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孩子们“想唱就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问题的提出
  演唱是音乐表现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学生用以表达个人情感的最直接与外显的方式,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能力、提高音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参与演唱能让学生直接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音乐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整、流畅,声音自然、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然而,在我们的小学音乐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学生起先唱得好好的,可冷不丁的就停住了,或左右顾盼、或挠头搔耳;有的学生平时唱得挺完整的,可一上台就没法起唱,找不到音高、不知道歌词了;有的学生演唱时总显得结结巴巴,在不该停顿的地方停下来,感觉一个乐句中加了几个顿号。笔者将这种现象称为演唱中的“休止”现象。“休止”现象在中、低段学生的独唱中最为突出。
  二、“休止”现象的归因分析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调查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学内容、学生本身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方式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歌词内容陈旧,造成学生无法理解。2、对歌曲练唱太少,造成演唱时不够熟练。3、自卑心理或动机太强,造成学生演唱时怯场。4、师生演唱意识不强,造成学生被动地歌唱。5、演唱能力滞后,造成学生难以把握歌曲难度。6、演唱机会不多,造成学生独立演唱的经验缺乏。
  三、研究解决“休止”问题策略
  1、兴趣入手,引导主体喜欢歌唱
  《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唱歌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观察兴趣、发现兴趣、培养兴趣、利用兴趣,以充分尊重学生的演唱兴趣;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歌唱兴趣。教学中,笔者通过认真细致的研究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确定教法,并在重要的教学环节时引导创新,深化学生的演唱兴趣。如故事导入、音画结合、音乐游戏、创编歌词、赛歌会等,使学生在学唱、练唱、表演唱、评唱中都保持对歌曲的浓厚兴趣。
  2、深入生活,暗导主体曲不离口
  《标准》对音乐教学环境的要求与传统的有所不同,由单纯的音乐课堂教学,转向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延伸音乐课堂。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40分钟以外,我们应将歌曲深入到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开发生活中的一些课程资源,并结合开展一系列演唱活动,让学生把所学歌曲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反复聆听和演唱的机会,形成“课本歌曲课外唱”的学习模式。
  3、童心教学,激励主体自信歌唱
  《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信地歌唱。要让学生自信地歌唱,首先要知道学生为什么不自信?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就应走进学生的心灵;要研究和掌握儿童的心态反映或心理流程反映,就需要教师具有一颗“童心”。用童心去开展音乐教学,将自己的思想位置摆在学生之中,与学生同位思考、同位参与,笔者将这种教学称之为“童心教学”。用童心安排开放的组织形式,给学生自信的空间;用童心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给学生自信歌唱的动力;用童心实施“皮格玛利翁效应”,给学生自信歌唱的心理支持;用童心参与小组合作,给学生自信地展示自我的舞台。
  4、活动互动,指导主体背唱歌曲
  《标准》中明确要求:“一至二年级每学年背唱歌曲4-6首;三至六年级每学年背唱歌曲4-6首。”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唱模式已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或的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唱歌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会歌曲,将歌词内容记住,在学唱歌曲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背唱歌曲。
  5、学法传授,辅导主体自主学唱
  歌唱技能的学习是贯穿到整个小学阶段,并且渗透到每一次演唱实践活动之中进行的。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指导学生学习自主学唱歌曲的方法:一是演唱的基本方法;二是演唱的技能技巧;三是自主学习小技巧。
  6、创设舞台,配合主体唱演歌曲
  《标准》中指出:演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音乐课中教师当主角,学生当配角的状况仍在延续,每个教学空间都由教师大包大揽,学生循规蹈矩,任由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学习感到索然无味。唱歌教学也不容乐观,大部分的公开课都避而远之。如何在唱歌课中发挥学生主体,让课堂成为学生参与演唱实践的大舞台?笔者尝试了“创设舞台,还生学习空间”的做法:为学生创造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留给学生自学、处理、表演、创作歌曲的空间。
  四、凝练对策
  1、主要对策:
  在习惯养成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将以上对策进行了综合,若想要彻底克服学生演唱中的“休止”现象,就应该常抓不懈,促成学生养成以下演唱习惯:(1)兴趣入手,引导主体喜欢歌唱——养成“乐唱”的习惯;(2)深入生活,暗导主体曲不离口——养成“勤唱”的习惯;(3)童心教学,激励主体自信歌唱——养成“敢唱”的习惯;(4)活动互动,指导主体背唱歌曲——养成“背唱”的习惯;(5)学法传授,辅导主体自主学唱——养成“自唱”的习惯;(6)创设舞台,配合主体唱演歌曲——养成“善唱”的习惯。
  2、实施对策中的注意点
  (1)应有明确的目标也要循序渐进。(2)要分段也要并行。(3)要面向全体也要因人而异。
  五、实践的初步成效
  通过培养良好的演唱习惯,学生的演唱兴趣进一步提高,能积极主动、有感情地参与演唱活动,掌握了演唱的基本技能,并有了初步的自主学唱能力,演唱中敢于展现他们的演唱个性与创造才能,促进了学生参与其他领域(课外)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为他们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反思
  1、本文所示的“休止”原因与对策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本文对“休止”现象的作出了六方面的原因分析,以六种策略尝试克服“休止”现象,但两者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学中,学生歌唱时出现“休止”现象可能是一种原因,也可能是几种原因所造成,教师要仔细分析,找出根源所在,然后再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同时,教师可采取的策略也不是六选一的方式,而是可以几种策略同时展开,进行有效实施。
  2、本文所示的策略并不是解决“休止”现象唯一的方法。
  “教有法而无定法”,笔者所采用的六种策略,应视作是解决休止现象的其中一部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同行们的研究实践,可以探究出更多更有效的策略,望能与同行们共酌共勉,为唱歌教学开辟出新的捷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8898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