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复仇到幻灭的底层人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洁英 刁萌 潘莎莎

  摘 要 巴尔扎克作品《贝姨》中的人物李斯贝特作为作品名出现,足见其在作品中的地位。贝姨偏执狂般的嫉妒性格历来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对贝姨形象的理解上,人们普遍认为她是丑恶灵魂的代表。但这不足以揭示贝姨形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本文将从贝姨从复仇到幻灭的过程,通过她灵魂从平衡到失衡不断变换的过程,从矛盾中揭示贝姨形象的特殊性。
  关键词 巴尔扎克 贝姨 复仇 形象
  贝姨是在《贝姨》这部作品中起着串联着全局的作用,她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她走向灭亡的历程,正是灵魂在失衡和平衡的矛盾中挣扎的过程。本文将观照贝姨生命的历程,揭示小人物从复仇走向灭亡的过程。
  一、最初的失衡:命运的不公
  李斯贝特是丑的存在,由于命运不公的待遇,在她少女的心灵下留下了创伤,导致了她最初的失衡。她的灵魂走向在一开始就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扭曲的灵魂产生了嫉妒的因子。
  李斯贝特从一开始就是作为悲哀符号的存在而出场的。她的衣着打扮与所处环境格格不入,是巴黎淫欲和铜臭堆砌而成的闹剧中的小丑式人物。她是不属于奢靡的巴黎上层社会的人物。巴尔扎克用漫画的笔法,夸张地为我们勾画出一个老处女的穿着:“穿一件科林斯葡萄干颜色的毛料衣衫,裁剪和滚边都是王政复辟时代的款式,一条挑绣领围大概值三法郎,一顶系着旧缎带结子的草帽,结子周围镶着草辫。”这个忍俊不禁的装扮透露出贝姨的身份,她是来自底层的,是没有被上层社会所接纳的小人物。巴尔扎克通过服饰的描写,透露出贝姨地位的低微,在当时的社会中,贝姨所处境地的窘迫为后面的她的报复埋下了伏笔。这样的装束可以看出贝姨的固执的自尊心,她完全没有把自己当作阿黛莉娜家的一员。
  在巴尔扎克近乎犀利的笔锋下,贝姨性格中的自卑在文中定下基调,这种自卑的性格有其其与其他人物性格扭曲的共性也有独特的阴暗面。像《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幽灵般的黑暗性格存在于这个老处女的身上。这种性格的阴暗面是一步步刻画的,开始特显隐形状态,人物在书中是不希望让他人发现自己的阴暗面的,她和克洛德之类人物的共通之处就在于用伪善去掩饰自己道德。但贝姨不是像克洛德那样借助宗教,她在最初对于仇恨对象一直未采取实际行动,随着事情的发展,她也始终没有把自己作为与报复对象对立的姿态出现。在阿黛莉娜一家面前,贝姨她的身份地位是低下的,过着一种“无名的、昆虫一般的生活。”她把自己隐藏起来,扮演的是一个十足的小人物的角色,从未有人关心过她灵魂深处的渴望。阿黛莉娜一家并没有平等地对待贝姨,只是把她当做一个可怜的穷亲戚,他们扮演着救世主的角色。
  二、最终的失衡:希望的幻灭
  巴尔扎克认为,一个人“不管他的道德准则多么坚定,诱惑也胜过了准则”。在贝姨走向幻灭的过程中,对金钱极度推崇的腐烂的巴黎社会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社会上道德的泯灭,宗教的虚伪,使本身就先在自我世界中的贝姨桎梏在了情欲的漩涡中。在情欲的漩涡中爱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丧失了。
  贝姨从复仇到幻灭的过程是爱他人的能力逐步丧失的历程,这个过程是自我的丧失,逐步远离内心的真实的人性。李斯贝特把文赛斯拉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用自己前半生的积蓄供养着他,在精神上,她已经把他当作“儿子”,一个用自己心血创作的新的文赛斯拉。当然这种情感的依托是夹杂着很多因素的,但这种感情是真挚的。当她的希望被夺走时,她只能展开猛烈的报复。她接受着名利的诱惑,这是巴黎糜烂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观的趋势下给她心灵的投射,她看到弱者只能遭受欺凌,贝姨不是圣人,她是一个被嫉妒折磨的人物,她无法调节自己的内心,她更加强烈地觊觎着阿黛莉娜一家的一切。
  但贝姨之所以选择“报复”,不仅仅源于“嫉妒”,还在于社会对她的内心的侵蚀。“在这个社会里,什么亲戚人性、世怨宿敌,一句话,有钱能使鬼推磨。” [8]物欲横流的巴黎社会,金钱关系下淡漠的人际关系。贫富差距的悬殊,使贝姨走上了这条报复的不归路。“底层人物的罪恶只是偶然性的现象,在很多情况下,个人的邪恶之路并不是自主的选择,而是被动的抉择。”在贝姨性格的扭曲上,冷漠的巴黎社会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或许是巴尔扎克想要揭示给每位读者的。
  尽管读者会对贝姨偏执的嫉妒以及不可理喻的报复产生厌恶感,但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人性的弱点,是普遍存在于人类心灵之中的。只是如果不像巴尔扎克一样用夸张的手法,把嫉妒的特性发挥到极致的话,我们是永远也不能够理解嫉妒的可怖力量的。这种偏执是巴尔扎克借助“把人生最黑暗的方面投到焦点上”。
  参考文献:
  [1]巴尔扎克.傅雷译.贝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2]王际峰.贝姨形象的精神分析学分析[J]. 文学教育(上),2007(03).
  [3]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4]巴尔扎克. 何友齐译.现代史拾遗.人间喜剧(第15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5]徐晓慧,柳雅.从《贝姨》看巴尔扎克的人性观[J].世界文学评论,201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5298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