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课堂回归生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晓燕

  摘 要 作为中职教师,如何去把握信息技术课程方向,结合现实生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备受关注。文章就目前中职信息技术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让课堂回归生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的举措。
  关键词 生活化;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践,信息技术课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深入人心,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然而,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站在足够高的位置,把握信息技术课程,还存在远离现实生活,忽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的问题。
  一、我们的教学有何缺失
  1.对教学目标的认识还停留在技能培养上,忽视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
  受早期的计算机教材和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的人都把信息技术教学和计算机技能培训等同起来,把计算机作为纯粹的学习内容或学习目标,结果忽视了计算机作为一门工具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课堂成了学习的“电脑技术培训班”。教师讲解操作过程一二三,学生照着操作一二三,照本宣科。“为知识而知识”的学习,使课程培养的本位价值逐渐消失,学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让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停留在了工具上,却不知如何去使用这个工具。
  2.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
  在我们的课堂中,很多教师都详细的强调着“菜单”的功用,如何去操作,在教学上绝大多数也都使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但讲解“菜单”时的那种忽视学习对象、忽视教材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并没有随之消失。许多教师为了让学生按步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除了教才中的因特网部分内容,允许学生上网,平时不让学生上网、利用QQ等聊天工具交流等等,把信息技术课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完全割裂开来。
  二、回归现实生活,如何还原信息技术本色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学科,其教学也需要生活化,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1.专研教材,寻找生活中的教材影子,将教材生活化
  《大纲》强调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灵活使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课堂中畅所欲言,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彼此智慧结晶、激发灵感、团结合作、增进友谊,促进交流,共建信息化的课堂。在保证学科性的前提下,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合理组织教材,设计生活化的课堂。例如《Internet的接入》一课中,抛出“如何让我们的电脑畅游网络”这一主题,要求学生观察“家中电脑上网方式”或上网查阅相关接入Internet资料,了解上网常用方式,在这过程中自主学习相关硬件知识,再通过教师提供的实物的实战演练和常见的一些日常生活中多台电脑的网络连接和网络常见问题的共同探讨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这种教材生活化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学习,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学问无处不在。
  2.进行内容整合,感受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要回归生活,首先要从回归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始。在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主要包括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因此,内容整合主要有:其一与学生的学科内容整合。就“数据处理”一课,我们可以结合数学学科中讲到的数据的求和,求平均值,最大、最小值;排序、筛选的定义进行教学;“图形处理与图文混排”、“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应用”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知识中对作者、诗人或文章内容的图文混排或演示文稿的制作,落实知识点,让学生自主创作。其二,可以针对中职学生的专业特性,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教学。例如“电子邮件管理”一课,针对物流专业和电子(或国际)商务的学生,可以结合主管部门与客户的之间的邮件往来,如客户的订单往来、节日祝福、定时的生日问候的邮件往来,落实收发电子邮件的知识点。“系统设置”中,可以结合作为文秘专业或办公文员的系统账户安全性,如何安装打印机、设置打印效果、设置有效的显示界面来帮助学生学习并感悟和体验信息素养在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3.从生活中寻找信息技术课堂的问题情境
  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无法解决的或学生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把问题与我们教材的知识点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使其能够将书本的知识活学活用,了解知识背后真正的意义,无形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信息素养。
  例如在讲解excel内容中“数据分析”、“打印输出”的问题时,我们可以从学生成绩分析来入手,通过图表的编辑,让学生了解个人单元考试成绩的变化对成绩进行分析,也可以对整个班级、整个年段甚至整个年段进行成绩分析,然后将分析的结果进行页面设置和打印输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当堂对学生设置的打印结果进行打印。这样的教法,因为接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明白图表的用途,也掌握了如何设置打印输出。
  总之,离开了现实生活的土壤,信息技术课程的生命活力将难以得到滋养。只有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现今的社会热点问题。才能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技术上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74
  [2]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75-276
  [3]卜湘玲.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述评[J].太原大学学报,2005,9(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147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