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层次分析的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小根 王丽丽 吴仁昌

  [摘 要] 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但多媒体教学的产出还存在提升的空间。分析现有语文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基于语文学科教学目标、多媒体教学原则,提出语文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及教师调查问卷对绩效评价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内容进行修订;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权重进行分配,并以实际教学案例对语文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和评价效果进行验证。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 层次分析法;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王小根(1965—),男,浙江湖州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网络多媒体教育应用研究。E-mail:vctwang@126.com。
  一、引 言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不断深入,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也有研究显示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未因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而产生更高的提升,这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改进多媒体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探索在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条件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效率及效益问题成为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学者指出,缺乏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是主要因素之一。[1]在多媒体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中引入绩效评价,可以通过衡量教学中的投入和产出来对语文多媒体教学开展评价,优化多媒体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绩效是组织中与总体目标和价值相一致的行为倾向及业绩或成就。[2]教育绩效评价即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教育投入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的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判断。[3]要获得有效的绩效评价结果,需要设计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本文针对小学3~6年级多媒体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多媒体教学特点,借助层次分析法,研究小学阶段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评价研究现状
  从上世纪90年代“小学语文四结合实验”到本世纪的小学语文“阅读跨越式教育实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几乎没有中断过。笔者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文献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发现,“手段”、“应用”、“模式”、“策略”出现的频率较高,这表明研究者们非常注重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方法。但语文多媒体教学在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处理教学形式与语文学习内容的关系;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学习的绩效;多媒体教学如何与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形式相结合,在取得同样的结果前提下,付出代价较小等。[4] [5] [6]
  (一)语文教学评价方案中的多媒体技术评价
  《20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十条指出:“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教学建议第一条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新的教学方式。”表1是国内外众多语文教学评价表中将多媒体技术作为评价内容的典型案例。
  (二)现有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评价
  当前,多媒体教学评价从教师、学生、教学课件、教学平台等四个方面展开指标设计。[10]由于不同学科教学特点不同,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的需求也不一样,评价指标也有所不同。有学者从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和使用性等五个方面来设计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11]其优点是涉及了多媒体软件功能和媒体运用,但学科教学特点体现不明确。还有学者考虑到不同课程的特点,将课程分为情境型、实验型、理论性等三类,[12]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分别设计了聚焦多媒体教学特点的共性指标和聚焦于课程特点的个性指标,使用时评价人员需对课程进行分类。这些普适性的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适用于所有的课程,反映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但却难以体现学科的教学目标。对于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最终教学业绩固然重要,但达到教学效果的行为过程更重要。
  从《20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可以看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根本特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重视各种语文实践机会,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增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三、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内容设计
  绩效评价不仅能评价过去的结果,而且在评价过程中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不断作出调整。评价过程中既关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关注学科的教学特点。语文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不但关注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而且重视达标过程中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评价的使用、教学预先安排与灵活调整等情况。通过对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行为及行为产生的价值进行分析,找出绩效差距,进行绩效干预,从而提高教学绩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语文教学划分为四个学段、五个领域。其中小学分为三个学段,每两年为一个学段;初中三年为一个学段。每个学段都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等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为了使语文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更具有针对性,本文选取小学中高学段(3~6年级)的阅读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设计,一方面参照小学中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设计详细的指标,衡量阅读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依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原则进行设计,衡量多媒体教学资源是否最大程度发挥了教学效益。
  (一)小学中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13]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提出在继续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上,要进一步“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理解字词的能力”,“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第三学段要求在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能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能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二)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整合原则
  1. 把握好语文学科的特点
  多媒体是一种教学手段,其承载的信息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归根结底是为学科教学服务。因此,教学不能只关注形式不关注内容,不能脱离课堂教学的宗旨,要按照语文学科的内容需要合理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
  2. 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内部动机越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手段创造真实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情境要与语文教学目标相一致
  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教学情境不能仅是简单的图文声像堆砌,而应是有一定内部意义结构、在情境中有趣味、能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生动的信息集合。
  4. 多媒体刺激要适度
  小学生大多数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的多种感官刺激要比传统的黑板+教材教学效果好得多。适当的刺激能增强学生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过度的刺激会引起疲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
  5.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多媒体技术传递信息便捷的情况下,教师会不自觉地将问题的答案呈现给学生,无意中省略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环节。教师在呈现信息过后要给予学生1~2分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以后再进行讨论交流。只有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独特见解,他们才乐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三)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内容设计
  完整的教育评价系统必须要涉及整个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从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活动、选用教学资源、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效果都要考虑在内。开展绩效评价时,也应覆盖各个环节 。[14]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小学中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来看,知识的目标要求学生能识记本节课的字词、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概括句段的意思。能力获得主要通过言语训练来完成,在一节课中体现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晰、表达得体、语言流畅;能够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句段,并给出理由;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对句段进行解读时,学生作出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回答。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便能在浩瀚的海洋里游刃有余。通过语言这一中介,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生活经验,挖掘课程中的美育资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设计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利用学习资源,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营造支持学习的心理氛围。多媒体技术进入教学中引起的最大变化就是教学模式的变化,它挑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而提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发展中演变为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双主教学模式。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教材只是例子,目的在于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读书。
  教学资源是教学过程中一切可利用的条件,不仅包括设备和房屋,也包括人力资源,如教师、学生以及师生的交互等。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效益体现在软硬件资源的使用,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最适当的媒体。在安排媒体的出场顺序时也要精心思考,使它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多媒体学习认知原则中,迈耶指出“当屏幕上对立的词语和画面临近呈现比隔开呈现时能使学生学得更好,相对应的词语与画面同时呈现比相继呈现能使学生学得更好。”[15]
  教学效果是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的综合反映,是以上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外化形式。本研究在衡量教学效果时,知识目标通过教师编制的内容测试卷完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堂观察(目标)以及课后的访谈获得。主要从课堂气氛、学生情绪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进行评价,如学生学习情绪饱满,非常认真地投入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乐于与他人交流互动等。
  四、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
  权重反映各个绩效评价指标之间量的关系,是对总目标的贡献程度。指标权重的分配方法有专家会议法、专家咨询法、专家排序法、层次分析法、两两比较法,对数加权法。当指标的权重由专家确定时,由于专家对各个指标的重视程度不同,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素。为克服这一矛盾,本研究中在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时,扩大了专家的范围。
  五、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应用
  (一)信效度检验
  为了对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作出判断,本文将该指标用于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共得评价量表24张。通过对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对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
  1. 信度检验
  (2)评价者信度:即把相同的测验结果提供给不同的评分者打分,若不同的评分者给的分数大致相同,说明该测验有较高的信度。本文让不同评价者对同一评价对象进行打分,采用克伦巴赫α系数,来检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α系数越接近于1,表明评价者信度越高。同样是编号1~6的六位教师,经由三位评分者进行评价,这三位评分者分别为教研室主任、学科组组长和笔者。利用SPSS计算其α系数为0.995,这说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者信度比较高,见表9。
  2. 效度检验
  在设计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依据《2011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教学目标和多媒体教学的要求制定,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师利用教学资源的效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为目标。在设计绩效指标过程中,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从已有文献综述中归纳语文多媒体教学要评价的一级指标,以一级指标为中心,层层分解,划分为具体的、可操作的二级指标,这些二级指标能够反映评价目标的要求。根据专家学者的建议对二级指标内容进行补充、删减、调整,再次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修订。因此,指标体系具有内容效度和方法效度。   (二) 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本文研究过程中深入无锡市2所小学,采集了跨度为一学年的课堂实录,进行绩效评价并将结果向任课教师反馈,受到任课教师的认可。按绩效总体得分的输出看,优秀课有1节,良好课有7节,及格课有3节,见表10。得分最高的《番茄太阳》教学活动组织环环相扣,教学资源使用恰当,教学评价以赏识性为主,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高,思考问题有深度,表达清晰,
  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得分较低的为《日月潭的传说》,该课存在教学目标设计过多、教学环节中媒体利用目的不明确,教学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之间的互动过少等问题。
  六、结 语
  多媒体与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已经有很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在整合手段、模式和策略等方面有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如何具体评价当前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借助可操作性强、符合具体学科教学特点的评价方法。本文以小学中高学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为对象,利用绩效评价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评估,试图从绩效角度来解决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效率不高的问题,从教学过程的五个方面设计了小学语文多媒体阅读教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分配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以便能客观地评价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行为,以及所取得的价值成就。
  [参考文献]
  [1] 王娟.影响高校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与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9,(5):95~98.
  [2]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14.
  [3] 朱志刚主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24.
  [4] 沈莉.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37~41.
  [5] 郭桂苹.课堂学习中媒体呈现与信息加工关系实证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6] 吴伟民,李婷.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9,(9):106~111.
  [7] [8] 励汾水.新课程小学语文评课的理论与实践[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5,9:58~59.
  [9] 殷雅竹,李艺.论教育绩效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2,(9):20~24.
  [10] 王春秀,刘福来.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探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1):57~58.
  [11] 张素云.高校信息化教学效果指标评价体系的建构[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151~153.
  [12] 白晓林,赵颖.试析多媒体课堂教学评价系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18):51~53.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教育部,2011.
  [14] 白静.远程教育绩效评价指标及其体系构建的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17~19.
  [15] 理查德·E·迈耶.信息化学习[M].牛勇,邱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62.
  [16] 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359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