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贵州省城市化发展对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重要标志,推进城市化将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不竭动力,有利于地区协调发展,而探究合理健康的城市化发展对策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贵州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贵州城市化水平偏低、空间分布不平衡、城市规模较小等特征;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影响贵州省城市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发展贵州城市化的可行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 对策 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043-02
  引言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21世纪的世界将是城市化的世界。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也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发展研究进入了制度研究层面。贵州在顺应城市化趋势的发展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使城市和地区的发展受到一定阻碍。深入了解贵州城市化过程与发展状况,分析贵州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关因素分析,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对策,对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贵州城市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城市化的基本理论概述
  自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逐渐成为世界发展的主导趋势。“城市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从城乡关系角度看,城市化是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从资源配置角度看,城市化是伴随经济增长而产生的不断调整社会资源空间配置的过程,职业转移、地域转移以及资金和土地的充分利用是这一过程的基本要素。概括地说,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人类文明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它包括人口的城市化、地域的城市化、思想观念的城市化等。
  2.贵州城市化现状与问题
  2.1城市化整体水平偏低,与全国差距大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使得其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困难,生产发展相对落后。在这样的一个地区发展城市化,无疑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所以,贵州城市化整体水平偏低,与全国差距很大。相比之下,贵州城市化进程缓慢,在国家城市化率已快速增加的时候,贵州增长仍呈缓慢平稳上升趋势,导致差距越来越大。从1997年只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到2001年为止,不及国家一半水平。自2004年开始贵州城市化水平有所上升,但目前城市化率不到30%,仍无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见表3-1)。
  2.2城市化进程空间分布不平衡[3]
  贵阳作为贵州省会所在地,城市化率已相当高,截止2002年达到45.77%,2005年已达到63.07%。然而,其余地区就六盘水、安顺及遵义等地区较高,城市化水平在15%以上或接近15%。而毕节、铜仁、黔西南等地州较低,均在10%以下。黔东南和黔南居中。到2009年,各地州市的城市化率均有了相应的提高,但是空间分布仍不平衡(见图3-1)。
  2.3城市规模较小,城市规模等级体系不完整
  贵州缺乏大城市一级的城市。截止到2008年,在全省13个城市中,只有贵阳市和遵义市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贵阳突破150万大关。除六盘水市以外,其余城市非农业人口均在60万以下。其中毕节、安顺和铜仁三个地级市主城区的非农业人口在40~50万之间,而凯里、都匀、兴义、赤水、仁怀、福泉、清镇、毕节等,9个城市的非农业人口均在40万以下。全省50~100万人口一级的城市紧缺。
  3、贵州城市化影响因素分析
  3.1影响因子选取
  本文采用相关分析法对影响贵州城市化的因素进行处理。通过对1999年~2009年贵州省城市化率变化情况分析,再考虑到资料的可得性和可靠性,本文主要提取以下指标来表征贵州省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因素:X1城市化率(%)、X2人均GDP(元)、X3总人口(万人)、X4城镇人口(万人)、X5第三产业产值(亿元)、X6固定资产投资(亿元)、X7城乡收入人均差距(元)和X8工业化率。
  3.2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应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计算其相关系数如表3-1。当本研究所用的样本数目的置信度为95%时,标准相关系数为0.67。可见,表中多数相关系数通过了检验。
  通过相关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模型在指标的选择时考虑了工业化率对贵州省城市化的影响程度,但经过计算分析,其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工业化率对贵州省城市化的影响很小,分析原因,这与贵州省工业化发展缓慢有关系。使得贵州省城市化发展未能与工业化协同发展。
  2.从相关分析系数可以看出,所选指标对贵州省城市化影响作用的大小顺序为:城镇人口>城乡收入人均差距>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总人口数>工业化率。其中,城乡收入人均差距,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因子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0.9以上。说明他们对贵州城市化的影响都相当的显著,甚至可以说他们是贵州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3.城乡收入差距用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来表示。根据托达罗模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民的决策,是根据“预期”收入最大化目标作出的。那么,城市居民较高的收入吸引着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因此,这一经济变量与城市化率成正相关。在贵州城市化的发展中,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是相当明显的,城乡关系的变化,在贵州城市化发展过程的研究,以及发展对策的选取中尤为重要。
  4、贵州城市化总结与对策探讨
  4.1中心城市贵阳市应由聚集走向分散
  为以改变目前的过时战略,中心城市贵阳市应由聚集走向分散。80年代以来,贵阳市区密度大幅度提高,拥挤不堪。拥挤带来了诸多城市问题,给城区企业及居民带来外在成本,城市分散在所难免。加强人民合理的城市化意识,城市结构由紧密型转向分散型,可借以降低城市密度,并为城市进一步发展让出空间。   4.2 加快第三、第四位城市发展的步伐
  第三、第四位城市发展相对滞后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目前,要积极寻找第三、第四位城市规模增速减缓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发展跟上整个城市体系发展节奏,避免其成为贵州城市体系发展的瓶颈。要以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和毕节地区、铜仁地区的州府(行署)所在地的城市,以及清镇、赤水、仁怀、福泉等县级市为重点,采取内外结合的办法不断增强城市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从外部来看,要根据各个城市的产业特征和区位条件,依托附近的第一、第二位城市,建立跨行政区域的城市群。努力发展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中小城市,推动全省城市体系中第三、第四位城市发展。从内部来看,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农村劳动力向这些城市转移,加快局部区域城镇化发展步伐。当前重要的是要积极开拓创新,深化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4.3 合理安排城市发展与布局,发展具有贵州特色的城市化
  贵州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地表崎岖破碎,山多坡陡平地少,城市发展严格受地貌条件制约。因此应根据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规律性,结合交通区位、资源条件和行政管理的需要,合理安排城市布局,为城市未来发展预留空间。目前贵州大中型城市应重点沿以下两个方向布局:一是沿川黔、贵昆、湘黔、黔桂4条铁路和贵(阳)黄(果树)-水(六盘水)黄(果树)、贵遵(义)、贵毕(节)、贵新(独山)-凯(里)麻(阳)等4条高等级公路呈线状发展,形成通道城市经济走廊。二是结合行政区管理的需求,在喀斯特山间坝子呈点状布局一些大中型城市,鼓励生产要素向这些大中型城市集中,以形成城市规模经济和聚集效应。限制大城市化发展,合理发展次级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和集镇。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统计局.1999~2009年贵州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徐和平.贵州城市化未来趋势及政府对策[N].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3)
  [3]许丽君,王祖彬.遵义市城市化发展历史动态分析[N].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5)
  [4]苏维词.贵州城市化过程、趋势及其调控途径[N].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3)
  [5]张富杰.论贵州城市体系与城市化发展[J].岭南学刊,2007(6)
  [6]杨应旭.贵州人口城市化的产业、就业与制度[D].
  [7]刘庆和,刘岸东.经济增长、结构变化与人口城市化[J].西部经济,2004(4)
  [8]马正江,马俊.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N].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8(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999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