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PBL教学法在高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成慧 唐蓉 张文婧

  摘要:基于问题学习的PBL教学模式,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受欢迎的教学法之一。通过PBL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实际课例,对PBL在高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PBL教学法;高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089-02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最初主要用于医学教学,近年来已成为公认的、最受欢迎的教学法之一。PBL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高职园艺技术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组织培养生产过程中培养基的配制、无菌操作技术、试管苗的培养、扩繁以及驯化移栽等基本操作技术,并能综合运用组织培养技能,对常见园艺植物进行组织培养的生产与管理。我们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中,实践操作技术部分在整个课程中的比重逐步加强,理论课时数与实践课时数比例达到1∶1。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并没有随着实践课时的增加而得到相应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采用的传统教学法,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本身就存在很多弊端。运用PBL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为了进一步提高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中尝试引入了PBL教学模式。
  高职《植物组织培养基技术》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体系不完善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很多专业课课时数被压缩,作为园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总学时只有32课时,理论课课时和实践课课时分别仅有16学时,这就导致了整个课程体系不严谨、课程内容多而杂、实验操作不能得以连续,最终导致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门技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要利用较短的课时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对课程标准和大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教材而言,目前,高职院校选用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多是适用于传统教学而编写的,内容与现实岗位需求存在脱节,不能学以致用,教学效果差。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编写更符合教学规律的高职教材。
  学生学习被动 长期以来,在我国植物组织培养教学中,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以听为主,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授课的内容、进度以及教学的方法都由教师来决定,学生完全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被动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难以达成共鸣。
  教学评价方法不科学 高职院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学评价一般以课堂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笔试方式来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考前突击复习,死记硬背知识点来应付考试。而最终分数的高低,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相对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而言,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仅靠理论考试是体现不出来的。这类教学评价方式,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参与性以及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很容易导致高分低能。教学评价不能只是对试卷成绩做出判断,而更应该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在传统模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互相独立的教学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相对独立的学习关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学生本身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高职教学就要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科学发展和知识更新,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填鸭式教育已不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教学必须克服现存的弊端,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形成适应课程教学的新型模式。
  PBL教学模式在植物组织
  培养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也就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是“先问题,后内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学中的PBL教学思路设计可分为五个基本过程: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师生评价。
  问题设计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基于问题的学习,就是把学习和问题联系在一起,以问题为纽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和相互合作的方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问题的主要目的是让问题去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的设计很关键,要具有实际操作性,要符合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来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只有设计良好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保证植物组织培养课程PBL教学的成功。例如,在“培养基”这一章节,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如下一些问题:(1)常用的培养基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2)培养基包括哪些成分?各有什么作用?(3)配制培养基时,为什么要先配母液?如何配制母液?等等。我们设计的问题旨在提高学生的认知性和积极性,力求学生的广泛参与。一个设计合理的问题可以促进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由“讲”转换为“导”,学生由“听”转换为“学”,教学的中心也由教师转换为学生。
  自主学习 PBL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是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成员间相互合作来解决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从而掌握本次课程知识点。PBL教学成功与否,学生的主动配合很关键。教师应提前一周布置问题,按照学生学号,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和项目的工作量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且指定组长人选,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任务。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一周时间,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收集有关问题的参考资料,通过与小组其他成员间相互沟通,大家齐心协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对资料的分析能力不强,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也很重要。在相互沟通交流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强化,能力得到了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5698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