课必须有引起学生兴趣的东西,保证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好奇。如果有趣味在里面,又何愁学生不废寝忘食,又怎么会有学生抱怨语文老师罗嗦拖堂?这当然需要老师充分地备课,积极地寻找课外素材,引导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多通过活动来给语文课注入生机活力,来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关注语文。
  第二,坚持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方式。
  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科是最能塑造人的心灵的,而语文老师也就当之无愧地成了灵魂塑造者。如何塑造学生的高尚灵魂?不是简单地像雕刻家那样有刀子就可以了,而是需要老师自己身体力行,处处做好学生的表率,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影响。一个品德低劣、不守信用的老师,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即使再有才华,也是徒有其表。先人告诉我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也”,语文老师就必须以德服人,简单质朴,时刻保持乐观开朗的个性,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从老师身上感受道德之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果一个受了多年传统文化教育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连做人都做不好,那岂不是给学生一个反面典型?只能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失望,又哪里有兴趣学习语文,即使勉强为了考试而学语文,也失去了教育的目的。
  一个聪明的语文老师,他的角色是多样的,既是学生的老师,也是他们的朋友,还是他们的父母,还是他们的心理辅导师等等,只有在不同角色中给学生帮助鼓励,才能体现老师的作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格魅力,它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是最能给学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笔精神财富。知识可以通过学习马上得到,而做人却是需要一个人长期修炼和坚持才能达到的。读书是为了做人,一个语文老师能引导好学生做人,也就能很好引导学生求知,即使不能,又有多大关系呢?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就是引导学生做好人吗?
  第三,做一个有个性的语文老师。
  语文老师活得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多人已经完全被考试制度束缚了,为了成绩,完全丢掉了自己的个性,同时也忽视了学生个性,人云亦云,唯利是图,结果将语文带进了一个枯燥乏味的死胡同。如何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保持自己的个性?我感觉教师必须有较强的教学基本功,必须有敏锐的感悟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必须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最好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只有具备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才不至于错误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也才能做到游刃有余,驾轻就熟,引导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只有具备敏锐的感悟能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自己才能首先读懂读透优美的文学作品,然后才能带领学生去品读感悟,进而形成一种对作品的解读能力,否则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更昏昏”;而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是保证我们保持个性而又不偏离主题的关键,个性不是海阔天空地乱侃瞎吹,而应该是将自己独到的感悟和理解抛砖引玉地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有所感有所获,然后形成自己的个性;而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一个有写作经验的语文老师,很多课堂中遇到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写作活动能历练人的心理的,将人思维引向更深入,培养人对生活独特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一个有写作经验的语文老师,才能更好地和文学作品的作者产生共鸣,才能对作品有准确而深刻的解读,进而对作品进行再创造。同时,能说能写的老师,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敬佩喜爱之心,才能将自己的个性通过文字展现出来,让学生受益。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点,而很多老师因为自己写作水平的限制,不敢给学生讲写作课,即使偶然涉及,也仅仅是从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入手评判,不敢以一个实践者的身份来引领学生如何创作,这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困惑,更难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当我在自己开辟的博客空间和学生甚至家长一起互动交流写作的时候,我们收获到了彼此的信任,彼此的理解,彼此的快乐!在我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里,学生感受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他们一步步走进了我内心,触摸到一个真实的语文老师,很多人成了我的朋友,成了我的“粉丝”,纷纷给我封号,“另类语文教师”“个性语文教师”“新新语文教师”……达到如此境况,又何愁语文教学不顺利?
  第四,与时俱进,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天下苍生。
  很多老师之所以感觉语文难教,是因为他们自己都没有保持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没有站在一定高度审视自己的学科,发挥学科优势,引导学生更好学习语文。语文学科是最灵活的一门课程,它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生活密切相关,任何社会问题、人类问题,都会影响到语文教学。而现实当中很多语文老师知识丰富,但是却与时代脱离较远,三句话不离“想当年”,一副老学究的形象,这样很难调动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积极性。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古人早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具有广泛性和开放性,不管“兼济天下”抑或“独善其身”,悲天悯人、胸怀天下都不可缺少。一个人不能与时俱进,站在时代的高度引领语文教学工作,那么他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必定很远,相互理解和相互认可都会存在困难,势必影响语文教学的开展。
  教师在很多方面起的是示范作用,教师的精神境界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一个心胸狭隘视野狭窄的语文老师,很难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幸运的是我在这方面比较注意,而且也获得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所以我任教的语文学科一直都受到学生的好评,而且效果也一直很理想。
  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是为了很好地生活,是为了能幸福地在世界生活,特别是精神层面的生活。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学好语文能解决生活当中的许多问题,特别是道德、情感和人际关系的问题。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同时,时刻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积极下载一些有意义的视频随时播放给学生,关注生活当中一些热点话题,让学生身在学校,视接国内外。这些都是学生喜欢上我课的关键。语文老师能利用好这些优势,语文课讲起来自然就会举重若轻,趣味横生。抛开生活和情感,单从考试的功利性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怎么会有老师的个性?怎么会有对语文的极大热情和兴趣?
  语文教学就如同走路,有的人在同一条路上走多了,便失去了兴趣和希望;而有的人则不停地寻找发现路边的风景,并且越来越细致,越来越多惊喜!
  王国伟,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老师。1975年生于湖北郧县,1999年毕业湖北师范学院,2010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先后在湖北十堰、山东青岛、广东清远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教过多届高三毕业班,成绩优秀。先后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20篇,参加国家级课题、市级课题并结题,多次参加高考阅卷工作。多年来一直坚持活动中学习语文的宗旨,教学有自己的特色,深受学生喜爱。责任编校:洪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5286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