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语文备课中重视对课文理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师把这些有机结合起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上好课的关键是什么昵?教师只有自己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备好课,才是上好课的关键。理解作者这节的第一句讲天空,“还是”一片浅蓝色,用“还是”和一片淡蓝色来表明天还没有大亮。
  关键词: 课文;日出;备课;理解;作者
  要想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课备得如何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的内容很多,如教材的处理,教学步骤的安排,主导(教师)与主体(学生)的关系,双基的落实等。教师把这些有机结合起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上好课的关键是什么呢?教师只有自己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备好课,才是上好课的关键。
  我在备课中参考备课教案,对课文的理解又是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取其精华进行备课。
  高年级的大部分课文是有名作家写的,如老舍、巴金、安徒生等等,这些有名的国内外作者家都有自己的作品风格。我在备课中,通过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早期的优秀散文。课文叙述几次观看海上日出的景色,具体生动地写出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我在备课前先通读课文大概理解课文的内容,再细读几遍理清文章脉格,课文是按事物的几方面写的,我把它分为四段,第一段交代看日出的时间;第二段讲平常情况下看日出;第三段讲有云情况下的日出;第四段点题,总结全文。理清了脉络抓住重点,再细读品尝。在备课时我先读第一节了解作者看日出的时间、地点,还抓住作者为了“看日出常常早起”,我在备课时就注意“常常”一词来理解,从这句话中看出来作者看日出不是一次而是经常的事。我备课时,对课文深入理解抓住文章重点,“海上日出”是怎样的,它与“山区日出”、“平原日出”有什么区别?我就细读文章第二节,从第二节中我抓住“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这句话理解,通过“我”是怎么知道的?
  理解作者这节的第一句讲天空,“还是”一片浅蓝色,用“还是”和一片淡蓝色来表明天还没有大亮。第二句用“转眼间”来表明,一眨眼的工夫,天水相接的地方突然起了变化,出现“一道红霞”。第三句讲“红霞”在变化,范围是慢慢地扩大,亮光是越来越强。于是,“我”根据课文内容推想到,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所以眼珠子就一动不动地盯着天边看。我在备课时特别注意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如“伟大奇观”通过这词语我在备课中就提出伟大奇观,课文中从哪里体现出?我继续学习课文,课文第一步写日出前——红霞扩大,越来越亮;第二步,初升时——小半边脸,没有亮光;第三步,上升时——负着担上升。步子艰难,第四步、日出后——统出海面,光彩夺目。我在备课就抓住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色”和‘光”的变化特点来备,还抓住红日上升时形状,动态来联系课文句子进行读,这就是伟大的奇观。使我体会到这一步比一步奇、一景比一景美的伟大奇观,从而也使我进一步理解当时作者为何要赞美日出,目的是对革命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对光明的热烈追求。通过这样备课就能加深对课文理解,在教学中就能上好这堂课。
  如《林海》这篇选自老舍的游记《内蒙风光》,文章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由此展开联想来赞美它对祖国建设的巨大作用和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我备课时先通读课文,初步理解作者先讲山岭,讲树林,然后讲花。我就根据岭林花、给课文分层,再读课文,从中找出岭、林,花各有什么特点。说岭,作者采用了对比来突出了“岭”的特点——柔美。说林,描绘林海的美丽的景色,赞美它的确是“林海”,还采用了几个比喻和反问相交叉的句子,把大片的落叶松比作海洋。这样描写又突出了林的特点,爆而浩大。说花,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更能突出兴安岭的美丽的特点多姿绚丽。我在备课时就抓住岭、林、花各有什么特点,这样给我的印象就很深刻。我接着理解课文,把课文反复读几次,在朗读中体会到大兴发岭是个很美丽的地方。课文最后两段是由此产生联想的。第一层是与建设的关系,提供了林材。第二层进一步认识人们砍伐树林,而且保护树林和造林。不仅是单纯的利用,而且是综合利用。我在备课中抓住了“亲切、舒服”的语句进行理解,这样文章内容层层深入,文章中心更加明确突出。从备课中我理解了课文,也体会到作者这样写,更说明人们在辛勤的劳动,改造大自然,利用大自然。课文也进一步说明人和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了。
  因此,我觉得在备课中,教师先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的感情是不可分割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把住文章的主干。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好地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怎样理解把握作者的思路,只有这样,教与学才有一个新的飞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444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