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晨

  [摘要]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文章针对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计算机操作能力任务驱动
  [作者简介]王晨(1982- ),男,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基础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河北秦皇岛 06631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149-02
  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最终任务就是要通过对学生的培养,使其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就业技能,在中学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既具有大学基础知识,又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因此,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应以实用为导向、以能用为度。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应该成为教学重点。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模式落后。目前各高校都开设计算机课程,并且计算机课程的教改也在开展,但是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仍然是为了应付各种计算机考试,仅要求学生记住相关的计算机概念和术语,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当考试过关后,大部分学生就会将本就不熟的知识忘得所剩无几,更谈不上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教学方法依然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仅仅是机械地照搬教师课上讲解的知识和例子,并不能真正将知识转化成操作能力。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也给学生提高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带来困难。
  第二,过分注重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追求完成教学任务,片面地注重理论教学,理论性的知识又极不容易记忆,学生只顾着逐个机械地记忆各种概念和术语,而缺乏对整个知识体系的认识。学生因此产生的迷茫感可想而知,这就导致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差,没有很好地将职业教育的初衷落实。
  第三,考核方式不合理。有相当多的高校对计算机课程的考核方式套用了其他学科的考试方法,忽略了计算机的学科特性,即应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导致很多学生可以顺利通过计算机考试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课教学模式
  (一)任务驱动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教师指导,根据提出的任务,在完成任务动机的驱动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开展自主研究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目标任务的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实践,把所学的内容进一步扩展到更广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提出跟教学目标相关的任务,然后教师根据这个任务进行相应的分析,对解决这个任务所需要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大体的讲授。接着,教师开始引导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引导学生一边学习新知识一边解决实际问题。最终通过独立完成或者协同完成的方式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边学边做,把最实用的知识牢牢掌握,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二)任务驱动法的理论基础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着重于教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法适用于处理任务确定但解决方法不确定的问题,十分适合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大有帮助。
  (三)任务驱动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1.为教学目标创设任务。课堂教学的目标往往是抽象的,不易理解。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具体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完成。这样做能将抽象的学习目标落实到具体的任务中去,提供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打下基础。因此,教学任务的设定十分重要,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要分清哪些是跟实际操作最密切相关的重点目标,哪些是“纯理论”的目标。要侧重于以重点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创设任务。可将总目标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教学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学生容易理解的小任务,通过完成这些小的任务来完成总的教学目标。
  第二,设计教学任务时,对于不同的专业,要设置跟本专业相关的教学任务,围绕该专业学习的需要来切入。如在给文秘专业学生设置教学任务时,偏向文档的排版操作;在给报关专业学生设置教学任务时,则侧重电子表格的操作。这样做可以使学生重点掌握自己本专业最需要的计算机技能。
  第三,教学任务的设计要科学地分配知识点的含量。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该合理分配任务中知识重点和难点的含量。如果将所有知识点都分配到一个任务中,学生可能就会感到任务过难,无从下手,滋生厌烦心理。因此,可以将本课的难点分配到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任务中去,随着简单任务的解决,学生自然会将注意力转到本课的难点中,从而驱使学生自主学习去挑战难点,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
  第四,教学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应适当给学生设置开放型任务。这类任务的特点是对具体任务目标的要求十分宽泛,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开拓。比如模拟学生在参加工作以后,雇主要求雇员完成工作的情景,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系列的工作。完成任务的途径有很多种,学生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新,在较大的框架范围内去完成教学任务,自主设计制作完整、美观的作业。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2.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第一,提出任务。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切入点,将教学内容附加在任务之中,使之与实际工作零距离接轨。首先,选择几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对其办公流程进行调研。其次,以此为基础,在课堂上模拟类似的工作情境,给学生营造出一种真实的办公环境,并要求学生讨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操作。最后,教师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适当的讲评,给出大体的思路、步骤和最终结果。第二,上机操作。学生上机操作,教师辅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操作问题,多数学生会期待由教师来帮忙辅导解决。这时,教师不能一味地帮忙,应当遵循引导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大胆尝试,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第三,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与学生探讨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处理同类问题的办法。互动时,教师应使自己保持积极的情绪、乐观的态度,微笑教学,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第四,总结评价。首先,教师对整个教学任务进行总结。着重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处理类似问题的常用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后能触类旁通,具备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然后,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使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指导学生加以改正。这样做既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又为下一个任务的提出与完成奠定了基础。最后,在学期末,将每一位学生所有课堂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汇总整理,给出最终的评价结果。
  三、结束语
  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把封闭式的教学变成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这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大有好处。众所周知,计算机知识的发展非常快,软件的更新换代也十分迅速,但只要学生具备了扎实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就可以从容不迫地应对。
  
  [参考文献]
  [1]邓文新.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J].计算机教育,2005(10).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张平,朱鹏.教师实践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15920.htm