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文学》“教什么”与“怎样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维群

  摘要: 《幼儿文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语文课程,其有效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执教者。“教什么”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怎样教”更是五花八门,各显其能。本文从《幼儿戏剧的特点》教学实践出发,就“教什么”与“怎样教”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幼儿文学》 教什么 怎样教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幼儿文学既是一门文学课,又是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文学大系统中的一支,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符合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因为其特定的服务对象,幼儿文学是“为幼儿”的文学,是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文学。由于幼儿文学的读者主要是学龄前不识字的儿童,他们对作品内容的领会主要靠家长、老师的讲解,靠图画的辅助启发。由于幼儿的心理特征和接受文学的特殊性,幼儿文学也具有自身的文体特点和美学特征。但在课堂教学中,执教者对《幼儿文学》这门课程存在很多的争议。
  一、《幼儿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文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语文课程,多少年来一直由语文教师承担教学工作(我校是在一所职业中学的基础上升格为幼儿师范学校)。语文教师习惯于按中学语文教学的那套思想方法来教《幼儿文学》,即把幼儿文学专业课当做语文课来上。另外,本专业的学生前面已学习了《高中语文》、《大学语文》,现在开设“小儿科”的《幼儿文学》,教师感觉简直就是煎熬,学生则认为作品太简单了,没有深奥的思想需要挖掘,没有太艰深的技巧需要钻研。可以说,《幼儿文学》有效教学一直困扰我们,我们感觉课堂教学简直就是打发时间,教师教得无趣,学生学得无趣。针对此状况,许多执教者都在苦苦探索、实践,但还是存在这样的问题。
  1.“教什么”是“因文而异”。
  有的教师根据个人特长或专业喜好制订教学计划,如其认为某一章节内容有东西可挖掘、能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就纳入教学计划,认为简单的、无内容可讲的就舍弃。如儿歌这一章节,因为儿歌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趣味性、娱乐性强,有的教师就大刀阔斧地调整教学内容,把儿歌诵读作为本章教学重点;也有的教师把儿歌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幼儿园儿歌模拟教学,而模拟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语言活动设计(原教材教法)的教学内容;再者,如幼儿故事教学,有的教师把其教学重点确定为讲故事技能训练,而根据《幼儿文学》教学大纲要求,这一章的学习重点应是鉴赏和创作幼儿故事。“教什么”的随意性说明了这门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
  2.“怎样教”是“因师而异”。
  由于“教什么”的随意性,在“怎样教”的课堂中,老师们可以说是各显其能。如果其擅长于朗诵,就把“朗诵美文”、开展美文诵读作为教学内容。而课堂上就是讲诵读的技巧,花费大量的课时锻炼学生的诵读技能,练习、诵读,学生一位位上台轮流,一轮轮比赛安排,忙得不亦乐乎,课堂更是热热闹闹,差不多半个学期才能完成这一模块训练。再者,在幼儿图画故事这一章,有的教师擅长绘画。于是,他开始了绘画教学,美其名曰是创作绘本。于是,学生照着名家经典绘本开始绘画、着色,形象的逼真、色彩的鲜艳成了学生努力的目标。没有故事的创编,没有绘本的设计,这样照搬照抄创作的绘本,无论是绘画技巧还是绘本纸质等都比不上出版社出版的绘本,这样的教学是幼儿文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吗?
  要改变这种缺失与遗憾,首先要让幼儿文学教师在教学意识中明确幼儿文学不同于通常的语文课,它应从一般语文教学系统中独立出来,自成一个教学系统。其次,教师因钻研《幼儿文学教学大纲》,明确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根据课程教学的要求制订课程教学计划。鉴于以上思考,笔者将以《幼儿戏剧的特点》为例,就“教什么”和“怎样教”等问题进行探讨。
  二、课堂呈现,尝试失败
  教材中明确阐述了幼儿戏剧除要遵循戏剧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一些特征。戏剧活动极富游戏性,戏剧冲突单纯而有趣,戏剧语言动作化、形象化。幼儿戏剧文学的鉴赏与创作只有掌握和遵循它的文体特征,才能说到“点子”上,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肯定要掌握这些知识点。“教什么”毋庸置疑,那“怎么教”呢?让学生在课堂直接划出重点,课后背诵?肯定不行。根据自己长期积累的语文教学经验,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必须结合具体的作品。因此,在这一章节的学习中,笔者遵循语文教学方法,布置学生阅读作品《“妙乎”回春》、《小熊请客》,结合作品谈谈幼儿戏剧的特点,以这样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很认真地阅读了剧本,讨论很热烈(其实讨论的是不相关的事),在归纳其特点时更是到位准确,因为教材中叙述明确并已归纳出一二三点。学生反馈说,与高一时学习的《雷雨》、《哈姆雷特》相比,幼儿戏剧的学习实在是太简单了。这样的课“学与不学”没有区别,这样的课堂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精彩的呈现,更没有探究的乐趣。这从学生的课堂反映就可看出,而教师教得也很沮丧。
  三、同行启发,重新设计
  听了同行的一节幼儿园活动设计示范课《幼儿园语言活动之幼儿绘本阅读》后,笔者深受启发。该教师在介绍绘本阅读的几种方法后,带领学生欣赏和体验了两种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思考为什么选用这一种阅读方法而不是那一种。然后总结出绘本阅读方法设计的依据:绘本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本能和意愿。最后让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绘本阅读方法及设计的基础上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绘本的阅读方法。这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笔者对《幼儿戏剧的特点》进行了重新设计,再次研究了“怎样教”这一困扰笔者的问题,具体呈现如下:
  1.回忆旧知识点。让学生结合以前所学的戏剧《雷雨》、《茶馆》谈谈戏剧的特征。学生记忆模糊,只了解戏剧的基本情节,对特征没有很深印象,发言不够积极,教师只能板书明确戏剧的特征:内容高度集中,尖锐的戏剧冲突,个性化的戏剧台词。幼儿戏剧作为戏剧的一个分支,当然应遵循这些基本的艺术规律。但由于幼儿观赏心理和表演方式的特殊性,因此其从内容到形式又增加了一些自己的特点。   2.运用知识的迁移。学习不只是新信息的简单吸收,而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即新经验需要被同化到原有经验结构之中,而新经验的进入又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原有经验结构的调整和改变,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学习者才能构建更深层、更丰富、更灵活的一体化的认知结构。而学生已学习了《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审美心理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再者,前面也了解了幼儿诗、幼儿故事、幼儿散文等文体特征。此时让学生结合幼儿的特点谈谈幼儿戏剧的特征,学生方向明确,发言积极。他们了解了,因幼儿戏剧的接受对象为3—6岁的幼儿,这决定了幼儿戏剧主题简单、语言浅显,情节有趣、生动;因为孩子最喜欢游戏,所以幼儿戏剧要让幼儿在表演中体验游戏的快乐;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不持久,所以篇幅短小。虽然这些理解比较粗略,幼儿戏剧的特征没能准确概括,但是,由此切入本课的教学,真是事到渠成。
  由于学生对幼儿戏剧作品的阅读量较少,理解、领悟不到位,造成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并全面归纳出幼儿戏剧的特征。
  3.阅读作品,体会特征。幼儿戏剧是以幼儿为对象,适合他们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的戏剧。幼儿不可能直接阅读剧本,他们是通过观看或参与舞台表演来接受和欣赏幼儿戏剧的,所以,从这特殊性考虑,幼儿最喜欢玩游戏。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工具。幼儿戏剧之所以受到幼儿的普遍欢迎,正是因为它适应了孩子们的这一特点。富有极强的游戏性即为幼儿戏剧特征之一。那么,如何让幼儿玩得有趣,绘声绘色地表演幼儿戏剧呢?教师明确提出要求,阅读教材中《小熊请客》开头狐狸出场的几句数板:“我的名字叫狐狸,一肚子的坏主义,人人见我都讨厌,说我好吃懒做没出息。”先要求学生朗读几遍,并边读边设计相应的动作来表现狐狸的情态、性格特征。再让几位学生上台表演,因学生的表演各有优劣,在比较中分析、领会到这几句数板表现了狐狸的得意、炫耀、对他人看法不以为然、好吃懒做等情态和特点,而相应的动作、夸张的表情形象化地把狐狸栩栩如生地搬上了舞台,学生真正明白了幼儿戏剧特征之一,即戏剧语言的动作化、形象化。
  4.编排表演、鉴赏戏剧。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她们学习《幼儿戏剧》不仅只是为了自己理解、体会作品,更主要的是将来能指导幼儿表演、欣赏戏剧。因此要求学生阅读《“妙乎”回春》片段,小兔找妙乎看病,要求学生分组编排并上台表演。编排中指导学生分析角色性格、设计相应动作。
  妙乎是个不爱读书、认错别字、对医药知识略知皮毛而信口开河的小猫。某同学演得很生动,把小猫的吹牛语气表现出来了;妙乎是个不认真学习、胆大妄为,不懂装懂的小猫,某同学表演的动作很夸张、很形象;某同学扮演小兔也很形象,小兔对妙乎半信半疑,在动作、语气上都显得迟疑、犹豫不决;从妙乎的错误诊断中,幼儿理解了作品的主题:只有老老实实地学本领才能成为医术高明的医生,才能“妙手回春”。
  学生合作编排,相互指导,设计动作;推荐表演时,学生都积极地抢着上台展示;点评时,学生能结合剧中人物作具体阐述;因为是直接参与,有切身体验,学生能非常准确地说出幼儿戏剧的特点,在学生点评后,教师稍作提示,学生明白幼儿戏剧特征之一,即幼儿戏剧必须主题鲜明、单纯。
  四、分析案例,总结得失
  《幼儿戏剧的特点》这一章“教什么”呢,首先是掌握其三个特点,并能根据特点鉴赏、创编作品。而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只是把应该教授的这些知识条条框框地灌输给学生。虽然结合了作品,但由于对作品理解得不到位,只能掌握教材中现成的罗列要点。这样教,学生根本没有真正理解、掌握,更不要说运用这些知识鉴赏、创编幼儿戏剧。
  作为专业语文,学生除了学习幼儿文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外,教师还要以作品为例文,指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对作品进行赏析,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所以在“教什么”的问题上,笔者认为更应该“教之学习方法”,“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应该通过这一例子给学生点拨学习的思路,授之学习的方法。在本案例中,首先在戏剧与幼儿戏剧的比较中,学生学习了“比较法”。其次,教师示范分析给出了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怎样学”。教师的示范分析给学生点拨了方向,在学生跃跃欲试之时,教师出示了本课的重点,分组编排表演戏剧片段,此时,学生会自然运用教师的分析方法分析《妙乎回春》中小猫、小兔的性格特点,从而设计出表演时的戏剧动作。
  幼儿文学教学有较强的参与性和游戏性,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接指导”、“间接指导”及“环境条件的利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活动,体验中感受、建构起良好的知识结构,使全体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和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961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