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抓准契机,触动灵魂,争取最佳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熟悉生物学的人都知道:母鸟全心全意孵蛋,蛋中的小鸟即将出世时,不但小鸟会在蛋中拼命啐,母鸟也须从外以喙将壳啄破,来帮助小鸟出壳。这一啐一啄的同时,便是新生命产生的时候。如果啐啄不在同一个时间,小鸟可能有生命危险。教师教育学生何尝不是如此?当学生有“啐”的能力时,为师者必须把握住这一瞬间和机遇,以“啄”的气势,帮助其开悟。
  学生由一个旧情境转入到一个新情境时(如转入一个新学校,进入新学期),不管这个学生原来多么落后,往往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新鲜感,加之内心潜藏的自尊心的催化作用,这时总是暗暗警告或提醒自己要干出个新样子来。这种朴素的出自内心的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按新情境的要求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的倾向。初二时我班从体校转来一男生小邓,按照惯例我问:“来到新的集体你的目标是考多少名?”他回答:“前五十名”不久月考结束他只考了五十六名,他找到了我,内疚地说:“老师请您相信我,期中考试我会进前五十名的。”“老师怎么不相信你呢?说实话我心中你这次月考能进前60名我就很满意,况且英语老师特别夸奖你,尽管你基础差,但背课文时靠记汉字读音背过来确实很不简单。”一席话他信心十足,学习更加勤奋了,终于在期中考试中名列49,这对一个体校生来说是多么不易,为此班上我大加赞赏一番并让他把学习体会在家长会上进行交流,他的劲头更足了,第二次月考他名列45。然而好景不长,一段时间后他松懈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专注,就在这个时候我送给他一本书《走向成功――优秀学生启示录》并告诉他,“这本书很适合你看,你拿去有时间看看……”还书时他还把书小心翼翼包了一个书皮――可以看出他很珍惜。我问:“你有什么感想?”他认真地说:“持之以恒是优秀学生共同特点。作为学生只有不断战胜自己,才能超越自我,创造奇迹。”“说得很好,愿你继续努力创造奇迹,有朝一日成为书中的主人翁!”几句话把他的学习热情再次推向高潮。如今他已成为35名了。这名同学的成长经历给我一个体会:耐心的教育才能打动人心,才能开启心灵之门。一般来说,学生取得的成绩表明了他们的努力程度,学生取得好成绩或有所突破时,迫切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肯定。这时,班主任若能帮助他们认真总结取得成功的经验,提出下一步前进的目标,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表扬和激励,不但能激发初获成功的学生不断进取的高度热情,强化其学习、活动动机,对其他同学也可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当然,学生学习过程中总会有起伏现象,当学生热情处于低谷状态时,班主任若能抓住时机、适当点拨,学生会重整旗鼓再铸辉煌。
  时机时时有、处处有。只要做个有心人,总会找到有利的时机。及时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就能事半功倍、势如破竹,既顺手又高效。这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有敏锐的“眼”,善于发现;要有迅疾的“手”,善于捕捉;要有睿智的“脑”,善于思考;要有勤快的“嘴”,善于鼓动;要有灵活的“脚”,善于走进学生之中。去年除夕学生小刘(他处于班内20多名,数学很弱,像他这个名次的同学一般考一百多分而他只能考七八十分)发短信向我祝福,待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我回短信:“金鼠闹春,“鼠”进步学生,“鼠”来“鼠”去“鼠”到你。愿你在鼠年进步幅度“鼠”一“鼠”二……”他收到后很兴奋,马上回信:请老师放心,我会成为全班进步最大的一个。不一会儿学生小秦(他性格内向,多次考试都名列第七,与前六名始终有一定的差距,原因前六名很出色,考好了都能进入级部前三十名)也发来祝福短信,我如法炮制立即回信:“金鼠闹春,“鼠”才华学生,“鼠”来“鼠”去“鼠”到你。愿你在鼠年学业“鼠”一“鼠”二……”开学了他俩的表现都异常积极,期中考试小秦破天荒获得第一名,他的家长高兴地打来电话:“张老师谢谢您,您确实有高招,一条短信也充满魔力。大年夜收到您的短信,孩子高兴得不得了,他立即把短信抄下来贴在书桌上,从此有使不完的劲,不断激励自己……”小刘也不甘示弱,期中考试名列十一名,创造了历史,弱科数学也突破100分(总分120分)。期末考试他俩双双再造辉煌,小秦名列第一比第二高出20多分,小刘则首次进入前十名。由此我想到了物理学上的共振现象,物理上的共振现象是有条件的,它产生于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之间,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同理,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心灵共振也是要有条件的,如果教师能抓住最能触及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情感的特定环境或情境,在这种情况下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认识,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情绪体验,就会使学生在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我们教育的效果,并不一定与花费的时间、教育次数的多少成正比。寻找最佳的教育时机,有时只要几分钟,甚至只用几句话,便可能产生巨大的心灵感应,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有的时候一句话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教育实在是一个千姿多彩的体系,因为它所呈现出来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所以,历来的教育家都善于利用各种生活学习上的小事例来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时候一件小事发生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里面的教育潜质,但有时会“灵光一现”,如果能够抓住这“灵光一现”的话,竟然发现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教育实例。正可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9708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