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思想从这里起航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怡

  [中图分类号]DO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0257-2826(2013)04-0108-02
  在人们一般印象中,博士论文通常是学者们成名时的第一部作品。的确,如罗素的博士论文《论几何学的基础》、海德格尔的博士论文《论司各特的范畴理论》等,都使他们在当时名噪一时,由此奠定了他们后来发展的基础。我的博士论文《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也是我的第一本书《维特根斯坦:一种后哲学文化》的来源。但我更想说,学者们最初发表的文章却往往成为他们难以忘怀的记忆。我最初有分量、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就是在《教学与研究》上发表的。
  1985年我从南开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工作,担任现代西方哲学的教学工作。当时,担任现代西方哲学教研室主任的郑杭生教授带领教研室的全体成员编写《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思潮》。最初给我分配的任务是语言哲学部分,后来考虑到西方宗教哲学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郑老师的意见,由我承担新托马斯主义哲学的内容。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翻阅了当时可以找到的关于新托马斯主义的所有中文材料,还查阅到了一些西方文献,最后写成了一万余字的《新托马斯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分析批判新托马斯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文章完成后得到了郑老师的好评,他主动推荐到《教学与研究》发表。
  虽然我的学术处女作《黑格尔与罗素哲学史观之比较》已于1985年发表在我的大学母校四川师范大学(当时称作“四川师范学院”)的学报上,但我在具有全国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还没有先例。《教学与研究》编辑部收到我的文章后很快给予了答复,对文章提出了部分修改意见。不久,我的文章《新托马斯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就发表在了《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6期上。这是我在真正具有学术研究意义的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也标志着我的学术研究生涯的开始。正是在这篇文章发表的鼓励下,我当时给《哲学译丛》杂志投送了一篇译文《罗素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没想到也很快在1986年第6期发表了。从此以后,我似乎对发表文章的热情高涨起来,在20世纪80年代连续发表了九篇文章、三篇译文,还出版了一本译著,参与编写三本教材和著作,发表论文的报刊分别有《光明日报》、《哲学动态》、《现代哲学》、《辽宁大学学报》、《读书》、《世界哲学年鉴》、《中国哲学年鉴》等。但所有这些都与《教学与研究》分不开,因为正是她,引导我开始走向了学术研究的道路。
  自文章发表至今,转瞬已有26年。在这随后的年月里,我总会想到《教学与研究》给我的鼓励和力量。无论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课堂上,还是在牛津大学的校园里,无论是在建国门内大街的科研大楼里,还是在哈佛大学的埃默森楼上,我时常会怀念我在人大校园的日子,回忆起在人大文科资料楼里的时光。但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教学与研究》让我学会了如何以批评的眼光分析各种思想,如何用严谨的态度对待不同的理论一通过《新托马斯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等文章的写作,我从中学习到了两条基本原则:第一,学术研究必须从文本出发,要根据哲学家的著作阐发他们的思想,而不能简单地根据二手资料的介绍;第二,对任何思想的理解都要采取批判的态度,要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方法,对包括新托马斯主义和分析哲学等西方哲学思想给予恰当的分析。
  虽然我在《新托马斯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一文中表现出的批判意识尚显幼稚,但《教学与研究》却教会了我如何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我所研究的任何一个问题,告诉了我如何站在一种立场上去批判地考察哲学家们的思想观念。当然,观念的考察需要的是对哲学家论证的深入分析,思想的批判更需要站在哲学家的观念之上去审视判断。例如,新托马斯主义作为当代西方宗教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如何加以评价,这看上去似乎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但如果仅仅是以贴标签的方式批判这种哲学,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抓住这种哲学的要害所在。只有站在历史发展的立场上,才能看清这种哲学的历史地位;也只有从时代的历史特征中,才能分辨这种哲学的基本取向。一旦能够把马里坦的思想与阿奎那的宗教观联系起来考察,特别是从路德新教改革之后的西方基督教发展的历史角度分析,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新托马斯主义哲学其实不过是人类的精神追求与理性认识之间矛盾的产物。一旦可以把新托马斯主义哲学的实质揭示出来,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哲学为何在当代哲学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接收。以同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很好地认识分析哲学家们对语言和思想关系的说明。虽然分析哲学家们声称只有通过语言分析才能理解思想,但对思想的理解却往往是可以超出语言分析的活动。如果仅仅把分析哲学家的思想停留在“语言转向”后的语言哲学,那么,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何分析哲学在20世纪的英美各国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以至于哲学家们把整个世纪称作“分析的时代”。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考察“语言的转向”为当代哲学带来巨大变化背后的真正根源,特别是要认清分析哲学与西方哲学传统之间的真实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分析哲学的性质和历史地位给出正确的评价。
  应当说,经历了30多年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我在自己的学习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回想起来,这些成绩的取得,都要感谢《教学与研究》。因为正是她,让我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批判地分析考察各种哲学思想,如何从历史的演变中认识当代哲学的地位。正是从这里,我开始了自己的思想旅程。
  [责任编辑 孔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4740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