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朗读焕发生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肖忠 李雪琴

  摘 要:朗读在课堂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朗读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所以,改变毫无生机的朗读现状,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朗读充满生命力成为首要之选。
  关键词:朗读;感情;生命力
  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成了与书交往的主要手段。而对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更是“读占鳌头”。而读,主要是指朗读。同时,课标也指出:“每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应重视朗读和默读”,可现在课堂上充耳而闻的是拖拖沓沓、毫无生气的朗读声。面对这样的局面,我想这更依赖于教师的悉心指导,才能走出藩篱。现笔者就低年级指导学生朗读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揭题时,由题入文,抓住文眼,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学生与文本的第一次对视,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契机,不仅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更能创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如,在教学《“红领巾”真好》时,我首先抓住“真好”这一文眼,让学生读出“真好”的心声,从而,学生都带着一份感激,一份柔美走进文本,表达出真好的感觉。所以,文眼抓得好,学生的情感呼之即出,水到渠成地充满生命力。
  二、初读时,利用课文的内在形式,变换朗读形式,让朗读披上梦幻的纱衣
  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美、新颖活泼,特别是每个单元都安排的《识字》,更是形式多样,如,儿歌、对子、谜语、谚语、三字经、拍手歌……因此,利用课文的特殊形式,创造性地进行朗读,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易让学生感受汉语的语言美。至此,美就在朗读中流淌。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课文的独特形式,采用与之匹配的朗读形式,让朗读表达语言美,见证语言美,更让朗读的香味沁满课堂。
  三、精读时,抛砖引玉,授之以渔,让读的技巧融入其间
  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何才能让学生享受它的声和色,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莫过于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学生范读,给学生“抛砖引玉”。如,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特别是对破折号的处理,学生还很陌生,这时,我毫不犹豫地进行范读,呼出学生对教师的爱。学生受我的感染,浓郁的感情即刻化为深深的感恩之心,声音中充满着柔情。
  总之,在教学中,时刻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1.抓住感性形象的词语进行指导朗读,彰显词语的生命力
  一篇课文中,词语是文章的血和肉。对低年级学生而言,那些形象可感的词语对他们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更能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和朗读技巧的把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抓住词语的这根线,渗透技巧,让词语在学生的朗读中重塑生命。如,在教学《两只小狮子》时,我重点抓住“刻苦”“懒洋洋”两词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想象勤狮子是怎样练习本领,懒狮子是怎样的懒?不一会儿,学生就说出了它们不同的表现,在想象中悟出了词的真谛。此时此刻,词语已不再单薄而变得形象可感。
  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充分把握文字材料语词的明确含义,还应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出来。
  2.煽风点火,催化感情,使感情“千呼万唤”使出来,使朗读之气韵亮起来
  (1)创设情境闪动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我们知道,任何一篇文章,它的语言文字背后总包含着丰富的意象。而这种意象又联系着文章的神气――含蓄的感情,唯有读者用心去读,才能深切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由朗读,才能够缩短时空距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激起学生体验、对话的欲望。通过学生真情实感的朗读,使文意渐渐鲜活起来,使语言与形象交融,相得益彰。学生通过动情的朗读、激情的背诵,表现出来的人物也就显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用心、用情去读,这种情境会让学生永难忘记,文中人物也会让学生长久记忆。
  (2)用富有感染力的引语引导学生朗读,形成“一咏三叹”之感。“文如其人”,文章之情有时豪放,有时含蓄;有时悲壮,有时阴柔……学生在朗读文章时,是把书面语言变为有声语言,他们就如同替作者说出了这一番话。“作者之神气音节和声调,拂拂然似与我之喉舌相应。”
  (3)补充资料,渗入感情,“力透纸背”,让朗读活起来。在选入的课文中,有一些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很难感受到当时的情感,更无言去表达。在此种情况下,往往需要相关的资料去诱发他们沉淀的感情。
  四、结题时,画龙点睛,升华感情,让朗读之声回环往复
  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在课堂结束时,让朗读回荡课堂。如,在教学《一分钟》时,结束时,我问:元元失去的仅仅是一分钟吗?他失去了( );失去了( ),失去……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让学生重读课题,让一分钟意义深远,使朗读的魅力在课堂彰显
  出来。
  朗读,是声的语言,更是情的表达。只有声色兼美,才能使文章容光焕发,充满生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朗读方式,把握文章气韵,巧妙点拨,使朗读的魅力在课堂轻松流泻。
  (作者单位 江西省宁都师范附属小学)
  编辑 刘青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3501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