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重点结合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在探索“与企业融合、与开发区融合、与首都经济融合、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区融合”的多途径多形态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道路过程中建立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办学机制、育人机制和社会服务体制机制,增强学校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使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实例,论述高等职业教育应如何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社会”这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关键词:职业;教育;融合;发展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mo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fusion development: with Beijing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Xia Xinsheng, Lin Hong
  Beijing Polytechnic, Beijing, 100176, China
  Abstract: Focuses on Beijing Polytechnic at the insta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show how to explore the way of integration with enterprise, with government, with capital economic and so on to achiev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fusion; development
  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具有应用技术和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明确指示。
  职业教育面向民众、服务社会,是助民、惠民、富民的重要基石,其发展对于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和国家对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提法也在不断与时俱进,从之前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两字的加入,赋予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目标和内涵,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对职业教育机构与职业教育业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通过推行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发展、增强学校的实力,为国家、为人民培养更多符合需求的优秀人才,服务与回报社会,是摆在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面对肩负的责任,我校多年来一直在不断探求,努力实践。学校地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首都南部高新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的核心地带与高端产业区,大兴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承载着打造首都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重任。我校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适应首都区域经济以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国际化大企业和现代高端产业集群为主的特点,制定了“立足开发区,面向首都经济,服务京津冀,走出环渤海,与区域经济联动互动、融合发展,培养适应国际化大型企业和现代高端产业集群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方针与办学定位。学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以创建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抓手,与大兴区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紧密合作,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出了一套以“实现一个目标―融合,创新三个机制―办学机制、育人机制、社会服务机制,共建四个中心――资讯中心、技术应用中心、培训中心、人才调剂中心”为核心的综合改革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改革与创新,探索出一条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全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要办好现代职业教育,光靠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自己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职业院校必须与政府、企业、行业多方携手合作,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在探索多方合作,开放办学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学校做了多方尝试。
  1 组建北京现代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开展集团化办学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新机制
  经北京市教委批准,由我校牵头,成立了由76家企业、行业、职业院校、科研机构组成的北京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促进成员间资源与信息的整合、融通、共享,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
  依托集团平台,成员单位之间开展了大量校企、校校间深度合作育人工作。如学校分别与北京金隅科技学校、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和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三家中职学校开展“3+2”中高职衔接试点,目前已经完成4个班的招生工作,2014年9月将扩招4个班。中高职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能力递进、纵横拓展、模块设置”的衔接模式,制订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标准,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备、可实施的中高职衔接解决方案。
  集团组建了企业兼职教师流动站,广泛开展涵盖各个专业领域的培训交流活动。先后有15家成员单位承办技术讲座、现场交流活动累计120余场次,参与培训学校教师和企业员工超过4 000人次。集团校企合作交流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成员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沟通,促进了集团成员单位间校企合作规模的扩大和合作范围的拓展。
  2 组建不同形态的校企合作联合体,“产学研”一体促进产教融合领域不断拓展,程度不断加深
  学校探索并创新校企深度融合的实现形式,各二级学院紧密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特色,集人才培养、产业培育、研究开发为一体,与行业、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共建培训中心,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组建了复杂、异形件加工技术研究室,药品食品研发中心,西门子小型自动化系统(北京)培训中心等14个各具专业特色的校企合作联合体,创建了产学研一体、校企协同创新、深度融合实施平台和职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学校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浙江大学等单位合作,聘请企事业单位专家与教师共同组成研发团队,划拨部分数控、检测设备,并投入300多万元资金,共建复杂、异形件加工技术研究室。研究室建有产品设计、精密制造、多轴加工3个方向的研发机构,与高端企业深入合作,开发新产品、研究新工艺,为京津冀加工制造类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中小型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同时将生产项目转化为教学载体,服务教学。
  两年多来,研究室完成了企业委托研制项目18项,开发异形冲压制件结构改进模具145种,每年能为企业节省资金130余万元;为国际知名品牌相机镜头部件模具国产化研制,开发出精度和生产效率与日本、欧洲水准相同的模具,获得中国模具工业协会颁发的2012年度“精模奖”二等奖。研究室编制了《产品造型设计图册》等项目化教材,将新技术、新工艺和为企业开展服务的实际项目、案例转化后应用于人才培养。研究室还面向社会进行了特种加工技术、逆向技术、精密测量技术、电切削加工技能等各项培训,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在反求技术、快速制造技术、产品造型与设计方面进行高端技术技能培训,在对外服务、社会培训过程中,大量学生参与其中,逐渐形成了复杂异形加工技术学生社团。研究室已初步形成了集科技研发、教学实训、社会培训、技术服务、技能竞赛五位一体的创新平台。
  3 组建“四个中心”,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产学合作模式由学校单一需求向校企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转变
  要办好符合社会需求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把目光仅仅放在校内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上是远远不够的,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作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唯一一所高等院校,我校面向企业、面向农村、面向社区,开放办学、开放服务,搭建了面向社会的服务平台,形成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新机制。与大兴区开发区合作建立了“共建、共管、共享、共用”的四大中心,形成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新机制。“四个中心”包括咨询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和人才调剂中心,为区域企业提供信息、培训、科技、人资等全方位服务。
  学校以继续教育学院为基础,与开发区合作,建立了职业人才培训中心。中心先后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兴区签署了技能人才培训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训中心本着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宗旨,针对政府、企业、社会的实际需求,确立了校企双方“合作开发培训项目、合作设计培训内容、合作完成培训任务、合作评价培训效果”的合作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制符合需求的培训内容,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成效。
  2011~2013年,学校举办多种类型的技能类、文化类培训班730期,年均培训19 000人次,年均培训收入600多万元。其中,先后为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SMC(中国)有限公司、京东方光电有限公司、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等80多家知名企业举办了技能类、营销类、班组及车间主任管理类的培训班。每年为开发区企业在职员工开展的技能培训和鉴定量达到4 500人次,为拆迁农民再就业培训学员5 000多人,这些农民大部分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开发区现代化企业员工。学校与企业组成的培训师资团队还完成了《班组长培训教程》《职业基本素质》和《中层经理培训教程》三本培训教材的编撰工作,现已出版发行,并用于企业相关培训中。经过近三年的合作,学校以优质的教学资源、开放的办学理念、真诚服务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大兴区各乡镇、开发区人社局等相关机构的信任和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社会城镇化的进程,为区域经济发展搭建起人力资源素质技能双提升的平台。
  4 校企联手深入开展企业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全面服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学校通过实施北京市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试验,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探索出一条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的校企深度合作之路。北京中核东方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隶属中核集团,为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提供分散控制系统,急需超前储备和自主培养更多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与北京中核东方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努力,最终确定企业与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11机电技术班(分级制改革试验班,4级),联合培养,开展“跟岗实习”试点。试点班级每周一、二、日在校内上课,三、四、五在企业跟岗实习。实习期间,企业为每名学生提供800元/月的生活补贴及中午工作餐,学生要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学生毕业时,经企业考核合格,择优录用,并保证每月工资不低于3 500元。双方约定:企业提供的实习项目、岗位、实习工种应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学技能一致或相近;企业负责提供实习学生工作中必需的资料及工作设施和工作条件;在实习过程中,企业负责安排有经验的工程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习;在实习期间,企业为实习的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同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工作和生活便利;学校成立实习指导小组,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院还要负责协调企业和实习生之间的关系。
  学生跟岗,不是“认岗”(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到企业参观,主要是看),也不是“顶岗”(学生已完成学校学业,在企业生产实习),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工学交替”性质;既是一种专业教学思路的拓展,也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改革试点,学校创新了“认岗―跟岗―顶岗”的柔性化系统性人才培养方式,跟岗是其中一个环节,这种方式的探究与实践实现了学生与家长、企业和市场、学校与教师多方共赢,显著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5 结束语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不断变化。没有恰当的体制机制,很难让学校和多样的、常变的社会需求保持一致。只有建立起一种新的办学体制机制,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社会服务机能自始至终都能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某种内在有机的融合,将学校办学全方位地融入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去,才能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在这种开放、融合与变革中,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一直在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166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