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向前

  我们知道童年时代玩游戏是所有孩子最喜欢的项目,因此孩子们在课堂上很难做到精力集中,这就会导致课堂效率下降。初等教育作为教育的引导,最忌讳的就是课堂教学水平的下降。初等教育的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教学与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吸引孩子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学到语文知识,把知识以游戏化、生活化展现给孩子,让孩子们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可以提升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学习效率。但是要谨记游戏化教学中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教学过程中脱离了这个主题,那么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一、认识游戏化教学作用
  笔者观察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教学方法受到阻碍,经过深入调查得知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难与游戏相结合,而学生在课堂上脱离了学习为目的的这个主题,所以游戏化教学的应用反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问题原因还是出在教师身上,因为面对新课程改革,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明确的对教师做指导、培训,所以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按照之前的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策略,不能被大部分传统教师所接受,所以认识游戏化教学的作用就是必要的。
  传统的教育思想中有一个“寓教于乐”,这个教学思想代表了传统教育中的先进性,而现代的教育理念也就是“寓教于乐”的发散式的推广。在这个传统教育思想的指引下,让语文教师认识到游戏化教学对孩子们的身心等方面的有益的影响,努力帮助教师从内心根除课堂需要严肃的思想禁锢,让教师认识到游戏不仅仅可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还能帮助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培养教师游戏化教学能力
  在让教师认识到游戏化教学的作用后,就要将重点放在培养教师游戏化教学的能力方面,我们知道游戏化教学就是游戏和教学的结合,但是由于受到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现如今大部分小学教师缺乏这方面的教学能力,所以为了落实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就要通过教育相关部门给予详细的理论指导,以及必要的系统培训。如果相关条件允许,可以给教师发放学习用的游戏化教学资料,供教师参阅,然后定期的召开语文组关于游戏化教学的会议,让教师在会议过程中进行详细的交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查缺补漏。
  三、游戏化教学的妙用
  通过教师对游戏化教学作用的认识,和对教师游戏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接下来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那么游戏化教学应该如何妙用呢?笔者总结以下几点:
  1、教师谨记游戏化教学中的主要目的一定是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学习,在教师设计教学游戏的时候一定不要脱离所要教授文章的重难点和文章的主旨。例如《小马过河》这篇文章,如果只从简单的“教书”入手那么孩子们会感觉枯燥,所以在授课之前就要求孩子们分组,在课前以《小马过河》为题目,以文章的寓意为主题自行设计一个故事,可以参阅文章,然后课上要求孩子们以自己的故事出发饰演不同的角色。在小组表演结束后,就这篇课文再评选出饰演最为生动同时文章寓意最贴近的故事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孩子们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篇文章的寓意就会课前自己的阅读文章并讨论文章的寓意,进而达到预习的目的,同时通过表演后的评选也可以让孩子们知道如何对文章进行理解最贴切,加深孩子们的印象。
  2、教师一定要灵活的运用游戏化教学,要让学生在接受游戏化教学的时候不能感觉到枯燥乏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教学过程和游戏理解的结合,注意游戏过程中课堂的氛围及纪律的保持。每节课程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所以要灵活的同游戏结合,根据特点在适合的时段选用游戏化教学。
  3、教师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表现出多样化。对于小学生来说,爱玩是天性,很好奇心也是一种天性,那么在授课过程中就要综合考虑这两个方面。无论多么好玩的游戏,教师总是运用,那么也会将孩子的好奇心磨灭,这样就会使游戏化教学出现反面效果,所以教师要准备不同的游戏,采用花样百出的游戏,这样孩子们一直带着好奇心接受教学。例如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是重要的部分,而识字非常重要的就是学过字的复习。因此,教师可以用猜字谜来给孩子们复习学过的字,还有在教授很多例如《称象》、《乌鸦喝水》这类涉及到物理等学科知识的文章,那么教师就可以采用实验教学,或者在课堂上给大家放映动画片,来让孩子深刻理解文章的含义。
  总而言之,游戏化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策略,身为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兴趣,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有效的将游戏化教学运用到课堂授课中。这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减轻负担,也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运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牢记游戏化教学的目的—促进学生理解,在此目的下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植入,将学生带入到更有效的学习环境中,已达到让学生“玩会”的同时可以“学会”。
  【作者单位:富平县薛镇中心小学 陕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2357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