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情义兼具的词语学习方法探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贾卉

  字、词、句、段篇一直是阅读教学内容的几个主要板块,各年段对每一板块的教学侧重点都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其中的词语教学在进入中高年段学习后,较低年段而言,除了识记的任务外,应该在低年段注重直观形象理解的基础上,渗透进各种方法的传授。不过,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方法学习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情义兼备。力求在情趣之中进行方法的积累,以及迁移运用。
  一、 形意结合,在文化传承中理解词语
  汉字是极少数现存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象形”,是诉诸视觉的传达。最初的汉字是字也是画,书画同源,是中国汉字的特色之一。因此,在汉字的学习过程中,若能追溯汉字最初的形态,将书画结合,形意结合,并通过教师启发,学生对于词意的把握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奴仆”:苏教版第五册《卧薪尝胆》。执教:薛法根老师。
  师:“奴仆”见过吗?
  生:见过。电视里那些服侍当官的下人就是奴仆。
  师:在古代,“奴仆”就是下等人。
  生:我家隔壁的人家就有奴仆,那个女的天天给那家人家做事。(众笑)
  师:那个女的到底是不是奴仆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样的人才是奴仆,老师把他们画出来。你可要仔细看哟!
  师:(在黑板上画 。教师侧身站着,低头,俯身,双手前伸交叉在胸前。)这是什么人哪?(生笑)这是女人!古代的女人见了男人就要这样,一副温顺的样子。尽管女人已经很听话,很温顺了,男人们还是用一只大手一把抓住女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就是“奴”!这个字就是“奴仆”的“奴”。
  师:(问刚才的学生)你看到过隔壁家的男人打骂过那个女人吗?(众笑)
  生:没有。他们对那个女人挺好的。(众大笑)
  师:在我们新中国,人与人是平等的,所以没有“奴”。
  生:还有“仆”吗?(众大笑)
  师:(在黑板上画 ,边画边解说。)这是一个侧身站立的人,有人在他头上戴了一个“羊”的标志,表示这是一个战俘或罪犯。在他的屁股后边还要插上几根尾毛,让他走在大街上。(边说边画,众大笑。)如果是你,会觉得怎么样?
  生:只有动物才有尾巴,很难为情。
  师:不把人当人!
  生:我会觉得耻辱!
  生:我感到是一种屈辱。
  生:这是对人的侮辱!
  师:(板书:耻辱、屈辱、侮辱、羞辱、欺辱。归类,并引导学生齐读。)
  师:不仅这样羞辱他,而且还要他整天干重活!(师画图形)这样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生:过着悲惨的生活!
  生: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生: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很痛苦! 生:他的命不值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杀死了。
  薛老师的这一设计将汉字象形之美与《卧薪尝胆》的文本内容巧妙结合,可谓一石二鸟。由象形字切入理解词语,进而引领理解文本,体会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精神,水到渠成。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汉字文化的熏陶、感染。二者的融合,让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文化的张力,让词语学习有了一个阔大的文化视野。依托汉字之美,根据文本采用恰当的方式让形意结合,不失为词语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二、 取关键字,在能力迁移中理解词语
  “抓住关键字理解词语”这一方法要求我们必须在学生学习词语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旧知识,点拨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字来猜想整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结合具体事例帮助学生总结出词语学习的规律,以便于学生迁移运用,并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能力。
  “和煦”:苏教版第五册《东方之珠》。
  师:(指读“和煦”)你根据哪个字能猜想出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我觉得“和”的意思在这儿可能是暖和、温暖。“和煦”应该就是温暖的意思吧。
  师:嗯,抓住其中一个“和”字来猜想,很有道理。事实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字典上是怎么解释这个词语的?
  生:(学生查字典,很多孩子惊喜地喊起来。)真的就是“温暖”的意思。
  师:嗯,这样来猜词语的意思是不是很好玩,很方便?
  生(兴奋齐答):是!
  师:那么“观赏”呢?猜猜看!
  生:抓住“观”就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看”。
  师:非常好!想一想,理解刚才这些词语时,我们先干什么,又干什么呢?
  生:我们先抓住了其中一个字,知道了它的意思,就知道了词语的意思。
  师:嗯,抓住关键字对理解词语很重要。
  生:我们接着还可以通过查字典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利用抓关键字的方法了解词语的大概意思,以此激发学生调动旧知,利用“和”来揣摩“和煦”的大概意思,温故知新,既是对已有方法的温习,也是对已有知识的温习。然后再借助字典动手动脑,让学生来验证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成就感的获得中不知不觉强化了方法。掌握了这一规律后,教师又利用熟词及时进行了巩固练习,及时消化吸收,较好地实现了能力的迁移。反思这一词语的学习过程,学生对规律性知识的获得是在不断的激发、思考、碰撞中习得的。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有知性的思考之乐、动手之乐,以及成就感带来的愉悦,于是学习便因情义兼具而显得灵动活泼。
  三、 巧妙编排,在语境熏陶中理解词语
  生字词在课后的呈现状态是零散的,各自为阵的,若机械按照书后呈现的顺序逐个孤立地教学,课堂很容易枯燥乏味。因此,我们在备课中应认真研究生字,寻找出它们内在的联系,或联系课文内容,用文中各种事物间的关系来巧妙编排生字词,并利用这一编排让学生对相关词语进行语言的实践,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去意会词语的意思,感受词语微妙的感情色彩。   “洁白晶莹”、“缀满”、“琼枝玉树”:苏教版第七册《雾凇》。
  在学习生字时,教师特意将“洁白晶莹”、“缀满”、“琼枝玉树”编排在一组。
  师:刚才读完课文,你能想想课文内容,在一句话中用上这三个词语吗?
  生1:每年冬天洁白晶莹的雾凇缀满枝头,宛如琼枝玉树。
  生2:雾凇洁白晶莹,当它缀满枝头时,就像一树树的琼枝玉树。
  生3:松花江畔无数的琼枝玉树,其实是缀满枝头的洁白晶莹的雾凇。
  按照文本内容,这三个词语并不在一起,但是在细读文本,弄懂文章内容,真正理清文章中各事物之间的关系后,再来反观生字新词,我们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雾凇的颜色,雾凇的姿态,雾凇在树上的状态。利用这一关系巧妙地编排,不仅利于学生在语境中识字,更能通过追问它们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主动迎接挑战的热情,促使学生思维的发生发展。
  四、 拆字添字,在智慧点拨中理解词语
  词语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一些词语乍看起来似乎难以用合适的方法让学生来理解,但是仔细研究这些词语,你会发现方法其实就蕴含在词语之中。不需要太复杂,有时智慧的加加减减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静影沉璧:苏教版第九册《二泉映月》。执教:薛法根老师。
  师:谁来读这个词?
  生:静影沉璧。
  师:谁的影?
  生:月亮的影子。
  师:这个璧什么意思?(生摇头)璧字下面是个玉字,猜猜看什么意思?
  生:璧玉。
  师:璧是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这个词理解很简单,中间加个如字或者一个似字就可以。
  生:静影如沉璧;静影似沉璧。
  师:知道静影如沉璧什么意思吗?
  生:月影倒映在水里就像一块璧玉。
  师:静影沉璧,月光美在它的什么?
  生:影子。
  薛老师的这一词语教学过程,简洁明了,朴素无华,却颇耐人寻味。他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可用四个字概括:一拆一添。拆:直取关键性字“璧”,由“璧”拆取“玉”,直截了当,迎刃而解,学生有豁然开朗之感。添:添加一熟悉的比喻词,“如”或者“似”,让词语结构一目了然。这样一来,词语的意思便不讲自明。就此深入,静影沉璧,美的正是这如璧玉般的月亮的影子。
  情义兼具的词语学习方法,让词语学习有情有趣,有章有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766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