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孩子们“笑”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欧阳书琴

  【设计理念】
  我们正在使用的苏教版语文,随处可见“读写结合”的思想,教材中“读写合编”的例子不胜枚举。六年级语文下册《卢沟桥烽火》课后第二题: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遣词造句);《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课后第三题:展开想象,说说40年后,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看望聂将军的情景,然后写下来(续写);《最大的麦穗》课后第二题:课文有几处使用了分号?画出来读一读,体会它的用法(标点符号)……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而练习三的第一题是刘姥姥一进大观园中“笑”的经典片段,何不将“笑”的细节放大,引申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们真真实实地谈“笑”、表演“笑”、体验“笑”、观察“笑”,而后迁移“笑”呢?陶行知先生也说:“处处是生活,处处是教育。”让生活与阅读、与习作紧密相连,何愁孩子习作不精彩?
  如今,《语文课程标准》对写的功能真是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是写字,一是写作。有了这个尺度,一定会让孩子们真正“笑”起来!
  【教学要求】
  1.让孩子们从经典阅读中体会笑的不同表现,从而感悟出人物的性格以及他们的社会地位、身份和相互间的关系。
  2.让孩子们在表演“笑”、体验“笑”中,学会观察“笑”、迁移“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大家喜欢笑吗?我想没有人不喜欢笑。有一位心理学家说,在人的喜怒哀乐中,笑的表情最多。若按一百年来算,一个人一生要笑36000场次。
  1.说“笑”的好处:
  谁能说说笑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生说。(“笑一笑,十年少。”笑可以让人变得年轻,增加心肺功能,身心愉快,抛却烦恼,寿命增长……)
  2.谈“笑”的种类:
  生说。(有微笑、大笑,有欢笑、苦笑,有善解人意的笑,有讥笑、嘲笑,有给予人鼓励的笑,有不怀好意的笑,笑里藏刀,有谄笑、媚笑、讪笑……)
  二、观察“笑”的表现
  1.生说,说一个到黑板上写一个。(哄堂大笑、捧腹大笑、笑里藏刀、回眸一笑、嫣然一笑……)
  2.画出三个成语“回眸一笑”“捧腹大笑”“胁肩谄笑”,让学生说说什么意思,不懂的还可以查字典。想想怎样表演出这些成语?
  3.让学生任选一个成语台前展示,观察他们是怎样表演的,抓住表演者的动作、表情、语言,以及观众和自己的反应来说。
  (生台前表演,众生说。)
  三、感悟“笑”的经典
  1.出示《红楼梦》中“笑”的精彩片段:
  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
  2.说说刘姥姥怎样表演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中你能读出什么?
  3.师补充赏析,感悟语言大师的魅力:
  作者曹雪芹惟妙惟肖地刻画了每个人不同的笑态,深刻而生动地烘托出人物的性格,特别是他们的社会地位、身份和相互间的关系。
  史湘云是直肠子的人,平时做事尚且不瞻前顾后,此时自然要首先爆发,笑得喷茶了。
  林黛玉是个体质娇弱、孤僻自洁的人,因此“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
  宝玉平日专会在贾母面前撒娇,这时笑得“滚到贾母怀里”……
  而家里的佣人,在封建社会里是没有地位的,因此在主人面前不能尽情地笑,只能“躲出去蹲着笑去”,“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
  作者正是如此紧紧地扣住人物的阶级出身、社会地位、性格特征,才描绘出了这般合情合理、耐人寻味的“笑”的细节,有总有分,有详有略,让人不得不由衷地佩服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4.再次朗读体会有声有色的“笑”。
  四、迁移“笑’的写法
  1.能将刚才同学表演成语时的镜头回放一遍吗?选一个片段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2.生写,师巡视,点评,以表扬鼓励为主。
  五、作业
  摘抄关于“笑”的描写,体会更多“笑”的内涵。
  【教学反思】
  一、生活是习作不竭的源泉
  笑是每个人喜怒哀乐中最多的表情,即使是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也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但让孩子们写出“笑”的细节,也许很多孩子真的写不出来。怎样让他们捕捉“笑”这一细节,从而让他们写出“笑”来?我想:
  1.观察别人的“笑”
  首先是学会观察别人的“笑”,创设情境让他们观察,从人物展现笑容时面部的表情、眼神的光泽到发出“笑”的动作、声音,甚至揣摩当事人当时的心理,因什么而笑,是怎样的笑,这样一系列的有意识的观察,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笑的外在表现,还知道了笑的内涵,从而迁移运用到“哭”“伤心”“激动”等表情的观察,甚至其他生活细节。
  2.审视自己的“笑”
  观察别人“笑”的同时,审视自己发出“笑”的一瞬间的面部动作、眼睛的色彩、手脚的辅助动作、身心的感觉,甚至每根头发、每个细胞都能感受到的震撼:
  “吕兴起的表演让人难忘,特别是他那‘呵呵呵’的笑声,那样有感染力。他那捧腹的动作,全身抖动的神态,让人现在想起来还直想笑。那天我手都拍麻了,还一个劲儿地笑。眼泪都出来了,也没顾上擦一擦。哈哈——”张迁一说话眼睛就特别亮,说着说着又笑起来。   “那天我们都笑累了,脸都酸酸的,真不想再笑了。”孙慧颖笑着说,“谁知赵东升要求表演‘嫣然一笑’,他那样子简直就是专门惹人笑的。脸上的肉那样多,嘴巴本来都被挤得那么小,还撅着,那眼睛,还不停地一睁一闭,不住地向人抛媚眼,搞笑死了。”
  “大家的目光一齐转向了赵东升,谁知他又抛起了媚眼,嘴巴又撅得老高,大家不由得哄笑起来。”
  “那节课我真的忘不了,那是我有史以来最开心的一节课,那天我差点儿笑得滚到了桌子底下。”
  亲自参与,亲身体验,印象深刻。这是过了好长时间孩子们又不自觉地提起那节课时的回忆。
  二、读写结合,感悟经典
  对于练习三的这一道题,我以前只是让孩子们读读,给他们补充点赏析,接着做第二题、第三题,孩子们没什么感觉,印象也不深刻。现在,变换一种教法,让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连,将“笑”的细节放大,引申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们真真实实地谈“笑”、表演“笑”、体验“笑”、观察“笑”,而后迁移“笑”、运用“笑”。课外再让孩子们“摘抄自己阅读中关于‘笑’的描写,体会更多‘笑’的内涵。”经过课内、课外阅读的再次延伸,我想“笑”的细节一定会扎根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扎根到孩子们的习作中!
  习作展台:
  你看,张迁把头向一边一拧,眼一弯,眉毛向上一挑,嘴一撇,脸上立刻现出两个顽皮的小酒窝,“嘻嘻嘻”的笑声像个可爱的猴子,他的“回眸一笑”真好玩!
  最搞笑的就是吕兴起了,他表演的是“捧腹大笑”。来到台前,双手一捂肚子,脚尖一抬,脚就在地上乱抖起来,不知什么原因,脸一下子涨红起来,嘴里发出“呵呵呵——”的笑声,然后快速跑回座位。
  他的笑声真有魔力,同学们笑得直拍手。有的同学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有的趴在桌子上笑,差点儿滚到桌子底下去,连平日不大爱笑的同学居然也大笑不止。老师也跟着笑个不停,指着吕兴起笑得说不出话来。我的脸都笑得酸酸的,两只手不停地拍着腮。老师说:“大家说说,吕兴起是怎样表演的?”有同学说,吕兴起那不是捧腹大笑,简直就是傻笑。还有的说,他表演时腿部不停地抖动,简直跟遭到电击似的。同学们说着笑着,笑着说着,笑声此起彼伏。
  “吕兴起,你的笑简直太有感染力了!”老师又笑了,“你可以直接上春晚!”我们听了,又大笑起来。(窦雨露)
  最有意思的是,赵东升居然要表演“嫣然一笑”,只见他坐在座位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双眼微闭,还不停地闪动着睫毛,嘴撅得老高,就像闻到了什么好吃的似的。见他这个样子,全班又爆发出一阵哄笑。要知道赵东升那可是全校闻名的胖,1米5的个子,180多斤,脸上本来满是肉,挤得嘴巴显得更小,他做的这个样子更好笑了,就像卡通画里的人物跑错了地方。教室的屋顶差点儿被笑声掀跑了,我不由得也大笑起来,差点滚到地上。(王子夜)
  “哈哈哈——”又是一阵哄笑,听,这可是我们班最快乐的课堂。快听,又是谁带来的欢笑?
  啊!原来是丁方正在表演“仰天大笑”。你看,他仰着头,嘴巴张得那样大,好像要把整个世界吞下去似的。“嘎嘎嘎——”这是什么声音?怎么像是动画片里的唐老鸭发出的?我疑惑地环顾四周,发现大家都在对着丁方正大笑,原来这唐老鸭的声音是从他嘴里发出的。我也跟着大笑起来。
  不知哪位同学说表演“捧腹大笑”的演得不太像,老师说:“谁愿意再演一次?”有两个人争着要演。老师让他们“石头、剪刀、布”,谁赢谁先上。只一出手,王海洋就出局了。吕兴起上台表演,刚跑到讲台前,他就踮起脚尖,双手捂着肚子,头向上猛地一扬,眼睛眯成一条缝,嘴里不时发出“呵呵呵”的声音,全身不停地抖动,像遭到电击一般。他这一系列的动作,引得同学们开怀大笑,简直要把教室的屋顶掀掉了。看,那个胖胖的赵东升,眼睛早已眯成一条缝了,张路笑得又拍桌子又跺脚,陈傲趴在了桌子上,手捂着肚子差点儿滚到了地上。我呢,一手捂着肚子,一手不住地抹眼泪。连老师也笑得直擦眼泪。而吕兴起呢,此时不知怎么的,他的脸居然红了起来,他可是我们班有名的”天不怕,地不怕“呀。(孙慧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9082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