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创新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和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华东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笔者长期在高校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就高校艺术类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是培养模式创新的核心要素
  目前全国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学校都开设了艺术类专业,因为对于自身定位的不明晰,培养出的学生水平层次不齐,难以适应市场上对人各种层次人才的需要,所以各类院校必须对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明晰的定位,这关系到我们人才培养的多个方面,既决定着高校艺术人培养模式的建构的成败,也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具体说来,职业类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应当注重学生艺术技能的掌握,因为这类院校的毕业生,今后大多从事第一线的艺术工作,必须要有娴熟的艺术技能,同时,在此基础上,也不能忽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努力的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艺术基础,由于具有一定综合素养的艺术人才。师范类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培养的目标主要是今后的中小学教师,对于艺术技能的掌握,不一定太深,但是要在“广”和“精”上下工夫,因为中小学艺术教育,培养的是学生们的基础艺术知识和艺术能力,倘若我们的教师在技能和理论上似是而非,不够精通和博学,是不能适应基础艺术教育需要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对于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的培养,这是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所必须的理论知识支撑,音乐教育,顾名思义,只有音乐和教育并重,才能开展好音乐教育。对于艺术类院校的艺术人才培养,这些院校的学生,都具有十分突出的艺术能力,这一点在他们艺术高考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检验,进入大学校门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专业上的巩固和提高,作为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的上层力量,没有过人的艺术技能,是不能在专业艺术团体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因为艺术类院校要尤其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尽可能的将学生培养成为该艺术领域内的专业拔尖人才。所以说,在各类院校都开始艺术专业的情形下,每个学校都要对自己学校所开设的艺术专业进行合理的审视,对于自己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判断,每一个学校都充分做到了这一点,在全国范围来看,我们的艺术创作事业和艺术教育事业,才能够有立体式的发展。
  二、加强艺术类实践课程的开设和开发是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环节
  课堂内,主要是对于现有的课程体系的改革。首先是学校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诉求,及时的增补一些实践类的课程。举例说来,音乐专业中,近今年来有着一种教学音乐治疗学的新兴学科,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取得很多的治疗成效,很多学生有志于此学科的学习,但是却无从学起,作为学校来讲,应当正视学生这种学习要求,主动跟一些医学类院校和音乐治疗机构取得联系,为学生争取到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再者是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几乎所有的院校都将实践类课程放到了最后一年,但是大学生们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往往是最忙碌的时期,有的忙于找工作,有的忙于升本或考研,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进行艺术实践,所以很多实践类课程也只是徒有其名。建议各类学校将这种实践类课程分解到大学整个过程中,才用多种形式和多种方法,持续贯穿的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音乐类学生,可以定期的举行音乐会、演出汇报会,以此来检验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美术类的学生可以经常举办一些个人画展,个人的主题创作展览,还可以经常参加一些绘画和设计大赛,获奖和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竞争,开阔了眼界,得到了锻炼。
  课堂外,课外实践作为课内实践的有益补充,也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尽可能的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以求在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是要建立和维系一个稳定的实践基地,或者是艺术类的工作室,或者是某一所中小学校等,或者是某一个演出团体等,由学校出面,跟这些关系单位谋求长期的合作,如果能够顺利的开展下来,对于双方都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比如一些地方的演出团体经常需要演唱和演奏人员,如果能有我们的在校大学生参与其中,不但当地的文化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且还丰富了自己的艺术实践。又如一些艺术类培训机构,经常需要教师做一些基础类的培训工作,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很好的实践机会。特别是作为艺术类的学生而言,他们主要的价值呈现在于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技能,多接触社会,锻炼各种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对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今后的就业,都是受益匪浅的;其次是要在学校大力开展各类活动,学校对此要在财力、物力上予以大力的支持,同时将主导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大展拳脚。例如对于音乐活动团体的支持,学校应当每年都拿出一定的经费,在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大开绿灯,同时鼓励同学们推陈出新,派驻专业的教师作为艺术指导,每逢有重要的演出,学校领导也应当多参加,以示支持。又如学校艺术界的举办,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从开始的创意理念到宣传口号到海报制作等等,都可以让学生独立的去完成,教师只把握大致的方向即可,其结果往往都能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的学生很多时候都能给我们以惊喜,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身上的潜力,也让我们认识到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的中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培养多种实用技能是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条件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改变过去关门办学的旧模式,而是应当以开放的姿态,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主动的融入社会,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具体说来,根据艺术类学生今后的就业趋向,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技能:
  首先是信息技能,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而且我们的艺术类专业,很多都和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上个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电脑音乐、动作制作、电脑设计等多种艺术门类,而现实中能够掌握这写信息技术的同学却少之又少,掌握好这些信息类技能,不但能够有效的为自己的专业服务,而且还能够为自己的就业增加一个砝码。再进行信息技术培养时,要注意到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着重培养一些他们今后在从事艺术工作时所需要的技能。如一些音乐类美术类软件的使用等,学生们切实感到了信息技术的必要性,自然就会主动的学习。
  其次是教育技能,不管是师范类还是非师范类的学生,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只要有一定艺术技能的人,以后几乎都会涉及教学,或者是专业的技能教学,或者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或者是对业余爱好者的培训等等,都需要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学校应当开设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课程,让学生们了解一些基本的教育理念,并且根据条件设置一定的教学情景和教学实践,帮助学生们体验教师的角色,今后不管是否从事教师行业,这种教育技能的掌握,对他们来说都是终生受益的。
  最后是创业技能,艺术类专业学生由于在学校期间,缺少创业方面的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所以不能很好的把握住市场脉搏,总是以艺术创作的标准去经营,很容易造成和现实的脱节,因此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不仅是当时就业形势的需要,也是艺术教育改革的需要。具体的培养方式有开设创业类的选修课,建立和市场接轨的工作室体制,制定一些大学生创业政策保障,积极的和一些创业成功的校友取得联系等等,不但能缓解就业压力,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的成长也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在办学的数量和规模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艺术类专业的招生人数逐年递增,现已排到全国各专业招生总量的第6位。从国家宏观教育发展的角度讲,高校扩招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广大学子希望受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高校艺术类教育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出世界一流的艺术类人才,推动艺术类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希望广大艺术类专业的教师,都能够认识到时代和社会对于艺术类人才的新要求,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为培养出新时代的优秀的艺术人才,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7037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