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导学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志强

  摘 要: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符合“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确保每个学生在所思、所悟的学习过程中有所得。教材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外延性,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开拓学习的空间。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历史;教学过程;学生认知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导学案”这种教学模式。它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理念,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符合“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所谓的“导学案”就是教师在课前为了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而设计的方案,它要求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内容时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既有知识的预设,又有知识的生成;既有知识的应用,又有知识的拓展。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自学实际来确定自己的教学行为。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作为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的“抓手”,在内容设计模式上应本着少而精的原则,规范基本模块(导入,自主学习,获取新知;合作探究,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知识回放,梳理结构;自我检测,当堂达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及教材的内容进行删减。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确保每个学生在所思、所悟的学习过程中有所得。细化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模块,并添加必要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按照学案索引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找到相关的学习任务,并能通过自我检测来检查自己任务掌握的情况。
  二、教学中恰当运用“导学案”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抓手”,是“以学定教”的抓手,教师教的正是学生所需要的。教师要结合学生“学”的实际,比如,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需求等,制定和实施教学策略,这样的策略才是科学的、高效的。为更好地处理好“导学案”与课本的相互关系,教师要严格课堂规范。首先师生要快速浏览课本,然后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完成学习目标,并在课本中找到相关答案(答案不是填写在学案上,而是标注在课本上),当所有的知识点都有明确标识后,再试着去把答案默写在学案上,这样自主学习的过程为顺利通过自我检测打下基础。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这样,在自我检测阶段就会充分发挥个体的主体地位,而且游刃有余,同时学生还会有一种很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课堂上更能充分发现自己、展现自己、推销自己。另外,导学案要“双批双改”,要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让导学案不仅成为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助手,也要成为课后学生反思的“抓手”。
  三、拓宽视野,延伸教学
  教材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外延性,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开拓学习的空间。适当在教学中引进大量的课外知识,给学生的头脑充电,加强信息量的补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丰富的信息中,活跃思维,诱发创新。推荐学生收听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堂,多看二十五史等,鼓励学生大量的阅读。在长期“能源补给”中,学生的创意思维有了明显的进步,知识面得到了拓宽,他们的历史知识更丰富了。另外,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根据目前的教学内容,学习写历史小论文,有的学生的历史小论文,从他们自拟的题目中可窥其分量。此外,我还将丰富的原材料按教科书的顺序,以章节为线索,配套设计材料解析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掌握历史知识。历史的学习中,材料解析题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题型,也是目前中考的主力题型,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方法、思维能力,且在有效信息的取舍中,需要一定强度的思维质量。此外,我还注意学科间的彼此渗透,如政治、地理、语文、美术及有关自然学科,加强学科横向系统的联结,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融合、借鉴,在各种知识的整合中,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信息增多了,学习效果也提高了。
  总之,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符合“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设和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多样性的发展环境;能让学生获取适合自己发展方式的空间。如果我们能更科学、更有效、更具创造性地使用“导学案”,“导学案”就能成为我们构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浩瀚的历史没有止境,追求真理的脚步永不停息,愿我们每一位一线历史与社会教师都能在高效课堂的海洋里阔步前行!
  参考文献:
  [1]吴永军.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
  [2]林允修.“导学案”引领下的“四环节”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1(S2).
  [3]王益辉.“导学案”之思与辨[J].教育科学论坛,2011(9).
  (作者单位 重庆市铜梁二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112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