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本文力求从合作学习的科学内涵、实施的理论依据和实施要领三个方面对合作学习及其操作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从而为中学政治课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操作指导。
  【关键词】合作学习 科学内涵和理论依据 实施要领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近年来,合作学习成了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成为目前基础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下面我想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谈一点对合作学习的浅显之见。
  一、合作学习的科学内涵及实施的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沟通、分工协作地学习某一学科的学习材料,从而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它有三大特征:第一,小组成员共同承担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第二,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第三,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信任,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之所以要实施合作学习,可以从哲学和教育学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哲学上看,唯物辩证法认为,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将获得各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合作学习使得每一个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优化组合的学习小组中的一员,他们在学习小组中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必然会获得比每个个体单独学习更大的学习效果。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并把它融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要领
  1、合作学习的两个关键点
  (1)合理的分组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
  由于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的,所以要实施合作学习,就必须把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学生分组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的策略:一种是同质分组,即选择一项关键属性(如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性格等)作为分组依据,将性质相近的学生放在同一组。另一种是异质分组,即选择一项关键属性作为分组依据,将性质不同的学生混合编组。
  (2)科学的管理,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保证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因此,合理的分组后,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合作学习的管理。我们认为,管理成功的首要因素是学习任务的确定,因为学习任务是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对小组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学习任务的确定应该符合两个标准:第一,任务应是团体性的,而不是个体性的,即任务所要求的资源(信息、知识、技能、材料)等是个体学习者不可能全部具备的。这有利于小组的每个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特长,调动学习的兴趣,并合作解决问题。第二,任务最好是开放式的,其答案是不唯一的。这有利于小组成员特长的发挥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各成员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的方案,这样,合作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2、合作学习的基本操作流程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初步确定如下课内教学流程:明确任务,定向导学-→分配任务,个人自学-→生生交流,协作互学-→师生交流,质疑助学-→总结升华,完成教学。
  (1)明确任务,定向导学。即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始,向学生展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要完成的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
  (2)分配任务,个人自学。即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由各小组的组织者把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细化分配到每一个小组成员,由各成员带着任务自学课本,收集信息。
  (3)生生交流,协作互学,这是合作学习的最重要的环节。此时,学生带着自己的学习的见解、产生的疑问和收集的信息,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听取他人的意见,互相取长补短,完善对新知识的理解,加深认识,形成共识。如果小组内意见不统一,可寻求教师的帮助,也可搁置争议,先听取其他小组或教师的意见。
  (4)师生交流,质疑助学。学生通过个人自学和协作互学,大部分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由于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层次较低,还可能有一些疑难问题无法解决或个别注意事项没有认识到,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的点拨、引导和帮助。
  (5)总结升华,完成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对所学知识整理、提高,形成体系,并通过适当练习巩固知识,教学过程结束。
  三、合作学习促进了合作和学习的协调发展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合作与学习的发展。
  首先,在合作学习模式下,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要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思维活力得到空前激发,从而使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学习效果极大提高。
  其次,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追求个人的成功经常受到鼓励(如成绩好的同学得到老师更多的表扬),这必然在学生之间引发激烈的竞争,进而导致学习者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的丧失。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习任务不是成员个体能单独完成的,他们必须为克服困难而通力协作、相互激励,从而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增强了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中,他们必须学会恰当表达自己的想法,必须学会听取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理解,他们必须把自己置身于集体之中,关心自己也关心他人,这就使得他们的协作技能不断增强。
  总之,学生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老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应确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服务意识,老师不以知识权威、知识裁判自居,应树立"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理念。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9711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