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创新使用新课程下的数学教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欣

  摘 要: 教师应依据新课程数学教材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法的创新,因势利导,巧妙引入新课;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人人发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新教材 创新使用 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新教材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逐步走进课堂,新教材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如何依据新课程数学教材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做法。
  一、因势利导,巧妙引入新课
  新教材在引入数学内容时,采取从实际问题情境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数学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新教材的这一特点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新知识前,对学生学习新知识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进行诊断,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地投入到新授课的教学中来。例如,在教学“正数和负数”一节内容时,教师从同学们所熟悉的天气预报说起,引导学生观察导图,学生自然会发现一类新数:-2、-5、-7……从而产生疑问:这是什么数?前面的“-”号是什么意思?等等,并产生了极大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接着因势利导,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指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和探索中。这样,教师把思维的权利、问的权利、亲身实践的权利都交给学生,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新教材内容的另一个创新点是努力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和机会,适当穿插创设实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促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变过去的“精讲点拨”为“问题探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整合反思。让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自主学习、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小组互助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尤其对于基础差一些的学生,我们将采取小组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实现学习目标。我们不仅要让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和提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不但要“学会”,更要“会学”。正如一位教师所说:“凡是学生能看懂的,就让学生自己看;凡是学生能做到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凡是学生能说的,就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说,始终不要忘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前,让学生进行这样的探索:在练习本上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在其中一条直线上任取若干个点,过这些点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然后用刻度尺量一量这些垂线段的长度。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亲身实践,感受真实,记忆深刻。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人人发展
  新教材内容的编写,依据《课程标准》,同时又具有弹性,编入一些选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贴近每一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够得到”,而不被教学目标所压倒。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选做一些综合性和拓展性的问题,也可让他们阅读教材上的一些阅读材料或推荐一些课外读物,扩大知识面,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例如,学过了“正数和负数”,就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引进了负数以后,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如何分类?这样,程度较高的学生有了“用武之地”,而且巧妙地引入了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突出了数学文化知识,适当介绍数学内容的情景与数学史料等,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料,数学知识的应用及课文中的“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特别是每章的导图,都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现象引出本章的主要内容,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内容,发挥好它们的作用,并且在教学中适当地穿插进去。例如,著名的“黄金分割”有很多应用,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列举相关的事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福利彩票中奖的百分数、银行储蓄利率、铺设地砖的计算等,既贴近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仅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揭示数形关系,有助于学生观察演示验证归纳和发现数学规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如讲解《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家的故事”,增强趣味性,进而发现规律。又如在教学《正负数的认识》和《绝对值》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温度计、潜艇的活动情境,对学生理解正负数概念含义和绝对值的概念含义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新教材的使用,要突出新教材的特点,把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挖掘和发挥教材的功能,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主动探索数学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海峰.让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中升华[J].湖南教育,2010(12).
  [2]霍福德.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通报,2011(11).
  [3]陶维林编著.提升学生思维的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何国荣.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的世界,2012(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0187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