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理测量在孤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心理测量学目前已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它在孤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广泛应用于招生入学、职业指导、教育评价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对孤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具有方法论的意义[1]。本文拟就心理测量在孤儿学校理健康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孤儿学校学生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测量孤儿教育教学
  一、前言
  孤儿学校是一种规模较大的集养育与教育功能为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吉林省孤儿学校是我国两所规模较大的孤儿学校之一。2010年吉林省孤儿学校在校生已达千人,新生人数约占到了总人数的30%,而这些新生来源复杂(福利院弃婴、父母因病或意外双亡、服刑人员子女等)。入学新生差异较大,从新生报名入学开始如何在短时间之内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离不开科学心理测量数据的有力支持。
  二、心理测量在孤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1.心理测量在孤儿招生工作中的作用
  在吉林省孤儿学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中职生,心理测量在针对这两类学生所展开的招生工作都有重要的筛选和鉴别作用。
  对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的生源,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学龄儿童,可以从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与协调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情绪与社会性、学习品质、言语与语言等8个维度来制定《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以此考察儿童的入学成熟水平。利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若所编制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处于心理测量标准的可接受范围内,可以作为评定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测量工具。通过心理测量可以大幅度提高招生工作的质量,避免了招生工作传统地面试谈话主观性较强,缺乏客观依据的弊端[2]。义务教育阶段其他年级生源,也可以通过相应的量表对他们进行学习能力、气质类型等方面的心理素质进行了解。
  对于报考中职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相应的职业倾向性量表,来判断最适合其的专业。
  2.心理测量在新生入学后的作用
  孤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幸的过往经历,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孤儿教育之所以属于“特殊教育”,就是因为学生“心灵残疾”的特点。了解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筛查出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避免很多恶性事件的发生,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并且也为孤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以培养孤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新思路。
  3.心理测量在孤儿职业指导中的作用
  初高中学生都面临着升学或就业的压力,本着教育孤儿“成人、成才、成事”的理念,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自我,做好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心理测量充分发挥了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社会中职业的变化、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反观自身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了解适宜自己发展的职业群。以便在中学阶段有意识地发展自己,提高竞争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做好业务能力和思想精神上的准备。实践证明心理测量不仅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而且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及学生的身心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2008届初三毕业生甲、乙两人,他们的理想都是医务工作者,与职业个性都相适应,学习成绩差别也不大。但甲对难度大的数学题感觉很吃力,而乙则比较顺利,虽然智商均属中等,但是也有一定差异。甲经过该生班主任、生活辅导教师和孤儿亲属反复思考,升人高中再上大学潜力不足,结合实际情况,报考了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乙选择升入高中,将来继续上大学学医。事实证明,这两位学生的选择是明智的。在毕业生填报志愿之际,心理测量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心身特点,扬长避短合理填报志愿、确定人生目标,增加自觉性、避免盲目性,提高竞争力。
  在职业指导中,我们普遍采用了心理侧量技术,这对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加快其社会化进程,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心理测量有其局限性,它还不能完满地反映人的心理各方面,对其使用不当还会带来消极影响。但实践证明,它在职业指导中仍然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它将职业指导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德育教育融为一体,使职业指导进入一个更深的层次,为学生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三、心理测量在应用中的问题与建议
  1.问题
  ⑴心理测量结果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心理测量进行过之后都未能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及相关教师,常常被束之高阁,未能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⑵对某些筛查出来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关注不够
  通过心理测量能够得知哪些群体处于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仅仅停留在了掌握此种情况的程度。由于心理教师往往都是身兼两职,精力有限,没有更深层次地挖掘这些群体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也未能及时提出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2.建议
  ⑴开展新生入学后的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心理健康团训活动、宣传展板等方式,帮助新生了解孤儿学校生活,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正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积极应对,尽快适应孤儿学校生活。
  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团体辅导
  根据孤儿学生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如情绪人格问题、人际关系障碍等,组织具有相同心理困扰的孤儿开展团体辅导,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和支持,提高自信心,缓解负性情绪,改善人格,学习与他人沟通的技巧。
  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使孤儿亲属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改善亲属与孤儿孩子的教养模式,增进情感交流,对于培养孤儿积极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还应鼓励孤儿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磨砺意志,不断增强自身的耐挫能力。
  ⑷加强对重点孤儿的跟踪服务及对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将确实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孤儿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跟踪服务,帮助其进行心理调适,顺利完成学业。对于一些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学生如父母突然过世后来校的新生、低年级小学生等,可以根据他们心理问题产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程家福,王仁富,武 恒.简论我国心理测量的历史、现状与趋势[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10(15):102.
  [2] 钱志亮,丁攀攀.《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的研制[J].学前教育研究.2010(2):41.
  [3] 张培源.心理测量在职业指导中的应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J].1999;12(4):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887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