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项目教学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薄弱环节。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运用项目教学管理的工具,实现实践教学规范化与创新性的平衡。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管理
  独立学院是本世纪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广泛吸收利用社会资本的产物。独立学院对自己培养人才对象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是通过比较针对性的培养教育,使学生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有更强的工作能力,希望毕业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尽快适应各类工作,减少企业及用人单位对聘用人员的再培训,这对于提高企业及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有益的,对于提高社会对学院的认可度,提高学院的美誉度也有重要意义。而更多实践与经验积累是工作能力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人才教育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办学过程中,许多学校各尽所能,加大了实践力度,力争在此领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许多教师们在教书育人理念的感召下,也自发地做了许多的探索与努力。
  然而,由于社会、企业 、学院、个人等各方面原因,实践环节又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实践教学面临诸多困难,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对承担提高全民素质的社会责任认识并不一致;实践教学对学院硬件、教师队伍、办学机制等条件的要求上都比理论课程的安排更复杂;我们的许多教师及管理人员是来源于传统高校,我们的教学及管理经验往往长于理论教学,我们对实践教学的安排也常常是从对理论知识的验证、理解出发……这些,使实践教学及其改革的开展常常滞后于理论教学。教师们对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固然可贵,但也时常面临缺乏认可、认定、协调管理的局面。
  十几年来,大学扩大了招生规模。这使许多学生收益,得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扩招的同时,国家三令五申,检查监督评审,要求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保证质量,规范管理无疑是一个常用手段。如同工业化生产,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需要有产品和生产的标准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也一定程度进行了标准化和规范化:人才培养方案及其形成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工作、师资队伍结构、教材管理、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管理过程等。对实践教学过程的规范包括:实验(训)室建设、实践课时比例、实验(训)教学大纲、实验(训)指导书、实验(训)报告等,学校的规范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另一方面,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我国在2005年提出要努力建设一个创新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创新是这个世纪的特征。创新型的建设自然需要创新型的人才。独立学院本身是创新的产物,也需要在自己的管理及人才培养方面有所创新。独立学院将自己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位在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上。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是一个深刻的问题。
  如何在规范、标准约束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如何避免把培养创新人才变成虚设的口号目标,而能够将其落到实处,获得实际的效果?项目教学法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对单个项目而言,“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1]项目教学法学习的研究性、讨论式、团队型、建构主义指导都是对传统教学的变革和创新,其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在学生建构各人的认知系统、形成工作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嵌入了一个创新的意识理念。而“任何创新活动都具有一次性、 独特性和不确定性等现代项目的特性, 所以任何一种创新活动都属于现代项目的范畴,都需要使用现代项目管理的方法去管理和控制。”[2]
  许多教师对于在某门课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拟从教学管理部门的角度,从规范化与创新性的平衡出发,对项目教学管理做一点探讨。
  笔者认为,“项目教学管理”是独立学院对实践教学进行组织管理的有效工具,教学组织单位应当以“项目群”的名义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即相关子项目进行梳理、分层分类,形成系统,充分挖掘、调度、协调、运用各方各类教学资源,对有价值项目给予必要支持,形成规范,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发挥充分作用。这是值得探索、实行、推广的。
  所谓项目,是指“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时间为特定客户完成特定目标的阶段性工作”。教学项目按照项目来源,可以分类为课程内项目、学校项目、社会(企业)项目;按照项目内容分为单一项目、综合项目;按照真实性可以分为虚拟项目、仿真项目、实战型项目。需要强调的是实战型项目,我们指那些校企合作或是学校内的真实项目,相对于仿真、模拟的项目而言,实战型项目本身内涵更加丰富,其类型、内容、变化性以及需要的知识能力都是千变万化的。这体现了现实情况的多样性与多变性。
  在对项目进行梳理、分析、筛选,确定对策时,应当考虑到以下因素:项目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意义作用、项目的创新性及发展前景、项目容量(容纳参与学生人数)、项目资源耗费情况、规范项目的可行性及项目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可能地位、纳入的可行性、便利性,等等。对项目进行分析后,可以区别对待。
  分析之后,教学管理部门应当对各类项目有区别地实施管理:
  1.使实践项目规范化:指对现已实施的、已存在的实践教学项目,需要以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报告等文件的形式进行规范,形成实践教学管理系统,使其进入良性循环。如本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招聘与录用》课程,以美的企业为案例的方案设计实训、《培训与开发》课程以各级学生会组织为对象实施培训、《绩效管理》课程以学院的KPI绩效考核为对象的调查设计实训,均全面规范化,学生实训后,形成完备的教学资料文件归档。   2.创新项目组织化:在创新精神的激励之下,教师们会有许多新点子、新创意、新做法。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有时是一些萌芽,有时是尝试。这是我们实践教学系统的“创业板”,特别需要管理层关注肯定、鼓励支持,避免形成教师“孤军奋战”的负面心理情绪,避免形成“各自为战”的分离状态,通过我们的引导组合,逐步形成团队积极创新的良好氛围。
  3.自发项目系统化:教师是学院最积极、活跃,富于创新的宝贵人力资源,往往会自发地从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的职业道德出发,结合本身教学活动,开发出一些有价值的实训项目。这些项目,需要筛选培养,成熟的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使其成为正式教学系统中的规范环节。有的可以规范为一门正式的实训课程,有的可以以选修课或者第二课堂的形式进行,有的可以以教师指导下学生社团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管理部门也可以从人才培养系统出发,与教师、学生共同开发一些创新的实践教学项目。如前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均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模拟法庭的实训以第二课堂进行,模拟招聘会则是由学生组织,邀请教师担任指导和评委,等等。
  4.综合项目团队化: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细胞,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将会产生许多现实项目。这些项目需要进行分析筛选,其中一部分从教学角度看就可以发展为我们的实战型教学项目。这类项目往往具有综合性。需要我们下力气去寻找、选择、联络,并整合各方资源,校企悉心合作,才能实现多赢局面。如学院的“智能停车设备”由工科系负责产品技术开发,公司负责生产,学院将产品销售工作作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一个实训项目。为了实施该项目,本系新建了一间“电话营销实训室”,开设了相关课程。这体现了综合性的项目需要举集体之力,团队操作。又如本系与“宅急送”公司的校企合作项目,也是双方历届管理人员、本系教师坚持不懈、密切合作的结果。
  在项目教学管理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是:
  1.观念方面:“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首先在于思想上的正视,不应当认为它是中职、高职的专利。引入项目教学法对应用型本科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样是有实效的。
  2.关系方面:需要解决好创新与规范的关系。笔者以为,规范是基础,创新是提升。规范保护创新,创新成全规范。我们的教学,都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下进行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要求等方面,有总体的基础性规范。而创造性项目会给予学生创新理念、创新方法的激励和教育;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学生将受到具体项目策划、组织实施、保证能力的训练及教育;从文化方面,学生还将受到团队合作意识和工作习惯等教育。由于项目的特点,学生将受到综合性、应用性、适应性等项目管理能力教育,为学生适应未来的管理岗位,或自主创业打下基础。这些,将使人才培养更显完善。因此,应当高度重视教师甚至学生的点滴创意,而不要以不正规、不系统去加以扼杀。总之,当在规范中发展创新,对创新项目逐步进行可能的规范。
  3.资源方面:一般来说,实践教学相比理论教学是需要更多投入的,项目也需要各种不同的资源,如人员 、场地、设备、资金等,所以需要学院在投入资源方面的更多支持。如本系“就业沙龙”,是本系教师倡议,经学院招生与就业办公室认可主办,开展的实训活动。这也个是综合性项目,除了本系各教研室教师的全面动员,也取得学院院办、就业办、后勤处、教务处等多部门支持,才得以顺利举行了五届。
  4.操作方面:尤其注意保护教师的创新热情。开展创新项目,教师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在规范过程中,要充分肯定教师的智慧劳动成果,让教师得到创新成就感。
  总而言之,实践教学往往是独立学院教学的薄弱环节。在加强这个薄弱环节时,我们应当鼓励提倡创新,并且运用项目教学管理的方式对各类创新教学项目进行规范化、系统化、团队化,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
  [参考文献]
  [1]侯奕斌;凌文辁;;构建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体系[J];商业时代;2006年25期
  [2]戚安邦,翟磊.论面向创新的项目导向型社会和组织的建设方法[J].中国科技论坛,2008,(5):7-11.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广东广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2010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