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开放式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鹏举

  〔关键词〕 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开放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1—0033—01
  一、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
  1. 开放的教学环境。语文是学生学习时间最早、学习过程最长的一门学科。但学生对这门学科最易满足也最易厌倦。作为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学生即使上课不认真听讲,也可让试卷上的分数不下于六十分。如果不更新教学方法,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会日渐淡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种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环境包含课堂环境和课外环境。课堂环境是教与学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本环境。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生动活泼。既有思维的训练又有感情的熏陶,就要精心设计课堂结构,探索课堂教学规律。教师应该加大教学的密度,拓展学习的空间,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其原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思维,积极发言,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建立平等、自由的学习境地。也要重视由课堂向课外的开放,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从课外书籍、社会生活中汲取知识,培养能力。
  2. 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更是为了发展智力、健全人格,取得继续学习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从教学理念上转变,即教学手段、教学技巧的转变。了解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和创新意识。“学习语文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技能”(吕叔湘),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还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特色的课文去安排课堂环节,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去阅读、思考、筛选、评述,在开放的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和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譬如让学生阅读课内外读物时,同时摘抄经典名句,写心得体会,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讨论、朗诵等,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达到全面、深入发展的效果。
  二、实践生动性教学方法
  1. 以生动促进学生自主能动学习。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改革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这样,无论哪种教学法都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激发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包揽一切,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生动的语文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悟来获得语文知识的内化过程。一般认为教师是课堂的导演者,上课只不过是教师把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走下来便万事大吉了。事实上,课堂应该主要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血有肉、有思想,所以课堂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上发生的一切也不会像我们预先设计的那样,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可预测的。我在上作文课时,把一张点了一个黑点的白纸挂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就这张带有污点的白纸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有的说看到了白纸,有的说看到了错误。据此,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让他们各抒己见:人生中如果留下污点,就会被放大,应谨小慎微;有一个污点也不会影响人生的洁白,浪子回头金不换……这比起单纯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来说,课堂氛围更为宽松和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2.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建立课堂生动性。语文这门学科本身生动有趣,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是教育形势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已逐步走进中学语文课堂。电教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进入了课堂,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中能够轻轻松松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在教《岳阳楼记》一文中通过制作课件和图片、配乐朗诵,使其内容与形式做到完美的统一。“以景显情,以声传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古代散文的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辑:刘於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709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