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丽丽

  摘要:精密机械技术专业是我院国家骨干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同时也是国际化建设重点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优化了“工学交替、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实现课证融合及“工”与“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模式,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校企互动的教学团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207-02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意见》(津政发〔2010〕46号)精神,我院致力于将学院办成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为实现国家骨干性示范院校的建设目标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精密机械技术专业为国家骨干性示范校重点专业,同时也是国际化建设重点专业。钟表工业特有的精密制造技术是体现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现代工业文明的标志性产业技术,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高技术产业。因此,“大力开发与制造精密高端机械产品”,尤其是“打造高中档钟表”已成为天津经济战略发展中的重头戏。伴随着海鸥手表品牌迈向“世界知名品牌”的伟大征程,高端技能型人才必然成为天津钟表行业的关键所在。为满足精密制造业对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我院2007年开设精密机械技术专业,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精密机械技术专业教学大纲和教材,各学校只能在摸索中自行组织安排,这种状况不利于该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规范性。造成了在培养环节和组织教学以及质量控制上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给精密机械技术专业建设的长期资源积累和品牌打造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
  1.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
  2.优化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实现课证融合。
  3.实现“工”与“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模式。
  4.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过程
  (一)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实现校企共同育人
  专业依托“现代职教集团董事会”和“精密机械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以企业和行业专家与专业带头人组成的两位一体的“精密机械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其中天津海鸥手表厂总工担任会长,校方专业主任担任副会长,校企协商建立了“现代—海鸥”育人共同体。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下辖校企合作教学模块开发小组、教材开发小组、教学实施小组、考核评价小组等,在人才培养的入口、过程与出口均承担责任、落实培养工作。建立校企深度融合运行机制,拟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协议》、《双师教师培养协议》、《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方法》等相关文件,充分保障校企共同育人深度地、可持续性发展,形成“校企共管、责任共担、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管理机制。
  (二)优化了“工学交替、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
  1.“工学交替、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岗位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依此施教。专业课程每五年全部修改一次,平时还有常规、短期和临时的修改,以便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2.课程内容组织安排。精密机械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现核心能力的培养,均采用项目化教学,将教学和企业钟手表产品生产过程紧密结合,以手表产品为教学载体,采用企业管理模式,在校内一体化教室、专业实训室或企业生产车间进行,实现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学生在生产实际中不断学习知识、提高操作技能、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提高职业能力素养。项目化课程内容兼顾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同时兼顾核心能力的发展。
  3.课程考核与评价。突出职教特色,由重成绩评价转向重能力、现场、职业表现的评价,采用多方法、多途径的考核模式。技能领域课程主要采用校企交替的形式实施,即学生在学校通过项目教学认知与基本掌握企业相关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随后在企业通过完成真实的生产性、服务性工作任务,拓展与深化其职业能力。其中学校的考核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出勤率和教学项目完成质量;企业的考核评价成绩占50%,依据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形式。
  (三)实现“工”与“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模式
  精密机械技术专业采用“校企对接、工学交替”的教学安排形式,即每学年都安排了学生/学徒在两个地点——学校与企业的学习与工作。校内的学习通过聘请企业(天津海鸥手表厂、亨得利瑞士钟表(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恒普利精密模具制造厂等)工程师与高级技师,以手表、模具等真实产品为载体,在与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相似的手表装配车间等场所完成。学生在第二学期便成为“学徒”,与企业师傅签订学徒拜师协议,在此后的五个学期由师傅手把手传授手表零部件加工制造、手表装配检测、产品保养维修、产品分析设计岗位技能及企业文化,完成各个岗位技能的学习,直至毕业。学徒结束经企业考核合格颁发“企业员工合格证书”,成绩优秀者还颁发优秀员工奖状,并给予一定奖励。考核合格的学徒可被企业优先录用,取消试用期,成为企业正式员工。
  (四)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校企互动的专业教学团队
  精密机械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副教授7人、讲师4人、助教1人;硕士研究生5人、本科7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80%。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大师”8人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设立“手表装调与维修大师”工作室,校企师资互聘,形成了专兼结合、校企互动的专业教学团队。   四、“现代学徒制”改革的主要成果
  1.改善了一体化教学环境,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改革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均实现理实一体化。学院在校内建立了精密零件加工、数控加工、机械加工、手表装配、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教学实训室等,实训室和教学车间内设立学习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训练量与方法逐项进行训练;教师采用实物教学和现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机床、设备、仪器、手表零件等,采用“老师讲、学生听”、分组教学、分组讨论或随时上机操作等教学形式,很方便地实施各种教学形式之间的切换,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教中做”,使学生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通过动手实践形成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2.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师整体素质快速提升。通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深入钻研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到企业和教学车间挂职锻炼,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工学交替、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热情,打造了“机械手表装调技术”、“手表装配技术”、“精密机械制造技术”3门市级精品课程。在2012年校级“百门课程改革”中,本专业的3门课程评为改革优秀课程,公开出版“21世纪规划教材”5册,校本教材2册。建成天津市职业教育特色资源精密机械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为院校、教师、学生、企业等提供智能备课、网络课堂、技能测评、教学管理等驱动应用。
  3.以企业真实任务为载体实施课程教学,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大提升,绘图、设计及加工制作能力显著增强。四年来,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已体现出充分优势,此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院已与天津海鸥手表集团、中国核工业研究所、天津恒普利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深层校企合作关系,企业成为我院校外实训基地和人才培训基地。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我院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建设方案[EB/OL].http://www.tech.net.cn/.
  [2]孙丽丽.“工学交替、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5526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