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同课同构,让教学由“细流”汇聚成“汪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敏敏

  “同课同构”是一种高效的课堂研讨活动方式,由不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资源在集体讨论后演变为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此引发智慧与思维的碰撞,并在碰撞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笔者将结合自己的一堂公开课,探讨如何进行同课同构下的高效英语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下同)4B Unit7 At a snack bar的(part A)。在这个单元中,how about you, anything else, something to drink是重要句型,noodles是生词。学生在课上能熟悉和灵活运用点餐用语于情境之中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
  一、备课,由个人智慧汇聚成集体结晶
  “备课在同课同构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备课可以引发思想与智慧的碰撞。”和笔者一起上同一课的还有永阳小学的陈博睿老师。在初期备课的时候,我们彼此有了自己的思路,当我们把这些思路初步构想出来后,就有了第一次的思想碰撞。在两份教案中我们选取比较优秀的教学内容。但如何把这些优秀的教学内容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呢?于是又有了我们的第二次思想碰撞。后来我们想到确立一个大主线,把所有的活动设计在一个大餐厅里。(简案):
  “小学英语教材一般围绕一个话题按单元排列,语篇作为一个单元的核心内容,它一般还承担着揭示单元话题的任务。”(钱希洁,2011)在理清教学思路后,第三次碰撞随即而来。那么如何有效地设计活动揭示课题呢?正所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堂课的开始就让人赏心悦目,那么接下来的环节就呼之欲出了。经过集体的思考,我们决定用游戏来揭示课题:
  【教学片断一】
  T:Do you like English food?
  Ss: Yes,I do.
  T:Me,too.Let’s play a game:Me, too.I say a food’s name,if you like this food,please stand up and say“Me,too.”
  T:I like haburgers.
  Ss: (stand up)Me,too.
  T:I like sandwishes.
  Ss: (stand up)Me,too.
  ……
  T: And I like eating at a snack bar.
  接下来就是选材和组织课堂,我们两人又一次集中思考了教学中每个环节的组织和引导,并详细地将教师说的每一句话写下来。教案经过五、六次推敲、琢磨终于将细节一一敲定。
  二、上课,由个人实践汇聚成教学相长
  同样的设计、同样的教学手段,在不同教师风格、个人素养中,学生群体中,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笔者和陈老师在经历两次试上后,对教学细节加以适当调整与改进。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和板书设计时,我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对于学生和语篇有了更高的理解。
  1.小组合作更有实效
  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掌握语言知识和团队意识及创造能力。陈老师在试上时安排六七人一组开展小组拓展活动,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但我们发现这一小组活动在整节课中显得有些单调。在笔者试上训练句型时,又增加了四人一组组内讨论和两人一组对话训练。学生们也在一次次的小组合作后养成了倾听的习惯。
  2.板书设计精益求精
  精心设计的板书,有利于老师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思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在试上后发现,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把整篇文章背诵下来,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教学片断二】
  (此时黑板上已有五个问句,一个标题,格林先生与服务员的头像)
  T:Now boys and girls ,let’s move the dialouge on the blackboard.Can you help me ?
  Ss:Yes.
  T:Unit 7 At a snack bar,What would you like ,Su Yang?(把苏阳的头像贴上去)
  Ss:How about you,Su Hai?(把苏海头像贴上去)
  三、反思,由个人思考汇聚成集思广益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同课同构式的课堂教学,因为实践这一份全体共同参与的设计,所以没有真正的旁观者。”(何彩虹,2010.1)我们在经过备课、磨课、制作课件、说课、试上等环节以后对自己教学中的学生学情、有效环节、教学评价都十分清楚,所以说这次的反思给了我们一次“有效的学习。”
  笔者认为这堂课我们可以把教室装扮得更情景化,在教室的四周贴上各种食物图,拉近学生与文本更真实的距离。陈老师在活动时总结了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教授how about you句型时,部分学生猜不出中文意思,如果这样设计可能会好一些:
  T:(指菜单中的英国美食问学生)What would you like?
  S1:please.
  T:How about you?
  S2: I’d like…
  (同样的方法询问更多学生,让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理解中文意思。)
  通过同课同构,我们一定要加强平常教学中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研讨氛围,因为课堂永远都是有缺陷的,交流永远是有收获的。同课同构下的英语公开课给我们收获颇多,但如何把公开课变成同课同构下的常态课,这将是我今后追寻的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5511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