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苏南乡镇学校转型发展的文化建设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苏南社会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乡镇学校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中得到高速发展。当前,基于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内涵,促进学校新一轮发展,成为学校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学校文化既具有社会文化的一般特性,又发挥着价值引领的管理功能。因此,学校要整合各种资源,通过理念引领,塑造学校精神,聚力文化;要全员参与,发挥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合力文化;要精准定位,营造七彩生活、精神家园,魅力文化。
  【关键词】乡镇学校 多元整合 文化建设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面广量大的乡镇教育不仅基础薄弱,而且积弊良多;学校文化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比较落后;多数学校停留在展示层面,亟待提高;部分学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环境的变化也急需转型。在文化管理学视野下,“学校文化”不仅是一种自在现象,更是一种理性行动,意味着以“多元整合”为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全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实质是从文化的角度管理学校——实现对学校的“文化型管理”。[1]
  诚如我国经济建设急需转变发展方式一样,当前,我国教育包括乡镇学校也需要转型发展。作为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学校的文化型管理,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再次扬帆起航、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学校品位、实现科学管理的明智选择。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以下简称“盛泽二中”),地处江苏、浙江两省交界,是一所典型的乡镇初中学校,学校所辖两个社区、九个行政村。现有学生1 471名。其中,本地户籍的农村学生占43%,外来务工子女占29%。近年来,盛泽二中在上级领导下,以文化型管理为契机,把握文化建设的管理意蕴,对乡镇学校转型发展路径作了有益探索。
  一、聚力文化:为乡镇学校转型发展提供动力
  学校文化是师生员工在学校生活中积累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及其行动结果,其以具有特色的学校精神、学校制度和物质形态为表现形式,影响着学校师生的思想行为。[2] 要想实现学校发展“转型升级”,必须先改变传统观念,为学校转型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1.加强学习,促进文化自醒
  学习有利于转变观念,全面提高素质,是文化型管理的重要契机。学习要不拘形式,注重实效。既可以是自上而下行政安排的严肃场合,是专家主讲的学术殿堂,也可以是宽松的沙龙式交流,还可以是凝固的建筑物和校园布置上的标示标志、图片、文字等。但是,不管组织什么样的学习,学习必须有主题,不能海阔天空、漫无目的。打造学习型组织,是基于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吴江区教育局启动“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工程”,以系统构建学校文化带动办学理念转变,推动特色发展。在区一级层面,先后召开校长动员会、行动推进会等,组织学习,且确定了文化建设年。盛泽二中同时也召开专题会议、邀请专家来校举办讲座,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最初阶段的大多数学习是自上而下,由行政来推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唤醒教职工的精神追求,为观念转变指向。之后,进入自发学习阶段,有共同理想、爱好和追求的教师,自主开展活动,诸如沙龙、讨论、“饭团”(即轮流做东定时聚餐交流的团体),在激辩争论中相互碰撞,达到文化的自醒和价值的认同。
  2.集思广益,提炼核心理念
  传统的办学理念,往往局限于校风、教风、学风的“三风”,且内容几乎千篇一律,表现方式也是“口号”型,不能体现各校特色。现代学校的文化理念,注重彰显学校精神、核心价值观和学校特色。2011年秋季盛泽二中异地重建,搬迁到新校址后,学校设施全面改善。学校在秉承原有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厘清办学理念,整合办学特色,探索“智·美”教育的思想和实践。通过丰富的校园生活成长师生智慧,用智慧润泽师生诚真朴实的心灵,以美雅培育师生灵动秀逸的个性,努力构建“智育与美育并举,科学与艺术并重”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文化转型发展。
  3.营造舆论,形成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人文精神的实质就是强调自由、平等,以人的幸福为一切活动宗旨,开发人的潜能为主题。要将学校理念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必须做好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潜移默化的浸润式渗透,达到师生认同的目的。为此,要求学校管理者要有民主思想,在管理中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善于整合各种思想,建立起社会文化与学校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塑造学校价值观,形成共同的愿景,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指明精神追求的方向。[3] 通过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盛泽二中的办学目标更加清晰,即打造“快乐学校”:“让教师幸福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
  二、合力文化:为乡镇学校转型发展提供保障
  学校转型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既要有校长的引领,又要有广泛的民意基础,更要依靠全员的积极参与。校长是学校文化的掌舵者、营造者,教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者、主力军,学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体现者。三者要齐心协力,通过强化优良制度建设来保障学校文化发展。
  1.整建组织,打造骨干
  学校转型和文化建设不是自发的,需要有意识地引导,积极培育骨干力量。一般学校职能部门的架构,无非是教务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后勤部门(有的学校还设有教科研机构)。学校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有必要对学校各个职能部门进行整合,形成文化建设的合力。盛泽二中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具体落实工作小组(如课程文化建设小组、活动文化建设小组、特色转型建设小组等)。专门组织机构的建立和骨干力量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以文化建设为契机的学校转型发展。
  2.优化制度,提高觉悟
  学校文化转型要求对原有制度进行优化,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的制度文化。制度优化离不开师生的自觉参与。制度优化过程,既是一个组织成员共建制度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组织成员认同文化特征的过程,还是一个组织价值取向确立的过程,更是一个学校精神打造的过程。以绩效工资考核方案的制定过程为例,盛泽二中充分体现了民主参与精神,分别由一个行政团队和两个教师团队独立制定方案,历经三上三下,七易其稿,形成三个遴选文本,最后由全体教师投票选择,选出认同度最高的一个方案作为基础,再吸收其他两个方案中的积极因素,反复修改形成正式文件。教师在反复的“修改、确认、再修改、再确认”过程中,认识到这项分配制度实施的复杂性,同时也掌握了各级行政部门实施这项制度的意图,从而促进教师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绩效工资实施以来,这个学校制定的方案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引领着教师的价值观。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制定的过程,充分体现了盛泽二中“民主理校、依法治校”的文化特征。   3.精心设计,循序渐进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需要系统策划,合理分解,分步实施。健全责任制,明确各时期的重点任务和建设目标,是十分必要的。盛泽二中先后邀请文化建设方面的专家、教育科研单位的学者、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教师代表等研制了《 学校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制订了学校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中期目标。确立了建设周期内各年度的任务目标、阶段性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步骤,构建了一套统筹安排、任务导向、活动牵引、滚动发展的良性机制和建设蓝图。文化建设要走“以点带面”的路径——把文化建设的“点”做实、文化的“面”才会丰满。盛泽二中把社团活动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起始点,将学校特色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突破点,将课程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重点。“三点确定一个面”,将学校文化建设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引向深入。
  与此同时,近年来盛泽二中以教育科研为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培育现代理念为主旨提高教师整体素养、以课程文化构建为重点抓好新课改实施,在教师文化重构中建立起合作型文化。
  三、魅力文化:为乡镇学校转型发展定位出彩,展示领域
  学校文化只有进入实践层面,文化的全部要素才能直观而综合地外显。课程文化、教学文化等形态的学校亚文化,都是实践行为中不同侧面的文化写照。[4] 这些学校亚文化,不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型管理“以点带面”的突破口。
  1.课程文化,确立文化核心
  什么样的课程体现什么样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发展观。课程是学校最基本的价值观的体现,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学校要形成鲜明的课程特色,将课程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转型建设的基本阵地。盛泽二中在课程文化转型建设中突出“校本、整合、项目”,不断丰富各级各类课程内涵;建设“活力校园,灵美课程”,重点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方法。如项目学习在物理教学的行动研究、建设艺术特色教育和地方课程、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基于学生社团的活动课程等。
  2.活动文化,打造文化形态
  营造有益的学生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并乐在其中,而且还能对他们认识社会、探索自然、体验生活、展示才华、陶冶情操、形成品德等诸多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盛泽二中在活动文化的转型建设中,突出“愉悦、怡情、发展”三个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整合校内外资源,创新活动形式,以“听、说、读、写”构建“立体阅读”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以“跑、跳、掷、拍”组织“阳光一小时”活动,充实体育锻炼项目;以“梦想团队”(社团活动)践行七彩生活;以“影戏剧演”丰富视听享受;以“项目学习”渗透课堂,优化师生的教与学活动。
  3.特色转型,积淀文化性格
  文化特征是一所学校的性格,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个性特征,是构成学校特色的核心因素,是特色学校的基本价值取向。学校特色是指学校整体的风格和个性,而特色学校是指具有独特办学思想并被全体成员所内化的具有稳定个性和优秀风范的学校。[5] 学校在建设特色文化的过程中,应该与时俱进,既要保持现有优势,又要根据未来发展不断转型升级,努力建设文化特色学校。盛泽二中在原来的艺术教育特色上,提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概念:“智·美”教育,着力丰富各级各类课程内涵,打造灵动的课堂;不断丰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通过开展“梦想团队、七彩生活”的社团活动,来发现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培育学生的领袖精神,以此促进文化特色学校的转型建设。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在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的新一轮进程中,基于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内涵,成为学校自我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需要我们立意高远,要有多元整合的文化型管理理念,更要有深层次的文化学思考。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利用SWOT分析法促进初中学校内涵发展的研究”(重点自筹项目,项目编号:E-b/2011/05)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江苏 苏州,215228)
  参考文献:
  [1]葛金国.文化视野中的教育改革[J].教育学报,2011(5).
  [2]王定华.试论新形势下学校文化建设[J].教育研究,2012(1).
  [3]卞恩鸿.学校文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08(9).
  [4]徐继存.论教学文化(笔谈)[J].教育研究,2008(4).
  [5]马联芳,宋才华.特色学校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1997(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4282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