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亘古男儿一放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陆游这位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他陆游诗风豪放,气魄雄浑,不仅始终贯注着炽烈的爱国热情,而且还饱含着对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
  [关键词]陆游 诗人 爱国情怀
  一、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病榻上,老人这样的叮嘱自己的儿孙,带着遗憾、悲痛离开了人世。这位老人便是爱国诗人陆游。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这是诗人的绝笔诗,也是他的遗嘱;是诗人一生政治抱负的总结,爱国思想的结晶。他以诗的形式写遗嘱,表达了至死也不能忘怀的希望和要求:驱逐侵略者,恢复中原失地,求得祖国的统一。他的爱国情怀如此强烈,如此执着,实在难能可贵。这一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悲壮沉痛、可泣鬼神的名篇,至今仍为人传诵不已。历代文人,凡是读过《示儿》诗的无不为之感动。早在南宋当时,刘克庄就有一首绝句说: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二、一心报国,壮志难酬
  追溯历史,陆游的人生源于他成长的经历。陆游的父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说:“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解嘲》)为了将来能够在恢复中原的战斗中驰骋沙场,为国效力,他还读兵法,练剑术,非常自负地说:“学剑四十年,虏雪未染锷。”(《醉歌》)“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并且宣称自己可以“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陆游生于动乱,长于忧患,人民的悲痛,国家的分裂,父辈、良师爱国思想的熏陶,使他很早就立下了献身报国,以天下为已任的志向。他坚决主张抵抗金兵的南侵,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反对南宋统治者苟安江南,因而受到投降派的排斥、打击和压制。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陆游任夔州通判期满,应当时的主战派川陕宣抚使王炎之聘,赴陕西汉中,在王炎幕府襄理军务。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直接走上军事前线的机会,常因公往来各地,关心国防。“平生万里心,挥戈王前驱”(《夜读兵书》),过去只是在诗歌中表达的一种梦想,现在却变成了现实,他感到为国家建功立业,已经为时不远了。在这期间,陆游表现出了高度的战斗热情和胆识过人的英雄本色。任职时间虽不长,但他有机会来到宋、金两军对峙的前沿阵地巡查防务,初步实现了他“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更坚定了驱逐金兵,收复失地的信心。陆游85岁那一年,因病在故乡逝世。
  三、一蓑烟雨,一腔热血,付诸生花妙笔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有飘逸婉丽的作品,有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坚贞的气节和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
  陆游一生报国无门,因而诗中的激昂慷慨总是和悲愤沉郁结合在一起。对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业始终萦怀,情入梦境。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梦中得到了升华。例如《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故地》一诗,是诗人在梦中、醒后驰骋想像之作,场景宏丽,气魄雄迈,洋溢着山河统一的胜利激情。这类记梦诗,正是诗人对现实感到极大愤慨后精神上找到的一种补偿。诗中写的是梦境,是幻想,读来却似真情,震撼人心。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陆游的诗作中,始终突出表现出来。他为被分裂的祖国而忧虑,为流离失所的人民而悲愤,日夜盼望着国家的统一。写于南宋淳熙十年冬《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61岁,但对统一大业依然抱着热切的希望,宦途的挫折和对家乡的情感,都不能动摇他的意志。他仍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干一番与伊尹、吕尚一样的报国大业。到了公元1206年,年已82岁高龄的陆游,抗金报国的志愿至老不衰。当韩丞相主持南宋国事,准备北伐,收复失地时,陆游积极支持,屡赋诗篇,热情赞颂,还想亲赴前线参战。
  清末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是陆游在千年之后的一位知音,他高度赞誉陆游:“中国诗家无不言从军苦者,惟放翁则慕为国殇,至老不衰。”他还曾经写诗赞扬陆游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他在另一首诗则中写道:“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谁怜爱国千行泪?”陆游报效国家,誓死恢复中原的一片孤忠,在生前虽然遭到统治者的冷遇,但是,在身后却赢得了千千万万人的理解和尊敬,千秋万代,传诵不已。
  陆游的一生,是为国家统一而努力奋斗、努力歌唱的一生。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教师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2010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