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面镜”式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文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64-02
  高中语文选修课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设计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为了实现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必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体验,倡导进行基于学生情感、心理亲历的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就是让学生主体通过主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来达到对对象及内蕴的透彻体察,使心智得到改善从而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但是,个体体验的内在过程幽微内隐、个性独具,而选修课的“选修”的特点要求评价能体现学习的“个性”特征, 所以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修课的评价应该立足于共同基础,而选修课的评价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更多地着眼于差异性和多样性,尤其要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来促进目标的完成。”
  如果说评价是“镜子”,映出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的各种细节,那么这种镜子一定是能够起到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映射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作用的镜子。为了体现评价的有效性,在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体验式学习进行评价时,若能坚持由“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构成的“多面镜”评价策略,可能会好些。也就是说,在学习进程中,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优点,教师可以用“放大镜”来评价;在学生自我表现的自我评价方面可以用“显微镜”来显现每一个微小的现象背后体现的本质;在形成性评价的档案袋评价方式方面,可以用“望远镜”,既能向前望又能向后望,不是着眼于当前,而是着眼于发展,坚持用这样的“多面镜”策略可能更适合评价学生的体验式学习的状态、成效。
  1 放大镜――课堂即时性口头评价
  课堂是学生体验得以进行的地方,课堂的即时性评价会直接、迅速反馈学生的学习表现。在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性、独具个性的有效、有益的体验活动如果能得到及时、适当的评价,那么学生的思维、情感得到了激发,就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所以,为了激励学生体验的兴趣、参与的主动性,教师可以用“放大镜”进行激励式评价,对学生表现出来的长处要放大,用激励性的语言,激起学生克服困难、向深处思考、向高处探索的决心、信心。激励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肯定、鼓励,亦或是让学生给以掌声、表扬等,对学生优点的“放大”性的反馈,可以让学生具有成就感、幸福感,是良性刺激,可以提升体验学习的效果。
  在进行课堂即时性评价时,若想真正取得放大镜放大优点的效果,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非同一般的语文素养,能够有适度、巧妙评价的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例如,学生在体验赵嘏的《长安晚秋》中的“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的意境美时,有位同学没有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用自己非常擅长的画画来表现,画了一幅大雁横空、疏星几点、楼阁暗隐的画作,教师发现后,立即用赞叹的口气说:“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你这画作,堪称赵倚楼之知音啊。”学生非常激动,在接下去的学习中更加有热情,其他同学也深受激励,学习的效果更好了。
  2 显微镜――关于学生课堂表现的自我评价
  对于语文选修课体验性学习的评价,要从学生的参与度、课堂生成性、体验的独特性、体验结果的价值等多方考察。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很多,为了切近语文选修课的课堂体验教学特点,笔者认为最值得应用的评价方式还是自我评价表(见表一)。
  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三大领域,语文选修课的评价,可以把语文学科特点和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结合起来,侧重于审美、探究、应用等能力,同时侧重于生命体验,所以,对学生体验程度的观察则很重要,评判学生是否能依据教师提供的情境生发探究兴趣,能否在体验活动环节积极针对体验主题进行体验,能否积极主动交流分享体验结果,从而获得相应的关于情绪、情感、道德判断等的价值观的再度体验等都是观察表可在设计时可以考虑的元素。观察表体现教师或学生对其他学员在体验活动中的观察性评价,由观察表的相应内容体现他或她在体验活动中的外显性的变化。
  为了具有可操作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又要体现观察表的反馈性作用,所以观察表在设计时,一些关于体验表现的要素可以重复,但是对于体验目标内容的项目要一表一变。
  表一 语文选修课体验式学习自我评价表 这张表格在设计上把体验式学习按照树型的三个主要环节来作为评价的方面。树形体验式学习的课堂把激发学生体验兴趣的环节看做“树根”,把学生进入情境后主动体验的活动过程看做“树干”,把生成体验后的分享、交流看做“树冠”。评价时,每个环节又是独立的体验活动板块,再以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参与的过程、效果和成果来作为评价的主体,同时突出“体验”的亲历性和语文选修课的“独特性”,对分值设置体现的是评价的激励性功能。学生参与评价尤其是自评,一方面可以让评价起到引导约束的管理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得学习的体验性质更突出,更容易把学生内隐性的微小的、微细的问题显化。
  这张表格并不复杂,完成它所需时间较少,再假设学生都能客观真实评价自己的语文选修体验学习的前提下,这张表格能更贴近学生的内心。通过学生的体验学习的自我“显微镜”式的评价,教师可以搜集到关于学生的资料,以此作为帮助学生、提升自己教学的素材。在不同的选修课上,体验教学的目标不同,重点不同,那么表格具体之处可以有变化。
  3 望远镜――关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
  学生的语文选修课的体验学习是一个过程性的活动,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审美能力的变化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用“望远镜”式的评价可以更好的评估学生的体验学习能力的发展状况,那么用档案袋式评价比较合适。档案袋评估是目前比较常见于小学的评估方式,在高中的档案袋式评价还是在内容方面较为单一指向成绩、对其他方面的评估较为敷衍的评价方式,但是并不是档案袋本身功能不够,如果能够把档案袋式评价很好地应用于选修课体验教学的评价中,那么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档案袋多根据评价目标收集学生的作品,而语文选修课学习的体验结果因为具有主体性、模糊性、差异性等特点,所以作品最能表现学生体验结果的独特,通过静态作品能分析出学生动态的学习过程,尤其是成长档案则更是能纵向表明学生能力的变化。例如,《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探究、发现能力、表达、应用能力,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关于阅读体验的作品是可以体现学生的这方面能力的,如“对李白的《送友人》中用的最好的动词的理解”这样一份侧重于阅读体验的作业,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验,放在各自的档案袋里就会体现学生各自的体验状态。再如“自选二首送别诗和《送友人》比较,从标题、语言、常用意象、表现手法、表达主题、感情等方面对送别诗的特点进行归纳”,观察这个命题的作品,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就可以进行判断。再如在学习了宋词后,了解了宋词表达的主题、格律知识、常用的意象、表现手法等,那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填词,通过观察学生的填词作品,放到档案袋里的作品或者由最初的技巧生涩到后来的渐入佳境,或者是一开始就笔下生花到后来日臻精妙,可以推断学生宋词应用能力的高下。
  把学生的作品放在各自的成长档案袋里,既能了解学生过去的表现,又能预测学生未来的发展,这样的“望远镜”式评价符合语文选修课重体验、重能力、重个性、重发展、重语文素养的特点,如果长期坚持,能看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成长轨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评价重即时性评价的不足。
  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的体验性学习的评价过程中,采用“多面镜”策略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反馈语文选修课体验式学习的过程和效能,可以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起到反思、引导、激励的作用, 符合新课标开设选修课的目的,能有效提升选修课教学的效益,是可以尝试的评价策略。
  作者简介:刘文竹,系常熟市学科带头人,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文学硕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6436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