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生语文兴趣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是不歇的动力源。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语文学习的情趣。然而语文教学中却有一种怪现象,即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底。一次素质调查显示,小学一年级对语文的喜爱率是65.3%,初中三年级是39.4%。对这种现象,笔者在教学中深有体会。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又有什么对策改变这种现象。
  【关键词】兴趣;缺失;原因;对策
  中学生语文兴趣缺失的原因。首先,学生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学生认为语文课是学习母语,只要上课听听讲,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了,却不知要学好语文的根源在生活之中。不肯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必然降底其语文方面的认知能力。学生没有充分认识语文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和语文学科“厚积薄发的”特点。在花了时间,做了题目,却看不到成绩的情况下,他们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容易提高分数的学科上。同时,现在的学生,多数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在父母的精心照顾下,他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他们自我中心的意识强,不大会体谅别人,不大在意别人的感受,情感比较匮乏。而语文学科恰恰是人文性、情感性很强的学科,课本中那些文质兼美、感情充沛的文章,却不能在他们的心中产生共鸣。老师认为精美的文章,他们却认为无味、无趣,不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
  其次,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仍沿袭传统的“教师中心论”,不太注意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不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来看,采取填鸭式的“满堂灌”,使得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 同时一些教师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下把语文课变成了考试课,使语文失去了应有人文关怀,在成绩、排名的压力下语文也渐渐失去了轻松与少吃的氛围,变得沉重与凝滞。
  第三、教师与学生关系不亲。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学生喜欢你,才能让学生喜欢你教的语文。事实上,老师要让学生真正喜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么太过严厉,学生噤若寒蝉,即使课堂鸦雀无声,也不能代表学生喜欢语文,因为你管住了他的行,并不能管住他的心;要么太过随意,学生觉得你万事好商量,也不会把语文放在重要的位置。学生对语文老师没有敬意和爱意,想让他对语文产生兴趣,基本是不可能的。
  第四、社会原因,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的思想,所谓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种思想在不少学生家长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他们的这种思想,在他们的生活言行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他们的孩子,使我们的学生也也渐渐认为语文科是一门对今后的生活无关紧要的一门学科,只要能应付现在的考试就可以,从而使他们对语文失去了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影响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因素可谓多种多样作为语文教师,我应该如何把学生引入其中,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第一,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要对学生讲明“语文是百科之母”的道理,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重要地位。语文是各科的基础,只有学好了语文,打好了基础,才能使各科学起来不费力,看看各科教材,除英语外,有哪一科不是用汉字来书写的。若语文没学好 ,那么数学应用题一定会被弄得一头雾水。因为应用题都是用语言组织起来的。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课程,只有牢牢地掌握好它,才有可能学好其他门课程。
  第二,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所要具备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在教师,根子却在学生。只有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内在需要和愿望时,才能产生认识语文和参加语文学习的倾向性心理,才有可能形成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首先必须在思想观念把教育对象――学生看作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的存在,尊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创造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原本属于学生的学习空间、权利和义务都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良好的自主环境”中学习和发展。
  第三,提高教学水平,作为语文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教学品位。教师要充分备课――备教材、备方法,要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永葆语文课的新鲜、有趣、切忌“为法所缚”、“照本宣科”。在教学中要本着用爱心、热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则,不光要教语言,还要教方法、教做人,更要体现出教学的灵活性。因为“学生心理、生理以及语言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样,教师在备课时就得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第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的情况下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往今来,无数先哲仁人都践行者这一颠扑不破的育人真理。重视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于今天方兴未艾的新课程改革语文而言,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 .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 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A]. 全国中语会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 [C]. 北京 : 开明出版社 ,1995,6.
  [2] 柳菊兴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5月第二版)
  [3] 张淑芬《明用方致学,亲师乃信道――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素质教育杂志》)
  [4] 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
  收稿日期:2014-04-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1135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