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视数学文化培养合格人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凤梅

      摘 要:《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中小学数学教学和数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了解数学文化,认识学习数学有用、认识到数学的真正价值,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要让学生走出“数学题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品味数学、感悟数学、认识数学文化,使学生爱上数学,对数学不再望而生畏,从而实现乐学的根本转变。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文化;数学教学
  
  
   在新课改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高效课堂、有效课堂、生态课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活动等已成为教育教学界的热门话题,这类文章屡屡见诸于报端,杂志上这类文章也数不胜数。在教育教学工作者们追求高效课堂的同时,十分注重课堂组织形式,包括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转变,而忽略了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的培养。可以说,在高效课堂的创建为主要任务的今天,数学文化冷不得。那么如何落实新课标的“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并培养学生成才,是十分值得深思和探讨的。
   一、数学知识的简洁美
   数学的简洁美首先体现在数学的公式、符号的使用、图形的有效使用上,如勾股定理,用语言表述为: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而用a2+b2=c2就可以表达勾股定理的全部内容。再如在证明几何题时,用∵和∴代替了因为、所以的文字的繁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往往用几何图形转化文字的叙述,如工程类、行程类等应用题,当然,几何中借助于图形使问题简单化的更是不罕见。这一切,都可见数学的简洁美。
   数学的简洁美还体现在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方面。如数学中有双宝之称的“黄金律”和“勾股定理”之一的“黄金分割”备受建筑师、雕塑家、艺术家的推崇,黄金律被广泛运用。如向日葵的完美排列、舞蹈家的完美舞姿等使黄金分割与艺术、科学结缘。学生在学习“黄金分割”时,让学生明白黄金分割率是1∶0.618,这个黄金律生活中随处可见,如人体就有两个:肚脐眼和膝盖;门窗的长和宽的比也是1∶0.618;巴黎圣母院、古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都与0.618有关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简洁美。
   二、数学知识的创造美
   一位教育家这样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数学中有许多公式、定义、法则、定理、公理等,在学习时,应注意将这些知识加以运用和表达,而这一过程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
   作为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和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意识,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后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在快乐中更加对数学兴趣百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为学生创造数学之美提供了理论依据,学生只有动手实践、动脑思考,才能唤醒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这一过程也是让学生感受数学思维的创造美的过程。
   例如学习“数学与我们同行”时,让学生用火柴杆搭建“小鱼”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充分思考和想象,建立“数”和“形”的数学模型;学习“勾股定理”时,在学生了解“勾三、股四、弦五”的定义内容、体会数学知识的发展史后,启发学生自制“五巧板”而进行拼图游戏,在拼图的过程中验证勾股定理,实现数与形的结合,更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的思维品质,使他们充分感受了数学知识的创造美。
   三、故事法,激发学习动机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数学对学生而言枯燥无味。事实上,数学知识犹如窈窕淑女,借助于历史上的有关数学知识而以故事法呈现给学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如圆周率的发明者祖冲之,从小就喜欢数学和天文学,他广览群书、刻苦钻研,提出了闻名世界的圆周率。数学家刘徽则提出了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割圆术,并求出π的值为3.14。同时,也可借助现代的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的故事,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动机,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活动法彰显“数学之博”,丰富数学文化
   数学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利用好数学教材这一载体,并利用网络资源适当拓展课堂上所学,将所学延伸到课外、拓展到课外。如学习“频率与概率”时,布置课外作业:在硬地上抛掷图钉,图钉落地时,有两种情况,一是钉尖着地,一是钉尖不着地。那么任意抛掷一枚图钉,你认为钉尖着地的可能性大还是钉尖不着地的可能性大?做抛掷图钉的实验,每人抛20次,分别汇总5人、10人、15人、20人……50人的实验结果,并绘制折线图统计图,你会有什么发现?上课时让学生交流。这样的活动,避免了大量做习题的枯燥乏味,以活动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参与的积极性,训练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又如学习“数学与生活”时,让学生课后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的踪迹,如身份证上的信息、车票上的数学中的学问、人们生活中的三角形稳定性的妙用、人们玩的摸球游戏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时时有数学、处处有数学。
   另外,也可以布置学生上网查询并借助于工具书等丰富数学知识。上课时,可以主题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走向讲台各抒己见。通过专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了解到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有用的意识,又使数学文化深入到了学生的心灵。
   数学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在教学中,教师要渗透数学文化教育,彰显数学文化的简洁美、创造美、文化美等,让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彰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并真正渗入教材、融入教学。同时,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等,充分利用游戏法、故事法、活动法等,让学生通过种种活动体验数学文化,感受数学文化之美,品味数学文化的魅力,进而学好数学,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丽涛.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
   渗透[J].学周刊,2013(8).
  [2]吴炳桥.试论数学文化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J].才智,2014
     (20).
                               
  (江苏省高邮市界首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351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