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例谈高中历史实效课堂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听课中的所见所闻所思,谈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实效;有效提问;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B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我们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简单地来讲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认知上,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有限的40分钟里通过各种手段来尽可能地实现。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二认识。
  一、趣味性、艺术性与实效性有机统一
  案例:笔者在上《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课时,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分为了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和高度发展时期,每一个阶段的讲解都是采用毛泽东诗词来导入,分别是《沁园春长沙》、《西江月井冈山》、《沁园春雪》和《水调歌头游泳》。这使原本枯燥的内容立刻增添了文学气息,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了起来,教学效果自然也变的好了。
  反思: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走红和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的出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生动平实、幽默风趣的语言。他们讲历史能够如此的引人入胜,为什么我们的历史课就不能让我们的学生爱上它呢?这里面固然有升学压力的因素,但是我们的历史课过于枯燥单调缺乏趣味性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上述案例笔者认为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它将文学和历史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要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和艺术性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优美的语言和文字来渲染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听觉和视觉上一种美的感官享受,如曾听过《“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课,老师在上课之前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脍炙人口的诗作《乡愁》,优美的诗朗诵烘托出了两岸人民盼统一的氛围。还可以在问题和情境设置上增添故事性趣味性,曾听过一位老师在上《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时候,设置了一个以从唐朝至明清为背景,苏老板一家几代人的发展历程为线索的图片情景问答,通过阅读图片“思考一:找出这幅画中不符合唐朝经济发展史实的地方,并说明理由。”、“思考二:苏老板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扬州?”、“思考三:苏老板晚上能看到夜市看吗?苏老板钱袋被偷,还有可能做生意吗?衙门会管这事吗?”“思考四:宋元时期,苏老板的后代凭着殷实家境,仍在做着买卖,在商业方面他能看到哪些他的祖辈无法看到的东西?”“思考五:明清时期,苏家后代已发展成为当地的巨商富贾,各地分号生意日渐红火,商品需求量日益扩大,为此他找了很多帮工,他出钱,人出力,产品生产量得到提高。你认为这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吗?为什么?”这种故事情节性的设置让学生积极回答的同时也牢牢掌握了中国古代商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知识点。
  二、精心设计,有效提问
  案例:某位老师在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时,讲到美国的经济发展,他提出了一组问题“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50年代初到六十年代末,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你能分析其中的主要原因么?这时美国经济有什么特点?”、“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的主要是什么政策?这阶段美国经济的特点是什么?”、“你认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新变化?对此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学生面对老师一连串的问题变得无所适从,不知该从哪里下手,结果除了个别能明显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的,其他的问题成为老师自问自答。
  反思:课堂提问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和主要手段,它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从上述的案例我们看到课堂的提问必须要事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设计,进行分层次、有深度的设问,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深化。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提问过于随意,一堂课有十几甚至几十个问题,问题并不是越多越好,你提的越多可能学生主动生成的就越少。后一案例中,教师不仅问题数量多,而且有些问题的难度超越了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在第一时间解答的能力,学生的无解自然就成为了情理之中。
  三、合理的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共鸣
  案例:必修一专题四《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课,曾经有位老师在简单介绍了开国大典情况后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当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举国欢腾,工人、农民、市民、学生、前线的战士、甚至是监狱里的政治犯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庆祝,请你模拟其中的某一身份,用语言来表达当时激动万分的心情。”问题抛出后,学生们迟迟没有反应,教师不得不点名,站起来回答的学生也是随便应付了事。
  反思:我们先暂且不评价在这里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是否有必要。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创设一种形象直观的情境,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与他们认知结构上的某一点产生共振。在这个案例中,出生在90后的学生们在没有一定的情境渲染和铺垫的情况下,他们是无法体会新中国建立的不易和当时那种激动的心情的。所以他们的回答无非就是“我们终于当家做主了”或“推翻了三座大山”等干巴巴的套话,并没有发自内心真情实意的语言。类似失败的情境设置在课堂教学中其实并不少见,这些失败的例子提醒我们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设置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情境,以情感人,激发学生身心,这样才能达到预设的效果,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实现了认知和情感的统一。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各个环节的共同配合,上面只是笔者对于其中某些环节的一些想法。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将在这条道路上继续探索下去,共同打造有效教学的历史课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0445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