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程处理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庆华 邵景进

  摘要:教师课程处理能力,即教师在整合课程资源,把课程意识转化为可操作的课程行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个性心理特质,包括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评价能力。提升教师课程处理能力,要求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课程意识,提倡行动研究,完善评价体系,构建保障和支撑体系。
  关键词:教师课程处理能力;课程意识;课程资源;课程行为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5—067—02
  《辞海》把“能力”定义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西方心理学把“能力”界定为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教师的课程处理能力,是指在课程这一特定领域,课程实施者(主要指教师)对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和其他教育资源)进行内化和处理,并且把内在的课程意识转化为外在的课程行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质。教师课程处理能力就是教师把内在的课程意识转化为外在的课程行为的具体过程,这一过程必须在课程这一特定领域完成。
  一、教师课程处理能力的要素
  教师课程处理能力的要素主要包括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评价能力。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就是教师把内在的课程意识转化为外在的课程行为的过程,而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是检验教师课程意识是否能够执行的必然之路,教师的课程评价能力是对教师课程意识的检验和评估。教师课程处理能力不是相互分割、各行其是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彼此之间呈现一种动态的、多元的发展过程。
  1.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开发是指教师依托国家规定的学校课程教育计划,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鉴别、选择的过程。教师不但要在教材和地方课程基础上针对各种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的开发和处理;而且教师还要有选择性地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处理,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各种文化资源、乡土资源,设计学生感兴趣且有利于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教师的课程开发要基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课程开发必须围绕学生的实际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加以拓宽、延伸和提升。
  2.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教师课程处理能力的成效,取决于教师如何实施课程。教师课程处理能力直接受制于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的高低。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就是教师课程处理能力的具体执行过程。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的高低,在于教师能多大程度地把内在的课程意识转化为外显的课程行为。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包括教师为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所设计、规划的课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改进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能力。因此,在教师课程处理过程中,实际体现的是教师的课程意识如何通过课程内容转化为课程行为的过程,这是体现教师课程处理能力高低的重要途径。
  3.教师的课程评价能力。评价是一种针对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而开展的鉴别性和评估性活动。教师的课程评价能力是教师在研究课程价值和课程内涵的基础上,判断课程在改进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方面的正性价值判断。教师的课程评价能力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对课程比较、判断、鉴定、诊断、修正和评判能力;教师的课程评价能力的目的在于为了更好地改进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让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在反思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为进一步改进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组织形式提供借鉴。
  总之,教师对课程的处理能力就是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评价能力三者之间的一种双向动态的发展过程。教师课程处理的三种能力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的课程开发为教师的课程实施提供可以选择的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的课程评价又对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进行反馈,并提出新的课程开发资源和课程实施方案,使课程更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二、教师课程处理能力的发展路径
  教师课程处理能力是现代创新型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要求,教师良好的课程处理能力是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动力,培养教师的课程处理能力是引领教师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守成走向创新的必由之路,是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有力保障。教师课程处理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师传统的课程意识和观念、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和运用、课程权力的分配、课程实施的过程、课程评价是否客观公正等众多因素都对教师课程处理能力形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发展教师课程处理能力,必然要从教师课程处理能的制约因素人手来发展和推动教师课程处理能力。
  1.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课程处理意识。加强教师培训,尤其是新人职教师的培训,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教师由阻力状态转化为动力状态的有效途径。教师培训,首先,要建立三级网络体系,即国家、地方和学校都要对教师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训,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目的、实施、评价、组织管理等方面,加强对新老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课程处理能力和课程处理意识。其次,要更新教师培训观念,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念,让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正确的认识,使教师从不同的渠道了解和认识课程改革的内涵和外延,进而促使教师形成新的课程处理意识,避免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抵触和对抗。再次,还要加强教师的实践过程指导,要给予教师更多的课程实践教学过程培训和指导,让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教学过程,反思教学实践。这是提高教师课程意识,并把课程意识转化为课程行为的重要环节。
  2.提倡行动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行动研究是解决具体问题的研究,是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解决和实践过程。行动研究旨在促进教学实践,加强教学反思,是一种在课程教学领域普遍应用的研究方法。这一兼具实践和反思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在课程教学中遇到的“此时此地”的问题,帮助教师提高课程处理能力,让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各种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因此,提倡教师行动研究,就是要注重教师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对现场课堂教学问题进行总结、研究和反思,使教师成为“反思的实践者”,提高其灵活处理、自主探索、积极反思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课程开发、实施能够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3.改善教师评价体系,全面评价教师课程处理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教师的评价就是要建立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客观评价体系。让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对自己教学行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客观的分析与反思,并据此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形成客观、具体的教师评价体系,使教师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得有效的信息,从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课程能力。国家对教师课程处理能力发展和课程发展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视的。建立客观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是改善对教师课程能力评价体系的依据和基本前提,也是教师课程能力发展提高的原动力。
  4.构建教师课程处理能力发展的支撑性体系。教师课程处理能力的实现依赖于学校、家庭、社会和国家对教师课程教学工作的支持和保障。教师课程处理能力发展的支撑性系统是保证教师课程能力实现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和地方应该明确学校和教师自主权力的范围和适用程度,让学校和教师有据可依、有权可用,这样才能充分发展教师的课程处理能力,进而提升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评价能力、课程反思能力等,也才能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成效。此外,国家和地方也应该建立相应的支持保障体系,保证教师对课程在有限范围内的自主支配权,让教师能够自主发挥自己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评价能力。当然,学校和教师对课程的处理和开发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是课程权力与课程能力逐步适应、融合的过程。在不断加强教师课程权力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教师课程权力与课程能力的相互调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4281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