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莉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目标片面化,教学内容、方法及评价体系滞后,教学软硬件缺失等问题,阐明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学课程和评价体系,改革体育教学方法,优化体育教学手段,增加体育课教学时数,加强体育教学软硬件建设等改革策略。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 高职 体育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许莉(1957- ),女,广西博白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教学。(广西 南宁 530007)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6-0141-02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高职教育日益崛起,据统计,我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已有1000余所,占全国高校数量的60%以上,高职在校生超过800万人,占全国在校大学生的50%以上,可见高职教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也就是说,当前高职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地决定了今后我国各行各业生产和技术革新人才的素质。然而,由于我国高职发展起步较晚,加之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职学校升格而成,教育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普遍存在人才培养体系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体育教育是高职教育中一门分量不小的课程,不仅关系到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良好身体状态的保持,关系到学生在综合素质、职业素质的发展,也关系到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培养质量乃至国家的兴衰,在高职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探讨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目标片面化。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对高职教育目标认识不足,缺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意识,偏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缺乏对高职体育教育功能的重新选位和定位重要性的认识,教育观念僵化、陈旧,简单地认为体育课就是体能以及技能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这种陈旧僵化的教育观念很大程度地阻碍了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2.教学内容、方法及评价体系滞后。首先,没有形成符合高职学校自身特点的完整的体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陈旧,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导致学校体育与学生职后体育脱节,学非所用。其次,体育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能适应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主要突出体育教师的主导型,而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教学目标片面化,过于重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体能及技能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体育终身化意识和学生全面发展意识的培养。最后,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欠完善,考核方法单一,过分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轻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能科学地考评体育教学的实效,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教学硬件和软件缺失。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还与教学硬件以及软件的缺失有关。在教学硬件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办学经费不足的原因,体育教学可以使用的场地以及教学配套设施明显不足;在教学软件方面,现有的高职体育教材缺乏实用性和时代性。同时,部分体育教师缺乏进修提高的机会,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性、趣味性和灵活性,严重影响到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承担的社会责任决定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和体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职体育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变革。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该如何进行理性思考,开展自身特点研究,针对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现代体育思想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高职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高职课程体系,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一种既符合学生的发展性、层次性、个体差异性,又反映高职体育教学特色和实际的教学模式,编写适合自身特色的实用性体育教材,以新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身体、心理和思想进行全面教育,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职业体能,使学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1.转变高职体育教学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思想。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是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最后阶段,因此培养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独立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必须充分认识体育的功能和作用,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观,彻底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教会学生体育健身的技术和技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形成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从而实现终身体育跟高职体育教学之间的统一,为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以及终身体育教育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要对体育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就必须要构建起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目前,高职体育教学内容仍然以传统运动竞赛项目为主,且教学要求过于偏重运动技术的传授,忽视了体育运动的健身性和娱乐性发挥;同时,运动保健方面的科学理论知识、方法传授不足,难以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因此,高职体育教学内容要坚持教育性与实效性、健康性与娱乐性、科学性与适应性、地方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方向,将体育健身、教育、娱乐功能融为一体的原则,增加传统体育养生、休闲、民族体育等健身性、娱乐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模式的格局,使课程体系和内容设置安排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个性要求。另外,高职体育教学要把学生的职业需求放在首位,充分体现职业特色,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设置符合学生未来职业特点的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适应未来职业技能的体能。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提高学生手和大脑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应多安排排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多安排健身操、形体、瑜伽、体育保健等教学内容;旅游专业的学生,应加强学生的形体训练以及在特定场所的自救技能的训练,如拓展、游泳、形体、民族体育、体育保健、健身操等;为培养工程测量和岩土工程专业学生逆境生存、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应多安排中长跑训练、越野、武术、野外生存等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野外艰苦的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胜任相应的岗位工作,有效地克服职业工作原因给身体带来的损害。另外,还要对学生加强体育保健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与健康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良好生活习惯。   3.改革体育教学方法,优化体育教学手段。受传统体育观念的束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往往手段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和灵活性。为此,教师应当加大改革的力度,优化体育教学手段。(1)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开设形式多样的体育选修课,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实施个性化培养,形成学生的优势体育项目,为毕业以后坚持锻炼打下基础。(2)体育教学中要尝试选择各种情景教学、逆向式教学、模拟教学、快乐教学等教学方法,将启发式的教法与创造性的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3)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创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创造性学习氛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4)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图文并茂、动静皆宜、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使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得到加强,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因此高职体育教学应运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5)以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健康第一的宗旨,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为重点,有效、科学、符合个性特点的体育锻炼方法能使学生终身受用,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技能基础。
  4.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学评价的指向会直接影响教与学的结果。新型的体育教学评价系统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由内容单一向多元化评价方法转移,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使学生在力所能及地完成学习目标的前提下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2)评价的标准由竞技性向健康性转移,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体育教学中,由单纯的竞技性评价改变为更注重对身体健康效果的评价;(3)评价的标准实现五个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技术评价相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相结合;(4)评价的标准由复杂化向简单化转移,编制适用的体育教学评价的软件系统,简化评价的操作过程。
  5.增加体育课教学时数,确保体育锻炼的时间。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课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每周两课时,这与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下的体育教学要求极不相符。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水平有所回升,中学生体质状况连续二十多年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出现了继续下滑,因此无论是从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上考虑还是从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上要求,高职院校都应按照《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在二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并适当增加体育课课时数,这对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对保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即便如此,一周一次体育课也还远远达不到身体锻炼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把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运动健身热情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学会锻炼,学会做人,学会健康生活。
  6.加强体育教学的软硬件建设,为教学改革提供保障。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改革和终身体育的实施。为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要加强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使体育教师的素质从“专业型”向“全能型”转变,从“技能型”向“智能型”转变,为教学改革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高职院校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健身场所和器材,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体育需求。
  高职体育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最终成长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一任务决定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对我国技术型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杨海龙.也论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J].教育资讯,2009(7).
  [2]梁梓佳.现代高等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J].现代教育,2008(12).
  [3]孙子豪.论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J].高教资讯,2009(11).
  [4]段岳明,王继刚.在普通高校中推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3).
  [5]许莉,终身体育理念下高师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9836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