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体验式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巴特尔

  摘 要: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生活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学科。体验式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认知德育,而且能积累生活技能经验。作者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实践,对体验式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 体验教学 情境互动
  体验是行为人通过本身实践获取对事物的认知的过程;基于这个概念,体验式教学则是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通过多种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体验和感知。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发展情感与能力。
  在新时期小学教育改革中,体验式教学已成为一种新兴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既涉及道德品质培养,又与生活息息相关,是完全区别于其他学科的课程。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尚未成熟,品德与生活课主要帮助学生提高认知事物的能力。这一阶段,学生往往对事物的认识只是表面的直观感觉。为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扩大知识面和丰富生活经验,体验式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
  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实践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情景、互动、实践等教学手段,才能正确指导学生在体验中实现本身理性和感性的认知和能力的提高。这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1.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以模拟生活内容为媒介,在小学与生活课堂上,营造生活化的氛围,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会。情境教学对于体验式教学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两个方面:
  一方面,所创设情境要考虑小学生有限的认知范围,做到学生易于理解,激发学生对于情境内容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创设的情境要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多以生活经历获取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也是学生运用课堂知识的参考。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并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媒介为学生创设最佳生活情境,如多媒体的重现功能等,充分体现体验式教学的优势所在。
  2.发问式教学
  学习是主动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研究过程,问题则是探索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将提问引入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体会。情境教学已经为体验式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而教师的发问式教学则可以强化教学效果。提出问题时应注意两方面:一是教师设置的问题要遵照小学生的学习特征,让小学生在易于理解的前提下,联想实际生活的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二是教师设置问题时要有序、有层次地渐进发问,以便正确引导学生由渐入深地理解,并逐步提高问题难度,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组织开展多样性的互动活动
  多样性的活动始终都是受小学生欢迎的。活动是对真实生活的重现和映照。具体运用到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教师组织开展多样性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积累经验,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认知思考。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上,开展活动的形式要具有多样性,例如趣味游戏、小调查、小组合作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团体合作精神,以便更好地发挥活动的作用,从而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营造互动学习的良好氛围,更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4.参与实践,丰富经验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体验式教学是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的教学模式,最终目标是不仅增强学生的主观意识,更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最终让学生正确利用课堂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的束缚,密切课堂学习和实践应用的联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升华和全面发展。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外任务,另一方面,第二课堂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以正确的德育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走出去,充分体验外面的世界,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
  体验式教学作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小学生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德育与生活体验具有引导作用;小学生品德与生活课的体验教学是正确指导小学生通过个人的感悟和领会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进而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体验教学模式具有自主参与性、自身发展性、情感激发性等特点,是适用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授课教师应在科学地遵循小学生情感变化和认知事物的规律的基础上,正确指导小学生在品德与生活课上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情感体会和课堂知识的融合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戴志勤.润物细无声,育人于无痕――开展体验式教学,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
  [2]倪建荣.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5).
  [3]黄尧.浅谈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品德课中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10).
  [4]张建树,魏太钰.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1(08).
  [5]储启东.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做法[J].小学教学研究,2009(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9013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