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注重“导学案”的讲评,实现高效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范郁凤

  所谓导学案,就是把老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结合为一体,以达到促进师生良性互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习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习至关重要。一体化教学案正是发扬教学民主,将教师集体备课的成果延伸、扩展到学生群体,让学生借助于这个平台得到有益尝试和实践。导学案不仅是传承集体备课成果的载体,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催化剂”。导学案有利于倡导和推行自主探究式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调控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手段。
  高三从开学就进入一轮复习阶段,导学案的设计要求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的新授课,而是重在基础知识的整合,要求有较高的资源融合度、开发度和创新性,而且容量也很大。因此高三的导学案要把问题解决于课堂,把能力提高于课堂。那么教师对导学案的评讲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导学案应在当天或第二天批改完后就及时评讲,这样做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
  一、讲评课前精心备课
  只有精心备课才可能上好课,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怎样备好导学案的讲评课呢?首先,认真及时批改每一份导学案里的每一题的详细解答步骤,这是上好导学案评讲课的前提。其次,对于主观题,应该在出问题较多的教学案上写下批语。这样,学生拿到导学案之后,就能有针对性地改错,同时反思自己在思维方法上的问题,认识到对哪些问题的解答存在缺陷。在备课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问题进行归类。每次批改后,对导学案作详细研究分析,把典型错误问题归类。不但要从学生方面深入分析错误率、错误类型及原因,还要从教师自己方面找得失,如知识点是否点透、点全,教法是否恰当。二是归纳解题思路和方法。要对错误率高的试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审题、关键字词、隐含条件、信息处理和分析、答题语言组织与表述等方面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解题思路是怎样的,解题方法、技巧是否简明,做到心中有数,应对自然。
  二、讲评方法合理,突出重点
  讲评方法的合理,就是讲究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达到有效的结果。不合理的讲评如:学生都会的还反复讲(无效),不会的也反复讲,结果学生原来会的会,不会的还是不会(低效)。会的会了,不会的大家集体讨论,从学生自己实际出发,用自己的思维观点去看问题。我们看问题与学生的高度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思维和想法有时候是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学生与学生而恰巧会因为在一个高度,考虑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能够一致而达到效果。合理的讲评的方法有:浓缩式讲评、澄清式讲评、迁移式讲评、竞争式讲评等。
  不同的知识点难易程度不同,在教材中和高考中的地位不同;不同的试题考查的能力层次不同,能力要求的侧重点不同;不同的试题所描述的过程简繁程度不同,分析难度不同。因此,在讲评教学案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以及对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准确地进行分析,对每道试题的讲评思路精心地进行设计。只有做到讲评前心中有数,才会做到讲评时有的放矢。
  三、讲评贵在引导,重在思维
  教师要具有讲透的能力,但千万不要养成讲课讲透的习惯,还要有适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去体悟、反思。教学过程是学生展示的过程,要让学生展示,要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什么别的想法,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佳方法是什么?这种思路对于本题为何行不通?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交流、展示、探究,把话语权、展示权还给学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问题:我的基础知识还可以,上课老师讲的也都能听懂,但是一到自己做题的时候就做不出来了,请老师帮忙分析一下原因。
  老师:在中等生这个层面上,恐怕十个人中就有九个人提出这个问题,这是学习数学的一大困难之处,听老师讲,听得特别懂,自己一做就做不出来了,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数学是靠着逻辑演绎向前推进和发展的。当一个老师把你抱到了逻辑的起点上,告诉你这个逻辑关系是怎样的,比如说饿了就应该找饭吃,下雨了就应该找伞来打,告诉你这个逻辑规则,你自己肯定会按照逻辑的顺序往前跑。那么为什么上课听得懂,听得头头是道,课下自己不会做了呢?是因为课下你找不到逻辑的起点。有两种学习模式学生常用,一种是靠效仿,老师给我变一个数,出两道类似的练习题,照老师的模子描下来,结果做对了,好像学会了,这就是效仿式学习。另一种是靠理解,所谓理解就是听了老师的一段讲解,看了老师的一个解题过程,你要把它提炼、升华成理性认识,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当你遇到新问题、新试题的时候,你应该拿着这个规律去面对它。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把老师讲解的东西很自然地、流畅地用在你的解题里,这就是所谓通过理解,通过顿悟来学习数学。方法是核心,思维是目标,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当然也是讲评的首要任务。通过导学案的讲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增强。
  四、讲评突出学生自主
  即使是一份很好的试题,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覆盖到。可以说,知识是学不尽的,题目也是做不完的。所以,教师的本领就是怎样以一份或几份试题为线索,将涉及的知识讲深、讲透,并将没有反应出来的知识加以延伸,扩展,使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只有这样的训练和讲评,学生才能举一反三,以一变应万变。不管是讲评优秀题例也好,讲评错误的题例也罢,都要启发学生来思考,让学生参加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忘记自己是教师,学生忘记自己是学生,达到一种师生互动、师生互学、师生互教的境界。这样做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容易引起他们参与讨论的欲望,也最容易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讲评关注规范答题
  每年高考结束后,总有些同学的预估分和实际分有差距,本以为应该有个好分数,但实际得分却不理想,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解题不够规范,失了“卷面分”。问题表现在试卷上,根源却出在平时的训练中。由于平时只动口,不动手,导致考场上“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做练习不讲究格式、步骤,写字连笔,作图随意,在做错的地方乱涂乱画,等等。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不足为怪,就养成了习惯,到考场想改正,但已经力不从心。不从平时的点滴做起,老师的指导再到位,也无济于事。要想在高考中拿到好分数,工夫在平时,应从写好每一个字,练好每一道题,做好每一张卷子做起。因此教师在讲评导学案时,一定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一抓好书写。即把字写清楚,数字符号写准确。这是个基本功问题,字和符号的书写尽量工整、规范,平时要训练迅速工整的书写能力。二抓好格式。格式即一定的规格式样。做题的格式就是做题的规矩,固定的形式。格式不对,就会使人感到别别扭扭,考试时容易失去“感情分”。这就要求在平时的训练中,讲究格式,做到格式规范、正确。三抓好步骤。解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推理的过程,基本的要点步骤必须齐全,不仅自己心里明,更重要的是让阅卷人感到顺理成章,思路连贯。一般来讲,高考阅卷是按步得分,关键性的要点、步骤少了,就会扣分。平时训练中,要注意总结每一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力求解题步骤、要点齐全完整。
  总之,分析导学案多找找教学中的问题,当然还有很多是学生的能力问题。发现问题如何解决呢?如果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后的教学要引以为鉴,对于本届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出相同类型的题目再做练习。如果是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题目过难,学生的能力水平没有达到,那么就用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层层递进的练习,使学生的能力逐渐提高。同时评讲课还应该讲规律,讲创新,好的评讲课不仅要为学生已学知识作归纳和创新,更重要的是为未知知识的学习作有益的提示和铺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8065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