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导学式”的语文卓越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玲

  为了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实施了“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即一堂课应包含“导标”“展标”“学标”“教标”“验标”五个环节。其各环节所占时间比例要因课而宜,因生而宜,但课堂上要充分还原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包括读书、解决问题、交流、展示、反馈、练习等,而不同学段、科目与课型根据学情作相应调整。
  下面,我就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简述语文学科在“导学式”模式中的运用过程。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写景文章。本课内容较多,但“总―分―总”的结构划分很明显。本课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不同的美丽。
  2.结合上下文理解关键词“抽”“遮”“挡”“封”“浸”的表情达意。
  3.学习本篇课文的写作方法,能按“春、夏、秋、冬”的写作顺序自选一处景物进行描写。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校“导学式”课堂模式,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一、导标(牵引导学)
  1.“孩子们,咱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大川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呢?”
  (用“激情导入”的方式意在让学生明白今天所学的课文是与祖国的风景名胜有关,用“追问方式”让学生回忆自己所了解的风景名胜,意在对新课文的学习充满兴趣和好奇。)
  2.复习读词
  生字词的学习一般在第一课时处理,第二课时开课前对上一节课的旧知进行复习,意在巩固。而重温关键词句,对学生的课文分析很有帮助。结合上下文理解关键词的表情达意也是本学段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展标(展示目标)
  当导入环节、复习旧知环节完成后,教师要通过小黑板或多媒体,对本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展示。意在让学生明白课文的重难点,了解自己的任务,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当然一节课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不能太多、太杂,因学生而定,因文本而定。而后面的所有环节就必须紧紧围绕所设计的目标而 进行。
  三、学标(自学导疑)
  四、教标(帮教导法)
  学习目标一出示,怎么去达成呢?接下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一堂课的重头戏便开始了。目标的达成,方式多种多样。总之,简单的目标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难一点的目标就集体探究,师生共研等。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1.教师助学
  学习小兴安岭春天一段时,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理清学习
  方法。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各异,但每个季节的景色自成一段。一旦学生了解了学习方法,后面的夏、秋、冬景色就交给学生自己去体会了。)
  2.自学环节
  学习了春天的景色,请学生自读夏、秋、冬的景色。教师相机问:“读了课文,你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生各抒己见)
  3.小组合作
  根据学生对不同季节的选择,教师叫他们自主组成小组。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利用集体的力量,合作
  完成。
  小组合作要求:
  (1)读(或指名读,或轮读,或齐读);(2)找(找出写了本季节的哪些景物);(3)勾(勾画出这些景物的变化);(4)析(分析关键词的表情达意);(5)括(想一两个词概括出本季节的特点)。
  4.小组汇报展示
  根据学生所选季节分为夏天组、秋天组和冬天组依次汇报。学生能自主汇报交流的老师放手,充分信任学生。老师就扮演一个听众、欣赏者,只在关键点、难点,老师预设悬念,把学生牵引其中,共同解决。
  当然,以上不管是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还是小组汇报。老师都不能袖手旁观,要巡视、指导,参与其中。通过学生的自学、互学了解哪些知识是学生能自行解决的,哪些问题需要集体解决。在自学互学时,老师还要及时评价,将不太认真的学生及时归位等。
  五、验标(达标导读)
  验标,即检验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是否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两种方式。(1)总结回顾。即总结本节课学生学到些什么,有哪些收获。(2)小练笔。有针对句式的训练,有针对写法的训练,也有针对学生易错的地方训练,还有找出与课文内容或结构类似的文章加以再分析巩固等。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我根据教学目标3,把写法作为检验学生所学的标准,即根据课文写作方法,自己也能按春、夏、秋、冬的写作顺序自选一处景物进行描写。
  总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导学式”的卓越课堂目的也在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变单一、被动的语文学习方式为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的多元学习方式。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说:“真正的卓越不在于跟别人比,而是自己一天比一天进步,一次比一次更超越。”就让我们在卓越课堂的道路上,且行且思,不断努力吧!
  作者简介:周玲,女,1986年10月出生,专科,就职于重庆市北碚区三圣中心校,小学语文教师。
  编辑 谢尾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322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