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课上动动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栾庆新

  听过许多语文课,大多如过眼烟云,但动手的语文课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是“乌鸦”
  “一只乌鸦口渴了……”孩子们大声地朗读着课文《乌鸦喝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呢?不少学生仍有些迷茫。也许他们觉得,只要能完成读熟课文的任务就万事大吉了。
  老师走到孩子们身边,他手里拿着一个小口瓶子,瓶子里装了半瓶水。老师把手指捏成鸟嘴状,“快,小鸟们来喝水!”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拥到老师跟前,学着老师的样子,伸着“鸟嘴”去喝水,结果没有一个同学能“喝”到。
  “怎么办?快想办法。”老师看着孩子们催促道。
  “小鸟”们一愣,随即就有几只飞出教室叼来了小石子,接着就是一大群……孩子们轮流将石子一块一块地投入瓶中,眼看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孩子们的“鸟嘴”又伸到瓶子里“喝水”,终于都能“喝”到水了,课堂里一片欢呼……
  课堂是孩子们的课堂,切实让孩子们参与教学实践,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具体体现。而让孩子们用什么方式参与,教师的“引”与“导”非常重要。根据课文内容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零距离”接触语文材料,既能让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能让他们在动作的表达中有效地体会到语言文字表达的方法。
  语文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王二小》(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课后的“我会读”,内容是认识“把”字句和“被”字句。反复读过几遍之后,孩子们已经明白了这两个句子的意思相同,但句子中词的顺序不同。可怎样将“把”字句和“被”字句互换呢?老师让同学们举一个例子,他们面有难色。老师灵机一动,说:“请同学们准备好铅笔盒。”
  孩子们莫名其妙。
  老师说:“其实,语文就在我们身边。现在请同学们拿起铅笔盒,说一说‘我’怎么样了?”
  孩子们举着铅笔盒大声说:“我把铅笔盒拿起来了。”
  “还可以换种说半,铅笔盒怎么样了?”老师又问。
  “铅笔盒被我拿起来了。”
  “对呀,这就是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
  孩子们失声而笑,太简单了,懂了。
  自身行为与语言文字结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最好的语文学习过程,而将身边的事物作为媒介,把枯燥的语文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孩子们感觉到语文就在自己身边,因而兴味盎然,主动性增强,教师教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小树不冷了
  一位老师执教《爷爷和小树》(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一课,学生识记了生字,朗读了几遍课文,弄清了故事情节后,似乎无所事事,开始不安心起来。老师说:“请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同桌分好工,一个饰演爷爷,一个饰演小树,老师读课文,大家动手演一演。”
  孩子们兴高采烈,在简单地准备了几分钟后,老师开始慢慢朗读:“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小树”挺直了腰杆,“爷爷”微笑地看着……
  “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
  “小树”抖着身子说:“我冷,我冷,冻死我了,谁来帮帮我呢?”
  “爷爷”:“小树不要怕,我来帮助你。”说着,他把草垫子轻轻地捆在了“小树”的“树干”上。
  “小树”的腰挺直了,脸上露出笑:“谢谢您,老爷爷,我会报答您的……”孩子们的表演充满童趣,真切感人。
  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去理解以不同形式出现的文字,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把自己置身于“角色”之中,不但能激发阅读兴趣,更能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抓住课文的重点和精彩之处,甚至在表演展示中对文章进行再创造,则凸显了孩子能力的提高与思维的拓展。这也正是语文教学追求的境界。
  语文课上动动手,别样花朵为你开。
  作者单位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692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