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项目教学法的运用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立中

  摘要:培育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国内外人才培育的一项共同任务。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互动的方法,对培育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意义重大,能够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运用项目教学法应注意精心设计项目、提高教师素质、综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与手段。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
  作者简介:陈立中(1975-),女,湖南益阳人,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湖南 长沙 410076)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2011年教学改革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XJK012CGD063)、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项目(项目编号:12JDSZK03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031-0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项目教学法因在培育大学生实践能力上作用显著,而被一些发达国家教育部门运用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之中。培育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一直以来是国内外人才培育的一项共同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纲要》)强调指出:必须“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虽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实践能力却令人堪忧。对此,国务委员刘延东2012年3月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还强调指出,“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培养模式。”[1]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摆在教育行政部门、教学机构与广大教师面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为此,近几年来国内教育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开始探索项目教学法,但对此进行的理论研究总体上还不够深入。本文拟就此略陈管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项目教学法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解析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成多个“教学项目”,围绕这些项目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程参与、体验、感悟、探究、论证项目的全过程。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项目教学法强调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实现学生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培养。[2]其核心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其方法能力、独立自主能力以及协同合作能力等各种能力,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具有产品和行动的导向性、跨学科性、学生学习的需求指向性、学习过程的自我组织性、社会关联性。这些特征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即基于人格发展这一共同的教育目标诉求,实施一种基于完整人格发展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者获得职业工作所需职业行动能力,并使其在社会生活上成为成熟的社会成员。[3]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注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教与学互动的教学方法。
  同时,许多研究者对“实践能力”也进行了不同学科的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指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能力则指“个体完成特定实践活动的水平和可能性。它标示了人的价值和主体性的水平,也决定了个体在多大程度上完成自我实现。”[4]在心理学上,人们以“实践智力”的概念替代“实践能力”。台湾学者魏惠美将实践智力界定为“日常生活中所须的各种能力,包括工作上的表现,日常生活中决策、判断、解题及应变等种种能力”。[5]在教育学领域,有学者认为实践能力应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学生个体吸收、整合支持性教育资源和个体基础资源,适应社会生活,解决基本实际问题,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促进自我成长,提升自我的实践主体地位的能力。”[6]教育学理论揭示,实践能力与人的主体性紧密联系,培养模式的可操作与实效性也就相对较强。
  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对实践能力的界定为科学、准确理解大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参考。大学生实践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不仅包括单纯的动手操作能力或专业活动能力,还包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适应能力、分析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竞争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时效能力等个体综合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反映了个体的主体性水平。实践能力是个体综合应用已具备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简单来说即学以致用的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理论通过实践进一步发展,而实践能力则是理论知识的整体显现以及现实运用。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呈正相关的关系,理论水平越高,实践能力越强。
  二、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确定项目、组织实施项目、评价和总结项目,注重其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锻炼提高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教师在学生实施项目时充当观察员、协助员、学习顾问的角色,从总体上监督引导项目的进展。因此,相对于传统教学法,更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项目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关键是需要大学生从主观方面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外部影响的被动形成变为积极主动的自我培养。[7]项目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到引导作用。项目教学法实施中,项目的设计是围绕如何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促进其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来进行的,教师指导项目的实施,学生的主体地位替代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主体的逆转使得学生必须对项目进行整体把握,并对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实施过程中,学生先自由组合团队选择教学项目;然后,按项目实施目标和要求制订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计划确立后,团队成员在分工的基础上按照计划推进;项目结束后,团队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展示项目成果或作品,汇报项目完成中的主要任务分工、实施步骤、经验教训和存在的问题。自始至终,学生都是项目完成中的主要人物,不断思考完成项目的策略方针,预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隐患,并制订相应解决方案。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完成项目提供时空条件,这就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以真正发挥,学生成为主体和中心,事事必须依靠自己,在真实情境中获得工作的真实体验,积累经验,提高了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其开拓创新精神。   2.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能力直接指向具体问题的解决,是个体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项目教学法实质上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整个项目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是自己项目完成的负责人,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因此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探究模式,教师不直接向学生传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采取积极的学习行为、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进行自主探究,自行发现问题、寻找各种可能的对策,并试图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8]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个体必须通过不断解决疑难问题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加工、理解、消化课堂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构建一个方法来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以完成项目教学任务。有学者曾提出,“项目教学法注重这样几个关键要素:学生自主性、有计划的行动、解决问题的过程、相应的社会情境。”[9]显然,项目教学法注重以项目带出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认识、理解,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内化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外化为方法论,从而锻炼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能力,达到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
  3.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傅维利教授认为,依据各种能力因素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实践能力要素构成的结构模型包含‘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情境实践能力’等四个维度。”[10] 而项目教学法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这些实践能力。首先,项目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培养大学生的一般实践能力。项目教学实施的过程通常包括形成项目主题、制订项目计划、执行项目任务、项目评价反思和总结几个阶段。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项目小组成员间及小组间必须就项目执行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充分交流、讨论。项目结束后,小组成员还要展示、汇报项目成果或作品,对教师与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进行针对性的答辩。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承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知识理解能力、文字及口头表达能力等也就得以提高。其次,任何一个项目任务的完成都包含某些专项实践能力因素。有研究认为:“项目是连接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载体,是教师协助学生建构知识和意义、训练职业能力的媒介。”[11]因此,大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理论的认识、理解,学会理论在实际中该如何应用以及运用的主要方式、条件、效果及效果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再次,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情境实践能力。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具体项目进行分析,综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条件的匹配程度提出实施项目的策略,并采取具体行动完成项目。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要不断反思项目实施的过程,根据情况随时调整项目实施的计划、步骤和方法。可见,项目教学法会训练学生在具体实践情境中的执行力、应变力,提升其情境实践能力。
  三、运用项目教学法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在运用项目教学法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很多,至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要高度重视。
  1.精心设计教学项目
  设计教学项目是进行项目教学的第一步,决定着整个教学实施过程是否成功。为此,教师在设计项目时要突出几个特性:第一,要有明确的实践导向性。为保证项目具有可操作性,设计项目要充分调研、分析、讨论,让项目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的实际问题;同时,设计的项目要具有渐进性,便于学生逐步深入地实施项目。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使他们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个体的思维与实践能力。第二,要具有较强的启发性。项目的设计应蕴涵一些问题,问题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问题越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就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越能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教学效果就越好。第三,要有鲜明的目的性。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要构建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一个比较好的项目应该突破课程中的某些重点、难点,使学生通过项目的实施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并能利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解决项目中所涵盖的问题,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要有较强的典型性。所设计的项目应将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与普遍规律反映出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进而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在“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的学习顾问,从台前退到幕后,在学生实施项目时充当观察员、协助员的角色,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大胆探索,启发学生要多学、多思、多用。这种角色的转变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首先,教师在思想上要深入认识到项目教学的意义,深化对项目教学的基本特征、原则、目标、实施过程的认识,明白项目化教学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应充分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方向、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各自的特点与特长,发挥创造能力,组织既有意义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保证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再次,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使自己具备综合的理论知识、宽阔的视野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轻车熟路地驾驭课堂,在不知不觉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后,教师本身要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12]所以,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上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典范。
  3.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项目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它并不能替代其他一切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应该有选择地综合运用,使它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互补互助。因为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知识增长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如针对所学理论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学习效果,组织学生赴相关地方学习调研等都是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不能被项目教学法完全取代。同时,每一教学方法都有它自身的优点与不足。项目教学方法对师生要求高,且前期准备工作繁重,项目实施的每个阶段都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课堂耗时相对较多。但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照目标不断自我反思,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能力;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外部信息,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汲取知识、自我更新陈旧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促进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它以实践和问题为导向,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日后融入社会后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但是,任何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都建立在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离开足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任何有关提高学生能力或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都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可见,项目教学法还需结合其他教学方法,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得在课堂上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可能。项目教学法将大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与其日后的社会实践很好地沟通起来,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其创新能力,是广大教师可以创造性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延东.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2-03-24.
  [2]林芸,宋艳萍,曾郁林.项目教学法在商务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4):170-171.
  [2]徐朔.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6-7.
  [4][7]王东.构建我国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模式[J].教育科学,2005,(1):9,10.
  [5]魏惠美.智力新探[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6:41.
  [6]周爱国.国外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经验及启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1,(1):131.
  [7]傅四保.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项目教学法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1,(2):56.
  [8]徐朔.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6.
  [9]傅维利,刘磊.个体实践能力要素构成的质性研究及其教育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7-10.
  [10]李冬华.项目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运用和探索[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1,(1):61.
  [11]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2-09-09.
  (责任编辑:王祝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5593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