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辆珍藏的旧自行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今年清明节,我又踏上了回乡长途车,去给过世的二老上坟烧纸。一路上无心观赏“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景色。脑海中浮现出父亲那副黝黑的脸膛,那副可敬可畏的笑容,发火时那双瞪圆的眼睛。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而脾气不大好的人,一位对子女严之有过而又关心不够的家长。
  两个小时一闪而过,下车随着姊妹亲人来到父母的坟前,添坟挂纸,上供磕头一套程序完了。回到家中,我悄悄走进仓房,又搬出父亲留下的那辆自行车,认真擦洗,大梁上已经擦出了暗红色的底漆,可零件一个都不少,车子擦得锃亮如新,擦着擦着童年趣事一幕幕闪现在眼前。这辆飞鸽牌自行车比我年龄都不小,少说也有五十年了,从我记事起父亲就骑着这辆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为了支撑全家生计,到处去找木工活做。父亲十四岁学徒,到二十岁左右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木匠。他手艺非常好,做房梁、门窗、打家具样样精通。生产队时在外面做活,交钱买工分,记得当时他一天能挣一块五到两块,交生产队一块钱记十分,当时壮劳力一天就挣十分,分值五、六毛钱。所以我家在全村还算比较富裕,有零花钱。全家十三口人就父亲有辆自行车,别人出门就得靠步行,我们兄妹五人谁也不敢动这辆自行车。父亲常说这辆车就是他的腿,没有它怎么跑着去挣钱,所以他对车子无比珍惜。
  小时候最高兴的就是跟着爷爷去赶集上庙,无论远近都跟着小跑,每次爷爷总是卖点好吃的,烧饼夹肉或是糖块、冰棍儿、冰糖水,六岁时跟着爷爷抄近道去县城赶庙会,穿过村北的树林,趟过易水河,沿着燕下都旧城墙(其实是土岗子),一直往北二十华里,上庙会花了一毛五分钱,买一个烧饼一毛钱,喝了一碗鸡蛋汤五分钱。记得有一次爷爷买回烧饼夹肉,奶奶分给我半块,舍不得吃藏起来。有天中午放学回家,实在太饿了,想找出来吃,一看,臭了!当时就哭了。
  上小学时最高兴的是跟小伙伴们一块儿出去跑着玩,去清西陵、狼牙山、荆轲塔和血山塔还有黑白塔,离家六七十里都是地颠,由此从小就练就了走路快步如飞的本领, 也培养对家乡传说的浓厚兴趣。初中时,通过学历史, 知道了家乡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名人轶事,从此对家乡更加热爱,对当地的传说更加好奇。去的地方就更多了,燕下都旧城墙、百福虚粮囤、武阳台村的老母台,虽然脚上打了个泡,疲惫不堪,但乐趣无穷。
  提起我的家乡,我常常引以自豪。“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易水河就在我家的北边,周围是一望无际的树林子,清清的河水,五彩的鹅卵石,简直是童年天堂。春天雨后采蘑菇,夏天去河里打澡,摸鱼抓虾,吃桑葚, 洗完吃完, 树荫下沙滩上一躺,快活极了,但来回走四五里地,晒得黝黑黝黑,嘴唇吃桑葚都黑了……
  上初中时,看到别的小朋友已会骑车,我也特想学,可没有车,只好盼着过年。腊月三十、初一、初二父亲在家休息,每到中午吃完饭,看父亲睡着了,就悄悄地把车子搬出来,到生产队大场上去学骑车,估摸父亲快醒了,又轻轻地把车放回原处。弟兄五个人都是这样学会骑车的。终于父亲发现了我们的秘密, 他大发雷霆,对几个孩子逐个审问,当问到我时,我怯怯地点点头,父亲伸手就是一巴掌,打得我眼冒金星,哭着跑出家门,从此再也不敢动这辆车了。
  七二年初中毕业,考上东风中学。学校离家十三里地,要穿过两个村,刚开始还守规矩走大道,但后来发现从我们村翻过一个山岗,抄地里可以直接到学校,于是一群小伙伴就跳沟爬堑,穿庄稼地走,很快庄稼地里踏出一条小路,当地农民为禁止我们踩庄稼,挖沟、扎篱笆采取各种方法都不管用,后来派人看守,几次被人家追的像兔子一样四处逃窜。
  高中毕业后,到离家二十多里地的高陌乡代课,一周回家一次,仍然是步行。记得又一次深秋的周六,学校组织劳动,六点多才下班,天已大黑,我背上军挎,急急忙忙往家走,过易水河时只见一片白花花的水,对面是黑魆魆的树林子,说心里话当时真有点害怕,但是没有办法, 只好挽起裤脚,淌水过河。河水冰冷刺骨,到对面沙滩上,感觉沙子是热的,走入林间小路,风声让人不寒而栗,回到家里, 父母都睡了。
  直到大学毕业分到县城上班,才攒了一年(每月四十三块五工资,除去吃饭、应酬、交家)钱,托学生的姐姐找票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心里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到处显摆,可好景不长,姑姑发现了,好说歹说非要不行,没办法只好忍痛割爱。后来到定兴县城买了辆二手车,当时有车也真难骑,路太难走了,农村山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县城要走大道,得绕三四里地,穿村走亲,全是沟洼不平的庄稼道。
  改革开放, 三十年天翻地覆, 三十年沧海桑田,家乡的贫穷、闭塞早已成为历史。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家乡的路变成了油漆路和水泥路。老百姓出行交通工具大为改观,大哥家几年前就买了三马子,侄子、侄媳妇每人一辆摩托车,去年还买了汽车,家里扔着的旧自行车就三四辆。二哥家侄子、侄媳妇在县城修车、倒车,两口子每人一辆汽车,二哥本来有摩托车,五十多岁了也开上汽车了。再看周围的人,小孩上学二三里骑车子,大人下地干活也是骑自行车、开三马子,走亲访友,开着汽车。过去到县城步行二十多里,需俩多小时,而现在到北京城里都有直达汽车,只需两个小时,到县城有2路公交车,到石家庄、保定有直达长途车。人们出行变得方便快捷,老百姓高兴地说“交通兴,百业兴;要致富,先修路”。
  尽管父母已经离去,未曾见到家中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但父亲这辆心爱的自行车一直珍藏着,作为对父母一种纪念,让后代睹物思人,因水思源。也让它成为那个时代的见证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1539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