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会倾听 共同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屏莉

  摘 要: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当学生回答偏离教师的预期教学目标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参与者、合作者、实施者,要真正从心理上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大胆设想,放飞思想,敢于说出自己真实的思维过程。
  关键词:倾听; 理念;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073-001
  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书中,李政涛先生这样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倾听学生的想法,观察学生的表现,适时地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帮助其解决问题,指明继续前进的探究方向是教师的道德责任。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过这样一个教学事例。杭州市某重点高中的语文特级教师光荣退休了,但学校还是决定返聘他,这个教师非常高兴。回到家接到一个女学生的电话,这个女学生请他去喝茶,他就去了。到茶馆一看,这个女的三四十岁左右,看起来很面熟,那个女的就自我介绍,她说她曾经是特级教师的学生,特级教师教过她三年语文,于是两人边喝茶边回忆过去的往事。
  女学生说到在高一开学初的时候,老师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作文的题目是《校园秋桐》。当老师收到学生的作文在批改时,发现一个叫苏秀的学生的作文从语言文字、布局结构、情感表达等方面均属优秀,第二天老师将她的作文作为范文讲评。上课时请她朗读,当时她很激动,全班同学都觉得她写得很好,在学生的一片惊讶声中语文老师宣布这篇作文“0”分。因为她跑题了,作文没有写成《校园秋桐》,而是写成了《校园秋色》,特级教师以这一极端的方式告诫所有的学生时说:“高考的时候,文章可以写得差点,但绝不能出现审题偏差导致写作跑题。”苏秀告诉特级教师说:“她是一个来自山区的孩子,没有见过梧桐,对梧桐完全没有感受,虽然在老师布置作文后,她也去看了校园里的梧桐,但没发现什么好写的,最后决定把《校园秋桐》写成了《校园秋色》,没想到得了零分。”从此酷爱语文的她再也不喜欢这个语文老师上的语文课,宁愿去学枯燥无味的数学,高中毕业她考上一所大学数学系,最后当了一名数学老师。当上数学教师的苏秀常常告诉她的学生,“如果你为了高考而学数学,你永远也学不好数学”。这时老师才记起这个叫苏秀的学生,因为他的一句话,改变了这个学生的对语文的态度,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苏秀还告诉这个特级教师她现在已经是某个中学的副校长了。
  从这个事例中不难发现学生喜欢哪一门学科源于他的兴趣和天性,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这种兴趣和天性,需要教师的小心呵护和保护。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决定,有时在无意之中就伤害了学生那颗自尊心、上进心及学习的兴趣。当初语文教师在做出0分的评价前,如果先听听苏秀为何把校园的秋桐写成校园秋色的缘由后,我想这位特级教师也许不会把学习的内在价值与学习的功利目的分裂开来并对立起来,也不会放弃对教学和学习内在价值和意义的追求,更不会把外在的功利目标强调到至高无上。
  当学生的思维与老师预设的教学目标相偏离时,教师不必忙着为自己的下一个环节奔忙,而应先来听听学生的分析、听听学生的想法,因为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比目标和答案本身更重要,这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想法,也是教师的责任。
  何为倾听教学?倾听教学的基本条件是教师要具备一种无知的知识。什么叫无知的知识呢?教师一定要有一种真诚的、谦卑的态度去承认自己,对自己所面对的一切都有不知道的方面。孔子在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他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扣其两端而竭焉。”意思是说,我是无所不知吗?我实在无知啊!如果有一个粗人来问我,虽然他一无所有,却很诚恳地求救,我也只是就他所提的问题,从正反两方面来问他,一步一步地诱导到源头之处就是了。所以孔子是中国最好的教师,孔子是个善于教学的人,他善于教学,是因为他承认自己无知,“善教者无知也”。
  教学即倾听,学习即谈论,教的过程就是听的过程,而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讲述的过程。我们过去强调让学生去倾听老师这本身没有错,但我们错的在于忽视了老师去倾听学生,所以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相倾听的关系。
  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倾听是在接纳基础上,积极地听,认真地听,关注地听,并在倾听时适度参与。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掌握三种倾听技巧:
  一般倾听:使用简单的语言,表示接纳、鼓励说话者继续说下去。
  积极倾听:从谈话内容、情感、假设和需求上给说话者恰当、及时的回馈以表达理解。
  参与倾听:只是让说话者知道你在认真聆听,一般不使用语言,维持沉默,即只用眼神、表情、姿态等肢体语言。
  “见而知之,智也;闻而知之,圣也。”在课堂我们要倡导倾听、发扬倾听,合理运用倾听的三个技巧,师生在平等、民主、真诚对话的基础上,大胆表露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张华.呼唤倾听教育,《儿童与教师》,2010第47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1461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