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业院校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兴起 陈晶 汪秀志

  摘 要:生理学作为大学生物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在生物学基础学科的教学任务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现代生理学知识体系已经成为多个学科交叉汇总的焦点,针对其学科特点及其目前在农业院校中生物学专业教学现状,开展相应的教学改革是提高农业院校生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生理学;学科特点;教学现状;设想与展望
  当前,多数农业院校在具有相应的动植物学院的基础上也并存有专设的生物学专业院系,体制的相对独立并没有使其具有相应的特色,专业课程的设置也没有脱离原有的知识体系,这使得各院系的学科设置存在着重复性,失去了设置生物学专业院系的初衷,生理学作为大学生物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不能摆脱这种尴尬局面。生理学在一般院校都作为生物学的专业课进行教学,由于其学科特点,使其教学任务比重加大,但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必要的教学改革措施值得期待。
  一、生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知识体系的复杂性
  动物生理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课程,主要研究动物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各类动物结构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决定了生理学教学的难度。动物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正常状态下所涉及的动物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排泄、生殖、神经等系统以及肌肉活动的功能特点,产生的原理、活动规律以及动物体内外环境变化对它们的影响,这些结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终发生整合,完成协调与平衡。动物体各机能活动规律的理论和假设都是从实际观察中得到的,或者是通过实验来获得,或从实验中检验和发展,最终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生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其实践性强,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既要注重书本知识的理解,又要结合实验分析现象。由于机体的功能十分复杂,在研究机体的生理功能时可以从不同的结构出发。目前生理学研究方法不断发展,为了更深入地掌握完整机体的生理功能,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已经逐步细化成分子和细胞水平、器官与系统水平及整体三个不同层次上的研究,尤其是分子与细胞水平的研究已经更加细化地分支出各种学科,因此生理学是当代生物学中各学科,如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本源。同时,在医药院校教学中,生理学与药理学、病理和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医学学科的关系密切,彼此互相促进,这使得生理学综合了现代细分学科的基础,形成了自身复杂的知识架构,学科交叉度非常高,这对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二、农业院校生理学教学现状
  农业院校中,生理学虽然作为生物学的专业课进行教学,但在学时上多以40学时为主,明显少于师范类和医学类院校的学时安排,短时间内大量新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不足,造成教学效果差、学生考核成绩不佳的现象。同时,因教学时间短,教师无法把教材中的难点透彻地分析,无法把所涉及的各知识点进行拓展,也使得学生在理解和学习中无法摆脱学习效果不佳的心理状态。在教材方面,农校生理学则更显得不配套,当前多数农业院校使用师范类院校、医学院或自己编写的教材,其中难免有药理学的相关知识,而多数农业院校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多毕业于农业院校,教师本身知识与教育背景也造成了课程讲述中的难度。这些原因综合导致生理学教学考核成绩不佳。在农业院校中,学生中流传着“生理和生化,必然有一挂”之说,这说明生理学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不小的心理负担。
  三、开展农业院校生理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农业院校的生理学教学要走上新台阶,进行富有自身特色的改革与提高是必要的。首先,教学语言“通俗化”对于学生接受知识有一定的帮助。生理知识的根本源于本能,但明显高于本能,把专业问题现象化和通俗化,推动学生自我分析与独立思考问题,从书本到现实,再从现实反推到理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切实掌握知识。再次,教学手段多样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记忆能力。传统的各类器官与系统实物模型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对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具有明显效果。同时加大实验比例,使实践与理论能够相互印证,对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推动效果。当然,在以上基础上,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对于教学效果也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对教材的掌握与拓展深度与学生对生理学课程的兴趣有着很大关系。任课教师应在教学中把生理学知识与学生已经学习到的各门学科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各知识体系的关系框架,使各知识不再孤立地存在于学生的记忆体系中。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校教师良好的素质,如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渊博的文化知识、良好的语言素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完美的人格魅力、健康的心理、敏锐的观察力以及高尚的情感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诱导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丰富和扩展自身的知识以完成自我提高,这应该是教学效果的最好推动剂。
  参考文献:
  [1]王玢,左明雪.人体及动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胡振斌,黄亚君.浅议现代化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N].科技创新导报,2012.
  [3]张献彩.当代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教育与职业,2012.
  (作者单位 李兴起 陈晶: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汪秀志: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781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