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代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法的探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校是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为主,为社会培养具有实用型的职业技能人才,高校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结合教育方针,合理全面地分析大学生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不仅学习到专业知识与技术,更重要的是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真正地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及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据报导:2012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总就业率达到91.76%,其中包括研究生就业率为84.72%,本科生就业率为90.78%,专科生就业率为93.92%,截至今年11月份尚有4万多大学生还没有找到工作。相比较2011年江苏省毕业生就业率为91.92%,2010年就业率为90.07%,2009年就业率为92.72%,2008年就业率为94.95%,2007年就业率为96.89%。因此,如何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调动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增强毕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成了包括独立学院在内的全国各大高校办学的核心任务,也是目前高校都在积极地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不高
  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该职业所要求的道德原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1]。当代社会的拜金主义、急功近利的负面思想每天都通过各种渠道冲击着大学生尚未成熟的思想,诱使他们为了追求目的不择手段,如伪造证书、违约、打击对手等不良现象;此外,现在很多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也不再刻意强调学生在校期间有多少张等级考试证书、是否名牌大学毕业、是否具有较高的学历或者专业课成绩有多么优秀,而是更看重学生有多少实际工作能力[2]。因为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下来,需要的是员工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勇于拓展的精神和团队之间的协作意识,需要引进的是一名能甘于和企业一同发展前进的员工。而当今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自我意识强、依赖性强、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急功近利、不负责任等问题,让用人单位很是头疼,有的毕业生以为是名牌大学毕业,有能力有技术,便不顾企业的规章制度,上班迟到,工作时间玩游戏,用办公电话“煲电话”,在工作上挑三捡四,拈轻怕重,这样的员工让企业怎么能吃得消?
  (二)大学生创新思维不强
  在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过程中,书本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实践技能的培养却可以使大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的需求,这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是否真正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但眼下的高校教学思维模式仍然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记,基本上教师仍然是整个课堂的统帅者,处理着学生的一切事情,学生不会自我分析,不会自我创新,导致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一旦出现什么突发问题情况根本无法正确地自我分析并进行处理,只能完全依赖他人。
  二、大学生职业技能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注重学生职业道德修养
  李开复说:“如果企业雇佣了一个诚信欠缺的人,那么它就是在尝试冒险”。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建设首先要加强学生的诚信修养,这不仅对大学生日后就业,同时对一所高校的日后发展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大一新生刚入学时学校就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加强对期中、期末及各类等级考试的学风建设,积极开展各班级诚信为人的主题教育活动,来积极营造勤奋上进的学习氛围,并倡导大家树立文明考风,做一个诚信文明的学生。
  高校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着重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并将教学与当今社会的发展相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脚踏实地、虚心努力的钻研探索精神,改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高校教师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自己定位为教学过程中的协助者和引导者而不是统帅者的身份陪伴在大学生身边。首先,教师要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自己的与时俱进,如订购当前知名院校所使用的基础教材,登陆其它院校的教学网站,学习国内外大中小型企业人才的需求方向,了解学科最新研究方向;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现在很多高校学校都已经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定期组织学生以系或院为单位举办专业设计大赛和知识竞赛,如网页设计大赛、手工制图大赛、CAD制图大赛、摄影大赛等等,在这些与专业相关的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还培养了自身的动手能力与团结合作精神。此外教研室方面可以根据科研项目和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当增设综合性、开放性的实验课题,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自己喜欢的选题明确实验目的、在图书馆查询文献、进行实验思路的安排设计并完成实验的步骤操作。在整体过程中,教师预先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监督学生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并协助学生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在让学生在自己设计的实验过程中培养其思维创新能力,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学校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集体性地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专业企业的校外学习活动,尽量提供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以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在社会中的需求,避免出现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与将来企业实际需要的脱节问题。作为江苏省首批实行完全学分制试点的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本着发展人才贴近社会的办学理念,从学生大一入学开始,每年集体性进行社会专业实践,如组织学生对常州水质进行氧溶解实验、赴扬子石化公司参观学习设备及工作流程、研究开发古镇古迹的保护工作、参观学习常州博物馆历史文化、亲身体验船舶制造生产工作、走进港华燃气有限公司进行见习参观等等。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彼此分享得到的社会活动经验,不仅做到了丰富课余生活,激发学习的热情,强化集体意识,也为将来的就业生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4]。   (三)关注大学生就业心理
  其实除了社会经济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日趋艰难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大学生就业心态不够成熟理性。大学生在学校的四年生活中没有重视沟通能力的培养,缺乏环境适应的能力,缺乏自我认知能力,不清楚自己时适合哪种工作,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导致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时一味地退缩,丧失良好的就业机会。此外,毕业生对工作的期望往往过高,毕业时只奔着大城市、大企业,拒绝到基层工作,以至于最后高不成低不就。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及时了解新生的心理状况,分析新生刚入学时可能遇到的目标缺失感、学习和生活中的不适应感及人际关系的冲突等问题,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关爱自我,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活动,使新生们更有自信的面对全新的大学生活,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对近毕业时的学生应及时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全面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同时了解各班级的就业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就业政策、就业方向的困惑,鼓励学生树立就业信心,灌输正确的就业意识,使大学生面对应聘单位时,能够充分考虑个人的职业兴趣,性格特征及个人能力,慎重思考,在就业过程中做出自己的重要选择。
  此外,高校辅导员还要根据当年的就业形势,适当地降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在就业情况不乐观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将中小型企业作为就业首选,先就业,后择业,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扎扎实实学好经验技术后再谋发展;即使在就业形势好的情况下,也不要盲目乐观,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自己专业与企业的相匹配程度,尽早尽快地找工作,否则就可能错过了就业的最佳时机。
  三、总结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全体工作人员与大学生的共同努力。高校只有打破以往的陈旧规章制度,大胆地进行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教学方面的改革创新,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同时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中不断评价和修正,才能充分体现出高校的先进办学理念,才能使大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魏传光,葛畅.浅谈高校的诚信教育[J].理论与实践.2003(02):118-119.
  [2]阮霞,魏星梅,王峰,史国栋.创新高职育人模式:常州科教成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1(12):43-44.
  [3]吴安军,刘灿明,杨建奎,刘祥华.农业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9):60-61.
  [4]路维,冀玉然,周学增,于书忠,郑宝民.高校如何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78-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966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