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网络载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甘雪花 陈华 袁小梅 杨力铖

  摘要:互联网以其便捷实用、涵盖面广和迅猛发展的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网络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必须直面和努力破解的新课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南华工商学院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就网络沟通方式、微博使用和校园网络使用情况等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过程与结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微博;校园网络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266-04
  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网络在大学校园已经直接服务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以及管理、服务、育人等各个方面,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尤其是对思想意识的影响是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并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新的途径”、“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1]目前正是我院全面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阶段,对我院的网络思想教育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有望在我院探寻一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创建一个新平台,对促进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深远的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和测量方法。从南华工商学院随机抽取10个自然班(含两个年级,三个专业),400多名学生作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题目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施测,实际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401份,有效率为95.5%,本次调查有效。被试的基本资料情况包括:年级、专业、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用SPSS18.0分析统计,结果见表1:
  注:样本数为401,没有缺失值。从表1可以看出,参与调查的男生有136人(占总数33.9%),女生有265人(占总数66.1%),男女比例大约是1∶2,这与该学院计算机专业男女比例约3∶1,会计专业男女比例约1∶5和金融专业男女比例约1∶1有关。参与调查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共有130人(占总数32.4%),其中包括19位男生和111位女生,金融专业的学生有181人(占总数45.1%),其中包括64位男生和117位女生,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90人(占总数22.4%),其中包括53位男生和37位女生。参与调查的学生2012级有176人(占总数43.9%),其中包括男生48人,女生128人;2011级有225人(占总数56.1%),其中男生88人,女生137人。参与调查的学生是独生子女的有68人,其中包括男生25人(占总数17.0%),女生43人;非独生子女的有333人(占总数,83.0%),其中包括男生111人,女生222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例是1∶5,这与我们认知中9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不太相符,实际上随机抽取的结果表明独生子女人数并不多。从整体上来说,调查对象在性别、年级、专业和是否独生子女方面都具有代表性。
  2.工具与材料。测量工具为《关于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自编);统计工具为spss18.0;分析方法为统计分析法、文献分析法。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问卷1~6题设置为第一部分:学生基本情况调查,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使用网络的年限普遍在6年以上,主要采用手机和电脑上网。
  2.网络沟通方式。问卷第7~16题设置为第二部分:网络沟通方式调查,从表3可以看出:(1)在对待网络交流沟通的态度上,学生表示喜欢(第7题选A)和可以接受(第7题选B)的占87.5%,说明学生普遍接受网络沟通的方式,并认为网络交流能传达自己的意思(第8题选A和B,分别占25.4%和52.9%)。(2)在众多的网络沟通方工具中,经常使用博客等日志(第10题-1选A,占10%)和论坛(第10题-3选A,占8.7%)进行交流的学生较少,大部分学生选择MSN、QQ等聊天工具(第10题-2选A,占81.3%)和微博(第10题-4选A,占99.1%)进行交流。(3)在班Q群信息中,主要包含通知性内容(第11题选A)、随便闲聊(第11题选D)和学习交流(第11题选C),而对待这些内容上,学生普遍采取“偶尔,看心情回复”(第12题选B,占42.1%)和“知道了就好,没必要回复”(第12题选C,占39.7%)的态度占了绝大多数。(3)在与辅导员交流方面,学生表示希望和辅导员交流的内容主要包含学习情况(第14题选A,占58.4%)和班级情况(第14题选F,占40.2%),并表示“请假、班级事务等事务性问题”(第9题选C,占37.4%)和“当面难言的一些问题”(第9题选D,占40.4%)会选择在网络上与辅导员沟通;在与辅导员沟通的方式上,学生最常采用是面对面(第13题选F,占52.9%)的传统交流方法,同时他们希望辅导员能以个别面谈、Q聊和微聊(第15题选B、C和D)等比较隐私的方式进行交流;并希望在与辅导员交流时,得到学习、就业、人生规划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帮助。
  3.微博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第16~24题设置为第三部分:微博使用情况调查,从表4可以看出:(1)从开通微博的时间上看,学生开通两年以上的占40.4%(第17题选B),说明这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就已经开通微博,两年内的占36.4%(第17题选D),即说明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在上大学后开通微博的。(2)从使用微博的目的上看,学生开通并使用微博主要在于微博“快捷方便,随时记录生活”(第18题选A)、便于“消遣、娱乐、打发时间”(第18题选B)以及能很好地“扩宽视野,学习新知识”(第18题选C)。(3)从用微博和老师沟通上看,学生在微博上关注的老师数量较少(第19题选A“没有关注”占38.4%和B“1-3个”占48.4%),并且沟通的频率也较低(第20题选A“没有”占51.9%和B“偶尔”占43.6%),在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困惑的时候,利用微博私信和老师沟通的学生也不多(第21题选C,占20%),学生更愿意采用传统的面谈和电话沟通的方式(第21题选A“打电话直接倾诉”占26.9%和B“到办公室去谈”占40.6%),对待这种交流方式的态度是很多学生表示无所谓(第22题选B,占45.6%)。(4)在看待微博交流的优劣势上,很多学生表示微博交流能降低与老师交流的紧张感,方便快捷,便于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私信功能也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但不足在于很多时候反馈不及时,交流也不深入,有时表达和理解不一致,使得有些真实信息无法通达,而且对一些突发的紧急的事件无法及时做出处理(第23、24题,开放题)。   4.校园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第25~32题设置为第四部分:校园网络使用情况调查,从表5可以看出:(1)从对校园文化活动的了解来看,学生主要通过校园传统宣传手段(第25题选A,占40.4%)和班Q群信息(第32题选B,占37.7)等途径进行了解;对学校的氛围感受方面,不少学生表示学校活动多样,比较关注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也可以通过课堂和网络获得(第26题),但在对校园网络内容和校风优劣方面,学生存在不同的看法(第27题)。(2)从校园网络内容上看,学生主要关注“校园通知”、“校园新闻、活动报道”和“就业信息”等内容(第28题选B、D和F),最感兴趣的是“校园通知(放假、考试等公告)”(第29题B,占82.0%),同时学生表示自己使用校园网络的频率不高(第30题D“没什么事都不上”,占57.9%)。(3)从对待校园网络的态度上看,对于校园网络上的不良言行大部分学生采取旁观者的心态(第31题C“冷处理,静观事态的发展”占55.4);但对于校园网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学生表示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校园网络是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是获取各类知识的宝库(第32题选A、B和C)。
  三、结论
  从网络沟通方式调查可以看出,学生普遍表示喜欢网络沟通,对QQ和微博的使用率最高,认为这种沟通方式能很好地用于校园学习和班级情况等日常交流、沟通,特别是一些当面难言的隐私等问题。从微博使用情况调查可以看出,90后不少学生在上大学前就已经开通了微博,上大学后几乎都拥有微博,目的在于微博快捷方便,能随时记录生活,还能消遣、娱乐、打发时间,并有助于扩宽视野,学习新知识;但由于有时信息无法通达,对一些突发的紧急事件无法及时做出处理等原因,微博用于与老师沟通方面频率较低。从校园网络使用情况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校园网有积极正面的评价,但使用的频率并不高,主要关注的是校园通知,对于校园网络上的不良言行大部分学生采取旁观者的心态。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日趋普及,网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载体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网络沟通的便捷性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网络是把“双刃剑”,不可避免地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大学生自我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意识,此外要把开展网络德育的个性化服务与网络阵地建设相结合,把校园网建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作用,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效应,最终增强高校思想教育吸引力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政司.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袁静.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6).
  [3]殷士勇.校园网络文化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8,17(3).
  [4]左惟,秦霞,单晓峰,王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中的问题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0,(5).
  作者简介:甘雪花(1981-),女,讲师,南华工商学院;陈华(1979-),男,助教,南华工商学院;袁小梅(1982-),讲师,南华工商学院;杨力铖(1985-),助教,南华工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1359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