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做一个会反思的语文教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燕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放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地球。”一个合适的支点,将会产生怎样的奇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上好一堂堂好课的支点在哪里?我以为这个支点就是“教学反思”。
  什么是教学反思?北师大肖川教授说:“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对各种教育观念、言论、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进行的自主判断和认真审视,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检视和反省。”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市级示范学校,学校领导抓教学很内行。因为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课后反思,所以,学校就出台了硬性的规定,要求教师每堂课后都要有教学反思,而且每两周有年级组长监督检查,检查结果上报学校,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但据我所知,很多老师为了应付检查,要么从教案参考书上直接抄反思,要么三言两语,笼统空泛,缺乏具体的反思内容。比如:今天的课上的效果不错,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所有的教学目标都按预订的计划完成了。这样的反思等于没反思。让人看不出这堂课到底是怎么上的,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有哪些不足之处,效果不错体现在哪里,教学目标是怎么完成的。这些值得反思的地方都没有进行反思,暴露了一部分教师敷衍的思想和较低的反思能力。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和后现代课程观的影响下,教师仅作为经验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了,社会呼唤反思型教师。反思型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内的问题,还要关注制度与文化等课堂外的因素对教学的影响,不仅执行规定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参与课程的开发、促进学校的发展,不仅关心学生的成长,还应积极完善自己的专业发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他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李镇西根据自身的成长实践,他给出了“反思型教师”的定义:“通俗的讲,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的平凡工作,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
  教学反思既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支点,那么“教学反思”思什么?
  一.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上的成功之处
  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争论;教学方法和策略运用的体会;教学环节的设计;学情的分析与把握等等。下面是我在上公开课《旅鼠之谜》后写的一篇反思:
  公开课后的感悟与思考
  《统筹方法》以前在人教版的语文课文里有,现在删掉了。上海的教材仍然有这篇课文。前天我们到同济二附中听了嵇老师的一节课,她在讲这篇课文时主要抓住列图表的说明方法以及统筹方法的运用。最后给学生留个作业:学这篇课文的意义是什么?我以前上这篇课文时也是这样上的。这是篇说明文。说明文就是给我们知识,让我们懂得以前不懂得的东西。但我看了《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后,才知道我们不应该这样教。
  王荣生教授在《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这本书里,把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分为四种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它们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性质和功能发挥方式等都有本质的分别。“定篇”、“例文”、“样本”都是学生在语文学科里的“学件”——在“定篇”,学习经典的丰厚蕴涵,在“例文”,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的知识,在“样本”,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就文来说,学生不是去学文,而是用这篇文里的东西。
  按照王教授的说法,这篇课文应该教说明的方法和写作的知识,而不是向学生传授什么是统筹方法。也就是说不能把“样本”当“用件”来教。反思我的语文课堂,也经常教课文所传递的“天文地理,五花八门”的东西。甚至有的文学作品也是被这样处置,于是语文课堂不像语文了,语文老师当了杂家,而语文教材成了“杂货铺”。
  王教授的一番话对我触动很大。带着这样的思考和感悟,我在卢湾区中山学校上了一堂公开课--《旅鼠之谜》。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小品文。我手上没有任何的资料可以参考,虽然我们的教材里也有,但我真的没好好上过这篇课文。我等于是裸眼看文本。拿到文本,我认真读了几遍,然后确定这篇课文哪些是学生读课文能读得懂的。文本关于旅鼠的三大谜学生能读得懂,这点不需要讲。那么这篇课文应该讲什么?经过反复斟酌,我把课文的重点确定为:
  1.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2.学习作者呈现科学知识的方法。
  3.学习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也就是,说一篇课文要教给学生的不是学生能看懂的知识,而是学生反复读课文也不能理解的知识。找到教学的重点难点,还要选择好切入点。这篇课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都能上得精彩。最后我决定从课文里的“鼠目寸光”切入。先引导学生简单说出三大谜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写这三个奥秘时的不同的写作方法,自然引出科学小品文的特点及作者呈现知识的方法。一节课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学生不仅学到了写作的知识也感受到科学小品文的趣味性。
  像这样去认真的解读文本,来上海之前是没有过的。即使上公开课,我也没有这样去认真分析学情。以前上这样的课文,我最多让学生读读课文,然后结合课后的练习简单的讲讲。经过这几个月的培训,我才明白,以前的教学是多么肤浅,对文本的理解多么粗糙。我这个井底之蛙终于有机会跳到地面上看看,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大。
  像这样的反思,如果我们能经常写一写,一定会在教学上不断创新,自身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文字陈述能力和交往能力将得到不断的培养和训练,教师的进取心、责任心也会得到增强。
  二.反思课堂教学上的失误之处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它永远只能逼近却不能完全达到尽善尽美。
  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学生,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情绪、状况都有差异,且在教学过程中又始终是变化的,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同一个教案,同一个老师,在不同的班级上课会上出截然不同的效果来;同一个问题,同一名学生,不同的时机会产生不同的答案;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构思,况且,“教”然后知不足,有些“预设”的环节只有在实施时,你才会发现它的缺陷。因此,上完课,静下来认真的想一想,这堂课所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问题情境的设计有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的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有没有效果,是否所有学生都有收获;课堂上三维目标是否圆满达成;我今天在课堂上的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不该做;这节课学生学得是否愉快等等。把这些问题想清楚,进行回顾、梳理,并写出反思、探究,使之成为今后教学时的借鉴。
  三.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独到的见解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在不经意间产生“奇思妙想”,学生的独到见解、精彩的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都是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见解,对世界的独特感受,是十分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信息捕捉,课后加以重组整合,记录下来,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
  四.反思观摩课后的感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多听听其他老师的课,并及时与他们沟通交流。在听课时,要分析,这位教师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为何这样组织课堂教学;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如何确定的;我上这篇课文时是如何设置教学环节的;这样的教学环节收到什么样的效果;和这位老师比我的教学设计有什么缺点、有哪些不足;从他的教学中我受到什么启发,我今后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叶澜教授说:“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好的教学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来说,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场所,课后即时反思是促进其专业化水平自觉提高的重要途径。反思教学,能使教师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能使教师改变常态教学下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从而不断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学实践,最终成为一名充满智慧的教师。
  刘燕,语文教师,现居安徽阜南。责任编校:王 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7768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