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利平

  摘要:我国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主要有3个方面:1)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研究;2)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原因研究;3)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对策研究。通过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相关文献的综述,指出当前研究成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正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209-03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愈演愈烈,其存在与泛滥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因此,这一现象已引起研究生教育参与各方和学界的高度关注,成为了亟待改善的问题。我国众多学者对这一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现状、产生原因和对策。
  一、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研究
  国内学者们对于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的总结各有不同:王翠玲认为在高校研究生群体中,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在抄袭、剽窃、篡改和不当署名四个方面。[1]林美指出当前研究生学术不端包括三个:抄袭剽窃,假冒伪劣;即伪造论文、数据,引用别人文章不注明出处。低水平重复,花钱买文章、买版权。研究生为了使自己的文章更容易发表,往往在第二作者上挂上导师的名字或者把导师的名字放在第一的位置。[2]李建伟将研究生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不端行为和论文发表过程中的不端行为归纳为:抄袭剽窃;伪造、篡改实验数据和引文不实;一稿多投和署名不端。[3]
  对以上学者提出的多种表现形式,可以看出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存在于日常的学术研究活动中以及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中,主要有:(1)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2)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3)一稿多投;(4)请人代写论文或为别人代写论文;(5)虚拟参考文献;(6)署名不当。
  二、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原因研究
  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关系着我国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和学术研究的传承与发展,然而近几年来,在研究生当中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屡见不鲜。研究生学术不端事件被推至风口浪尖,引来一片口诛笔伐。有学者专门探讨过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治理对策,以期改善和提高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我国学术的健康发展。综观已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且主要集中在导师、研究生、培养制度以及社会环境几个方面。
  1.导师原因。根据教育部1997—2008年我国博、硕士生及导师人数统计数据,不难发现平均每位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逐年递增,到2008年平均每位导师要指导8名研究生,实际上有的导师指导的人数远远不止8名。导师的精力有限,面对众多的研究生以及繁重的科研、教学压力难免顾此失彼。[4]另外,由于导师遴选、聘任制度等仍不完善,缺乏对导师思想品德方面的考察,且监督不严,个别导师的学术道德素养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对科研的不严谨态度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学术道德素养的培养,导致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5]
  2.研究生自身原因。学术道德是研究者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应遵循的原则和底线。在学术研究中,文科研究生日益普遍的学术不端行为归根结底是学术道德意识淡漠。此外,研究生自身研究能力不足导致了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6]当前,部分研究生求学的功利趋向增强,为了获得文凭增加就业机遇,或以学历谋求升迁、追名逐利,缺少严谨治学的态度,这一类学生自然耐不住“板凳须坐十年冷”的寂寞,急功近利,对学术道德不屑一顾。[7]
  3.培养制度原因。我国高校历来偏重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研究生教育重“能力”轻“素质”,对“德育”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此外,研究生监督、惩戒机制不健全。大部分高校和研究生培养单位没有制定专门的学术诚信道德规范。即使教育部于2009年4月发布了《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也只是着眼于“事后惩戒”,不能真正起到教育和预防的作用。[8]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还与研究生课程质量低下、没有统一的学术规范体例有关。[9]
  4.社会环境原因。李志巧认为互联网、资源共享为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任何人在互联网上都可以搜索到大量与所研究的内容相关的参考文献和素材,这些都为学术不端的产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10]王璐认为就业单位招考政策也是导致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之一。就业单位往往将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数量及等级作为其科研能力的表征,动辄要求在研究生期间必须发表几篇以上的论文,否则不予录用。[11]
  三、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对策方面的探讨
  关于如何解决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所提出的对策和建议方面,根据个人研究的侧重点不一样,所提出的对策和建议也不尽相同,各有侧重。
  1.加大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教育、监督和处罚力度。一是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健全研究生自我教育系统,使高校、家庭与社会教育有效契合,注重研究生导师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二是强化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加强研究生培养阶段的检查、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12]
  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本身的学术道德素质,注重言传身教,培养研究生优良的学术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注重导师教学理念的转换和提升,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同时应改革评聘制度,发挥导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导师能够尽心尽责,全心全意地投人研究生教育,并指导研究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科研能力。[13]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对已聘任的导师应定期进行学术诚信考核,不断提高导师队伍素质。[14]通过建立导师责任追究体制,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必须经过导师审核同意,使导师真正对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负起责任,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遏制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15]   3.加强研究生培养制度建设。明确培养目标,多层次培养。为适应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可适当扩大职业类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例如工程硕士、研究生班、MBA等,这类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倾向于实际应用,对于课程和学位论文的学术性要求就弱一些。[16]深化学术评价制度改革,改进学术评价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减少单纯的“量化”政策导向等学术管理体制的负面效应。要根据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应用型研究生不同培养目标,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质量而不是数量为主要评价标准,引导研究生完成高质量、创新性的学位论文。[17]
  4.提高研究生个人修养。研究生应自我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和研究目的。研究生的学术成果是伴随终生的,只有具备学术道德意识,才不会在学术海洋中翻船。研究生应对自身的研究能力有清醒的认识,结合自身优势加强研究性学习、关注有意义的实际问题,多练笔从而逐渐提高研究能力。[18]
  四、已有研究简评
  毋庸置疑,现有文献不乏具有理论和实践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为解决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和建议。经过梳理发现已有文献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来看,已有研究的主观性和经验性较强,内容较零散,多为经验性的描述和总结。
  2.从研究方法来看,已有研究方法上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思辨上的探讨多,缺乏相应的数据分析。尤其是目前的相关研究多从个案出发进行思考,理论推理得出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较少。今后可从多个角度对研究生科研活动中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验证,以及对不同影响因素与研究生的性别、专业、年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进而为治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依据。
  3.从研究内容来看,首先,没有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与高校教师、学者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区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有其特殊性,应对此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其次,在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方面,涉及到各个方面,并主要集中在学术道德和现行体制上,关于研究生个人因素方面的学术兴趣、态度、主动性等方面的研究分析较少。最后,在治理的对策上,我国学者从学风建设、研究生自律、导师综合素质、完善奖励惩戒机制、学术筛选和淘汰机制等方面提出遏制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但所提对策都只停留在较低的层面,缺乏普遍性、规范性、专业性、可操作性、适应性和严厉性等特点。
  参考文献:
  [1]王翠玲.“谁动了传统优良学术风气”——以研究生学术不端为视角[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2,(03).
  [2]林美.端正学风?摇净化象牙塔——透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
  [3]李建伟,冯伟光,刘昌磊.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透视[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08).
  [4]李华.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浅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5).
  [5]赵琴琴.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原因及其对策[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6]高杰.浅析文科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J].科教导刊,2011,(03).
  [7]郑龙章.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1,(06).
  [8]毕晓燕.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及其诚信教育[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10).
  [9]李建伟,冯伟光,刘昌磊.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透视[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08).
  [10]李志巧.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规避[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02).
  [11]王璐.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中“学术不端”问题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12]康建山,刘燕.构建有效预防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机制[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2,(06).
  [13]许伟.于立君.兰海.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规避[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02).
  [14]毕晓燕.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及其诚信教育[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10).
  [15]李建伟,冯伟光,刘昌磊.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透视[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08).
  [16]李华.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浅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5).
  [17]郑龙章.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1,(06).
  [18]高杰,熊思思.浅析文科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8796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