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农村小学体育的游戏化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海军

  【摘要】游戏化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教材、学生、教师有机化统一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展开的有效性制约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就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原则展开探究,并对其有效性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运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38-02
  随着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游戏化教学策略运用于教学,其策略抓住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到有趣而公平的游戏中,从而提升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促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主体地位的实现,同时,游戏化策略与体育课程目标有机结合,以全方位的师生互动、学生能动性发挥,促使着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游戏教学策略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运用原则
  1、以本为基
  游戏教学策略作为教学目标实现的一种方式,服务于小学体育课程目标,促使这就要求在教学展开时,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基本出发点,通过游戏设置、游戏组织以及游戏实现来传达教学知识,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促使学生体育基础能力的提升。
  以课程目标作为提升学生能力的参照,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游戏。可以说,游戏化体育课堂,看似是学生自由活动,实质上是小学体育教学条件下“制约”学生的一种教学工具,是服务于教学目标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以提升学生的体育情感、提升学生的基本体育素养为游戏组织的基本出发点,采取多种形式的游戏模式来实现教学。例如,教师在进行腿部力量训练时,教师进行设计时必须突出腿部力量教学,通过单脚力跳比赛、踢毽子、踢方块等游戏来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以课程基本内容来制定游戏内容。任何体育教学给人的感觉就是教师教,学生模仿动作,而书面性的知识很少,而实际上,小学体育作为学生的基础体育课程,对知识性的掌握,影响着操作的正确性,所以,在展开游戏时,要做到知识运用。例如在展开六年级篮球上篮教学时,教师以分组比赛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但是,在学生游戏开始以及游戏指导中,始终以教材为基本参照,将跨栏动作标准将上篮分为“迈步”、“起跳”、“上篮”三个环节,而在这三个环节中,又采用三步上篮的要求,将基本知识作为传播实体,通过游戏方式,实现学生对基本体育知识的学习,这为以后自我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以生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素质教育是落足于学生能力提升的根本目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文本的教学原则,将学生自主性、能动性的发挥作为实现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所以,在游戏化教学策略中要时时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各种游戏手法来提升学生参与游戏的热情与激情。
  首先,坚持以全体学生为基本,开展全体学生参与的游戏。降低游戏难度,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游戏中,以适应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内容展开游戏设置,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情趣的最有效途径,例如在进行学生力臂训练时,教师抛弃当双杠教学,采用分组丢沙包的游戏方式,这就提升了学生的游戏乐趣,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率。
  其次,展开游戏调查,选取学生喜爱的游戏,展开趣味化教学。学习兴趣是展开学习的基础,这就要求在游戏设置前听取学生的意见,根据意见比例,进行游戏选择,以最适应学生意愿的游戏展开实际教学。例如,在进行徒手、队列练习时,教师想通过复习广播体操的形式展开教学,而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已经对每日的广播体操兴趣降低,而采用“兔子赛跑”的游戏进行教学。
  再次,展开个性服务,促使学生个性化发挥。体育教学的开放性,有力的促使了学生个性能力的发挥,在游戏教学中,要进行适度的个性化游戏设置,来培养学生的个性目标发展。例如在进行跑步训练时,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接力赛跑游戏,并在一个人与同组人员接手时以同一首歌句子接唱的形式进行交接,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兴趣增强,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等,也同时提升了一些歌唱爱好者的情趣,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多模教学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展开多模游戏教学,以多模并用的形式,将学生的体育情趣提升,实现学生“敏感化”教学。一是,游戏形式多样化。小学生对新事物总有着好奇,以多样变化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是提升小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有效方式。例如,在进行队列练习时,几堂课都采用兔子赛跑的游戏,再进行此训练时,学生对这种游戏方式便产生了厌倦,从而不利于课堂展开,所以,教师要积极改变游戏形式,可以采用广播体操表演式、“贴大饼”、“转圈法”等游戏进行教学,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二是,游戏组织适应化。一节课以单一的游戏模式展开,难免使学生产生厌倦,这就要求积极改变教学模式,在一堂课中展示游戏的多彩性。例如,在投掷动作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两人一组展开对墙投掷小球游戏,然后教师集中学生进行指导后,进行分组丢沙包游戏,这样就将同一内容教学以不同实行展开,有力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适应了学生对新游戏的要求。
  二、游戏化教学策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实现教学课堂艺术性与实效性的有机结合
  游戏教学的展开往往借助于教师的应用语言、游戏组织模式,以及师生双边活动完成,使课堂呈现相互灵动性、趣味性以及丰富性等艺术特征,而其艺术性作用于课堂教学,有力推动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游戏教学中教师使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往往以“蛙跳”形象化的讲述,来促使学生的学习,把学生比做成一只只小青蛙,憋足干劲后一跃跳入水中(沙坑),这种艺术化的语言,一下子化解了紧张的气氛,将轻松愉快带进学生心中,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情趣。在游戏模式组织中,以多模并用的形式展开,这就使得课堂呈现出多彩变化的艺术性,同时,以多模化的教学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再就是,游戏教学的展开,是教师设置游戏,学生参与游戏的过程,这就有效地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促进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实现,这正符合于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实现,有力推动了学生、教师、教材与教学的有机统一。
  2、实现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双提升
  体育游戏的展开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学生间的协作过程,这需要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理解以及运用,也需要学生之间的竞争、协作、团结以及个性意志的支撑,这就很好的将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能力。一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运用此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提升,同时开发着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以及创新力。例如,在“贴大饼”游戏中,要求学生通过方位确定,及时选择“靠山”,以躲避追堵,这不仅使学生辨定方向,而且这些形象化的词语设置,促使学生展开想象,设计画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基本智力因素的开发。二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而游戏化教学最有力地将学生吸引到体育活动中,这直接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在游戏中,讲究学生的自我表现,学生间的有效合作,这就锻炼了学生的勇敢进取、不怕困难、敢于挑战与进取个人意志,也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进取精神等。
  总结:
  游戏化教学策略作为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在促进教材目标、学生目标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只有在遵循教材基本要求,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条件下,通过教师能动性的游戏设置才能实现其效能的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 高明. 小学体育“自主学练”教学新模式(上)[J]. 中国学校体育, 2008,(06)
  [2] 林小群, 殷恒婵, 杨俊茹, 陈雁飞. 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源结构模型的研究[J]. 体育科学, 2010,(03)
  [3] 范立中.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J]. 体育学刊, 2009,(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9791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