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变化,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搞好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习兴趣,广大教育工作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意识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搞好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也是“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创设生活情境
  新课程标准很重要的改革就是注重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适应的教学情境,通过学生的体验、学习,逐渐建立起相应的情感和态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于学习。如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个情境:妈妈生日快到了,小芳想给妈妈买一件生日礼物,就把自己攒的l角的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4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芳去找隔壁的李阿姨来帮忙想办法。李阿姨说这好办,收了小芳的40个l角的硬币,给了小芳4张1元的纸币。小芳有点不高兴了,觉得自己有点亏。你们说小芳拿40个l角的硬币换4张1元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40个硬币一个一个地数,每10个硬币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l角就是l元,4个10个的l角就是4元,所以40个1角和4元是相等的;其次,根据学生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出规律:“看看元和角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l元与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10角”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2 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了数学。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我们了解客观世界的工具。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学生在学习了10以内的数的认识以后,可以联系生活,广泛选取学生身边非常熟悉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意义。如让学生说说“我们所在的班一共有多少人?我们的教室有几扇窗?几盏灯?教室门前有几棵树?”,“你有多少个手指?几枝铅笔?……”再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后,问:“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正方体或长方体吗?”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能举出书本、抽屉、柜 子、冰箱等数不胜数的例子。通过这样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数学教学的现实性,促进学好数学的情感。
  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例如我在进行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教学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长开的长度、测量教室的门宽以及测量教室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的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高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既是新课程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
  4 先扶后放,引导学生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然而小学生受到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往往不知所学的数学“从何而来”,更不知将”走向何处”。教师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就是唤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的一切活动大多是从模仿开始的,提问也不例外。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言传身教,结合学生生活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为学生提问题作示范,启发学生领会教师是如何提有关数学问题的,并把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看。开始学生提的问题有些不得要领,甚至浅显幼稚,这时教师在关键处要扶一把,送一程。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使学生一步一步的上路。此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所学的知识点上,从而保证提问题的质量。,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不同的,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关键,那就是要能组合问题中提出的相关信息。只有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提出一个合理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缺乏这样的意识,有的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并给学生提供了机会,但学生要么是提不出来,要么是提出的问题都一样。因此,要为学生营造大胆提出问题的环境,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唤起学生探索的冲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
  总之。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走生活化的道路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贯穿于教学始终,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6606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