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分析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玲 张云钢

  【摘 要】本文通过对昆明市高校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特点、心理特质及其压力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问卷调查。进而研究和分析造成其心理压力的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和成因,并提出了缓解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有效建议和对策,旨在指导高校教师正确面对心理压力,增强调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搞好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及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关键词】高校教师 心理压力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6-0001-03
  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各种压力事件不适应但暂时无法摆脱而形成的一种持续紧张的综合性心理状态。不管生活压力事件属于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会造成神经紧张。积极性的压力称为良性压力,即适度的心理压力,它给予个体精神动力,可以帮助人们维持良好的状态,促进工作和学习;消极的压力是有害压力,即过于强烈、过于持久的超出人的应对能力的压力,会导致人们出现不良症状,体现在生理症状、心理症状和行为症状。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出发点基本一致,即他们已经发现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实证调查,探讨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压力的现状、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并依据心理学相关知识为解决教师心理压力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论指导和调适心理压力的具体对策。
  一 昆明市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现状
  本文采用已经过信效度检验的自编昆明市高校教师心理压力问卷,抽取了来自昆明市五类(含“211”工程院校、公办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和民办高职高专院校)11所高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695份,占发放问卷比例的69.5%。另外,因个别类型的人数太少而不予统计,如丧偶。共采用693人的有效数据,占发放问卷的69.3%。所有数据运用SPSS18.0软件统计。
  调查问卷中评价心理压力的相关因子主要分为8个维度:工作保障和负荷、职业发展和自我期望、生活保障、家庭生活、人际关系、躯体化、情绪表现及行为表现,并附有杨廷忠教授研制出的中文知觉压力量表作为校标检验和两道主观自述题(是否还有上述项目未提到的心理压力和你认为缓解和解决你心理压力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1.压力总体情况
  利用χ2检验法对实测分值等级次数与理论等级次数分布进行吻合性检验得知,在昆明市高校教师中,心理压力极大和心理压力极小的教师都有,但为数不多,绝大多数高校
  教师处于中等水平的心理压力状况。
  2.压力来源及表现
  对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影响最显著的因素分别是:职业发展与自我期望、生活保障和工作保障与负荷,心理压力给高校教师带来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上最明显的消极反应是躯体化表现(如精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等)和情绪行为表现(如焦虑、烦躁、郁闷、对别人苛刻和不信任、判断力降低、丧失对兴趣的追求和强迫症等)。
  3.压力差异
  以学校性质、性别、年龄段、职称、学历、岗位、学科、婚姻状况等不同因素为自变量,高校教师心理压力总分和各维度压力得分为因变量,进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结果见下表:
  第一,昆明市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状况因学校性质和职称的不同而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且不同学校性质和职称的高校教师心理压力来源和压力带来的负性反应表现来自多个方面。民办高职高专院校、“211”工程院校、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压力分值较高,并且认为在工作保障和负荷(如工作多、任务重、难度高和时间紧的压力),生活保障压力维度,躯体化维度和情绪表现等方面有很大的压力,公办本科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压力分值较低。
  低职称教师在职业发展、自我期望和生活保障方面比高职称教师有更高需求;而职称越高的教师比低职称教师有更大的人际关系压力和躯体化压力。
  第二,性别、年龄、职务、学历、学科专业和婚姻状况这几个因素对引起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差异性,分别为:男教师比女教师在生活保障、家庭生活、行为表现方面压力更大;青年教师比中老年教师承受更大的压力;专职辅导员有最强烈的职业发展需求;行政人员和多岗位兼职教师躯体化表现最明显;学历的高低与职业发展自我提升的要求呈正相关关系;艺术类、文史政法教育类、经济管理类教师在躯体化表现和情绪表现方面比外语类、理工医学类教师明显;离异的教师比其他老师各方面的压力稍高。
  二 昆明市高校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压力
  首先,教师的职业责任极大。社会、家长把“望子成龙”的期望全部寄托于学校的教育,且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多样化冲突无法良好调控时,给教师带来了极大压力,随之产生心理障碍;其次,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特别是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职业要求,例如要求博士学历、教授职称、高端科研成果等;再次,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教育管理体制无法相比,给民办教师带来工作强度、福利待遇、稳定性、人际关系等方面更大的压力;最后,随着大学城、职教园区等的扩建,新老校区交换过渡建设初期,交通、购物等资源建设还不完善,给高校教师带来极大不便。很多教师的大多时间耗费在老校区到新校区往返的途中,对家庭事务的分担造成一定影响,也加深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2.学校方面的压力
  第一,任教方面的压力。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基础知识和技能不扎实,教学经验不足,“双师型”技术匮乏,从学校毕业到走上讲台“十年磨剑”,有一个长期磨合、成长、成熟的过程,加之现在的学生信息知识面广、个性鲜明,不再一味将教师课堂所讲的当成权威,反而有自己的见解,会出现优秀学生“问倒老师”、厌学学生逆反不学,造成教师的精神紧张和“怨教”。另外,超课时的压力(民办院校尤为突出),有教师每周多达三十多节的课时,从早上到晚,让教师苦不堪言,觉得自己像一个“上课机器”,容易出现嗓子痛哑、头晕头疼、腰酸背痛、关节炎、胃炎等不良疾病。   第二,科研压力。职称的评聘是教师生存的命根,但没有国家课题、核心期刊、著作三个作品代表不能评高职称。一方面超额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一方面加班加点搞科研,再加之“囊中羞涩”,让中青年教师“事业出彩”的概率既难又少。高校教师还要为本校进行的教学质量工程的多个项目贡献力量。许多教师都承担着多岗位的职务,还被迫接受许多临时性任务,经常一项事情还未结束,其他事情接踵而至,让许多教师打乱原有计划安排,不停应付,经常在晚上和周末加班,倍感身心疲惫。这也是对家庭照顾不周、产生矛盾的重要原因。
  第三,学校的考核。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知识信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学校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标准的普通话教学,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较高的外语水平,岗位和工资与职称、学历、科研、考核绩效等挂钩。面对现代社会、学校对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力素质和魅力素质等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有一种力不从心的焦虑感。
  3.待遇及生活压力
  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低、教师的劳动付出与收入回报不成比例。目前,除了部分高职称、高级引进人才教师和中层以上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较好外,昆明市大多数高校教师年收入水平也仅在2万元~4万元,处在社会各行业年收入的较低水平。加之社会物价飞涨、房价飙升、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家庭里上有老、下有小需要赡养和抚养等因素,大多数教师的工资不能完全满足家庭的开支。国家自1999年至今连续多年在高校进行扩招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教师数量的增长并未与之相匹配,从而造成教师付出成倍的劳动,但教师的工资并未大幅度增长,超负荷的工作与教师工资收入不成比例。职业收入的横向比较让高校教师产生了极大的不公平感。高校教师与政府机关公务员以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相比较,甚至与部分社会自由职业打工者相比,收入水平相距甚远。
  三 缓解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建议和对策
  1.寻求社会支持――国家和社会政策方面
  第一,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缩小公办与民办高校办学政策待遇的差距。民办学校在办学经费资助、用地、人才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得不到强有力的支持,再加上我国教育公益事业发展较慢,民办高校得不到足够的国家和社会支持,使得民办高校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国家应对教育部承认的合法民办高校给予一定的政策、财政、师生待遇等方面的扶持,并对“法律政策上的平等”和贯彻执行中的“实际上的不平等”的“反差”问题,进行“校正”。
  第二,为教师的生活和工作保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切实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加大学校软硬件建设的扶持力度,让教师能在一个具有良好工作条件的环境中工作。引导高校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业绩评价制度,让教师获得公平感和信任感。
  第三,重塑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社会各界人士及民众应对教师的职业责任和心理压力以及生活状况多一分理解和支持,认识到教师和普通人一样,有许多正常的需求,如生存的需要、被人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应纠正高校教师是个“轻松职业”的片面误解。全社会应倡导尊师重教,使教师在一个被关爱、被理解、被尊重的环境氛围中,“减负”从教。学生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者有机结合,只有“齐抓共教”,才能全方位地提高育人的系统工程质量和水平。
  2.改善学校管理的内部环境
  第一,识别、改变或消除压力源。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自始至终要重视考虑各岗教职员工的心理状态,要把关注、了解、调整教职员工心理状态作为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绝不能忽视教职员工的心理状态。但是要真正解决教职员工的心理问题,还是要在制度安排的建立上充分考虑教职工的心理健康,只有在制度的建立上考虑了员工的心理健康,才能减少工作中许多不必要的摩擦与纠葛。笔者认为:(1)要做好“事”与“情”适度结合,加强组织沟通;(2)要做好“人”与“事”的最佳配置,应避免和减少教师人际关系中不必要的矛盾冲突;(3)要力求“绩效与酬劳”待遇的合理分配;(4)处理和把握好改革与稳定的协调关系。
  第二,减轻压力带来的不良后果。高校员工大多是深受人文精神熏陶的人,非常注重一种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和环境。学校可以向老师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定期组织教职工假期旅游、每周给教职工一定时间进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定期组织部门竞赛型晚会和活动,让教职员工在娱乐中体验团结、亲密、拼搏和荣誉。和谐、宽松的校园环境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营造亲密、友好的群体气氛,有张有弛的工作节奏,无疑会使人的心理状态平和、安详,更专注于工作。
  3.提高个体认知――高校教师自身的心理调整
  专家指出,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师个体,导致其压力的主要来源对他或她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这将取决于他或她的个性、价值观、技能与环境之间精细复杂的交互作用。教师单凭个体的力量,要消除压力源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所以只能提高自身对压力源的认知水平。高校教师要学会对自己所处的情境和压力作积极的控制和评价,形成对情境的理智反应。要调整思想认识,学会行为的自我控制;加强时间管理,抽时间进行自我提升;学会放松和宣泄,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扩大人际交往,接受别人帮助和帮助别人。
  4.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时,不要忌讳就医,要积极配合治疗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各项压力的增多,心理亚健康的人群逐渐增多,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能积极寻找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不再把心理问题看作是一种见不得人的病,如果自己无法缓解压力并且出现了以下行为,那就非常有必要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给予适当的药物控制和对症的心理疏导方式。
  参考文献
  [1]苏琴.试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因素及调适[J].科学咨询,2008(3)
  [2]李逢超.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的编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王海翔.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5)
  [4]任登波、王光琼.高校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4)
  [5]邵光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2(11)
  [6]禹元蔚.调控员工心理状态 提高高校管理效能[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4)
  〔责任编辑:庞远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7833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