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施旭英 周冬梅

  摘要:高等学校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上有其天然的优势,继续教育事业多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高校的继续教育也存在着教学质量、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难题,将其引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是继教工作者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命题。
  关键词:继续教育;教学管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5—016—02
  继续教育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的实现。多年来,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部门注意调整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效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继续教育课程教学工作在组织和教学质量保障上还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必须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继续教育发展的要求。
  一、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沿袭了全日制课堂教学模式,僵化而缺少变化,没有形成适应成人教育的特点。仍然表现为传统的知识中心、课堂中心和教师中心。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灌输、教学形式单一、教师照本宣科,存在满堂灌的现象,师生互动交流偏少。其教学内容仍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系统性,实践性职业性内容偏少,适用性不强,与成人知识结构脱节、不相符,对成人学员的吸引力小,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高校继续教育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仍然沿袭以往教师唱独角戏的做法。相对全日制学生,继续教育的教育对象,其实际经验更加丰富,学生各有所长,在教学中应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加强师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在教材环节上,漠视成人学员的特点,不加选择地与全日制学生使用同一教材,自学指导性不强,成人学员学习和掌握较为吃力。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高校信息化教学早已覆盖校园的各个角落。这其实为成人教育搭建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自主学习。然而现实情况是,教师教学过程网络化和信息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高校继续教育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严重阻碍了继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二、高校继续教育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效益与质量的价值取向
  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构建终身教育的进程中,继续教育的社会作用不可小觑。但不得不承认,很多高校存在更看重继续教育的经济效益,忽视其质量标准的问题。仅仅将继续教育当作全日制教育的补充,对全日制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实行拿来主义,完全漠视成人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成人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二)教材与师资的短板
  继续教育教学所用的教材,一是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内容体系相对滞后;二是教学大纲和教学体系注重基础理论,忽视应用性与实践性的知识,特别是没有联系现实问题,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也很少根据成人的特点进行专门设置,因而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
  大部分高校的继续教育没有自身稳定的教师队伍,一般是由各个学院的任课教师兼任,基本上是照搬全日制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由于教师只是将该工作作为副业,因此,他们甚少关心教育的质量,更不太会去了解他们的施教对象,主动进行教学研究。许多高校领导单纯地看重继续教育的经济功能,很少关注其发展,对继续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因此,“教学精力投入不足”和“学校政策激励不够,教师没有积极性”成为影响教学水平提高的两大制约因素。
  (三)教学对象的特点
  首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成人学习者在学习动力方面有所欠缺。由于工学矛盾、学生期望值等因素,成人学员在学习中多是被动学习,缺乏必要的思考,学习热情明显不足。其次,传统的教育重教不重学,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基本要素。随着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显著增强,成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显著增强,他们渴望改变传统理论知识灌输的方式,更希望能从自身的感受和工作体验中接受某种理论和观点。但当前的教育质量达不到学习者的要求,因而学习者积极性低,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加强高校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形成发展继续教育的良好环境
  作为高校要充分认识继续教育在推进终身教育的进程中,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者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认识到课程教学质量是继续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从而积极培育继续教育的发展环境,将继续教育纳入到学校统一规划中,制订长远发展计划。例如,制定相应制度认可教师承担继续教育教学的工作量等。
  (二)积极推进高校继续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复合型、创新型、技能型、国际性人才,社会人才规格需求的变化需要高校继续教育课程结构做出相应调整,构建开放的课程结构,打破课程间的壁垒,实现跨学科、跨专业的有机融合,实现课程设置的综合化。例如,将一些相近或者相关的专业联结或者合并起来共同构成课程体系,进一步沟通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基础课、相关专业课和选修课之间的联系、渗透和整合,形成厚基础、宽口径的课程结构。同时加强文、理、工等课程的相互渗透、交叉,打破专业的限制和束缚。更为重要的是,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伴随全球化的提速、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学生学习的知识必须能及时地反映世界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需要,使学生及时地了解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新观点、新问题和新动向。
  推行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例如,推行开卷、单科论文、实践报告等形式,并增加其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使考试也成为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如增加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题比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整合优化,为教学过程的改革提供真实的信息反馈,使教学考核服从并服务于课程教学。
  (三)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创始人安德列亚斯·施莱克尔曾经这样评价中国的中学生:“怎么能够从向学生施加压力变成让他们愿意去学,这是中国教育面临的很大问题。”这不仅仅是中国中学生才有的问题,对于广大的成人学习者同样存在着这个问题。这对于构建终身教育的学习体系是非常不利的。要想改变中国学生不愿主动学习的现状,必须唤醒其学习的自觉意识、养成学会学习的思考能力,变“受他教育”为“自我教育”。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成人教育的特点,符合成人学生的学习目的。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选择更加适合成人特点的讨论法和调查法等,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和研讨,增加教学实效。
  (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推进课程教学的信息化
  继续教育主要是针对广大在职人员技能培训、能力提高而开展的教育,学习者往往存在着工学之间的矛盾,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提供时时能学、处处能学的条件,并营造“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立体化学习环境。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从教学过程到教学管理再到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将更加有利于推进课程教学的信息化,为学习者提供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学习环境。
  高校继续教育课程教学质量是关系到继续教育能否长足发展的关键因素,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这不仅是高校继续教育内在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全民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428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